◎王志學
東大營也稱四連。四連是人民解放軍的一個番號。1958年王震將軍率領十萬復轉軍人來到北大荒屯墾戍邊。1968年6月30日,根據中央“六·一八”批示成立沈陽軍區黑龍江建設兵團。
四連的正式番號是沈陽軍區黑龍江建設兵團第四師四十團一營四連。信箱是鐵字四零八信箱四十四分隊。
時至今日,兵團解散改辦農場已有時日,農場人仍然喜歡沿用舊稱,管生產隊長叫連長,支部書記叫指導員。生產隊、作業區也不叫生產隊、作業區,仍然叫連隊。
四連的名號就沿用至今。在這之前四連也稱東大營,是日本關東軍侵略中國東北時留下的一處廢棄兵營。
東大營地處沖要之地,緊扼中國東北腹地與中蘇邊境的交通線,是兵家必爭之地。
東大營的建筑就是根據軍事需要而建設的。它的東面是東山陣地群。陣地群地處東山隆起地帶,把公路夾在了中間。從東面上來的汽車到此坡前必然減速而行。而從西面過來的汽車到了這個緩坡也要慢行。在這東西兩面的長坡頂上有四個大石門柱雄立公路兩邊。從門柱上留下的鋼鐵門樞來看,當年這里應該有兩扇巨大的鐵門,鐵門的兩側有小便門,可通行人。
大石門一門當關,萬夫莫開。
大石門的兩邊是幾個巨大的土圍子。土圍子緊靠公路,為不規則的圓形,用泥土堆積而成,幾十年后仍然有一丈多高。
這些土圍子是干什么的?是屯兵還是作戰?從圍子緊靠公路的地理位置考慮,應當是作戰的工事。圍子外邊不遠的東山處曾經挖出過幾處日本人的舊廁所,由此判斷這里曾經駐扎過一支規模不小的軍隊。
這些日本廁所是四連人在荒草叢中發現的。雖然歷經幾十年風風雨雨,埋在泥土下面的糞便仍然鮮黃如初。四連人把糞便清出糞坑,取出固定在坑邊的松木方子,清洗干凈后拿回家去打家具。
東山圍子的西邊,大架子山腳下是幾趟日本房。房子紅磚青瓦,水泥勾縫。煙囪又高又大,四四方方,全部砌在房子外面,與中國人的房子迥然不同。
這些戶戶都有自來水的漂亮房子應該是日本軍官的家屬房。這種房子十戶一趟,一共七趟。
按照七十個能長期攜帶家眷的軍官駐扎在此的情況考慮,這里的長期駐軍規模應該在千人以上。
總體來看,中外學者們已經注意到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作用和應用,也進行了相關研究。不過,相對而言,大家對思維導圖在學習者個體差異方面的作用探究仍然不足。因此,筆者擬對思維導圖在英語學習者學習風格方面的作用作一闡述。[9]具體而言,筆者認為若能善加利用,思維導圖不僅是一項有效的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也是拓展學生學習風格,解決與教學風格相匹配問題的最佳策略。
家屬區的西山頭上廣布戰壕。戰壕并不深,上面覆蓋著厚厚的枯枝敗葉。偶爾可以在戰壕的草葉下撿到日本駐軍的遺物。
提到遺物,在四連,日軍遺物處處都有。
每年春天連隊開荒的時候,總能翻出一些日本人的舊物件。
在這些舊物件當中,最多見的是生了銹的炮彈。
四連人蓋房子吊線用的線墜就是日本人的舊彈頭。每到連隊蓋房子時節,四連的泥瓦匠們打開工具包,摸出來的都是大大小小的炮彈頭,相當搶眼。
我的一個同學就曾經打開過一個彈頭。那是夏鋤季節,我和幾個小伙伴趁午飯后休息爬白石砬子去了,回來后發現同學都圍在一起看什么。擠進去一看,原來他們打開了一個日本軍的炮彈頭。彈頭外表銹跡斑駁,里面卻光亮如新。
火藥被隨便倒在一張紙上。我回來時他們正試圖點燃那些火藥。
火藥沒有爆炸,大家有些掃興。
父親聽說了這件事情后火冒三丈,把我拎到一邊臭訓了一頓。待我倆都平靜下來以后,父親以他少有的耐心講起了他經歷過的一件事。
那時候在山東老家,他和幾個鄰居家的伙伴撿了一顆日本炸彈。幾個人就連摳帶砸,想弄開那個炸彈。誰承想就在我父親上趟廁所的工夫炸彈響了,兩個人被炸成碎片,肢體掛在樹上、貼在墻上。他們的父母當場就瘋了。
聽了父親的話,我的后脊梁直冒冷氣。
除了炸彈,四連還有許多新奇好玩的東西。
就在老食堂邊上有人曾經撿了一個酒盅。酒盅家家有,并不稀奇。但這個翻地翻出來的酒盅卻與眾不同。它倒上酒后居然會出現一個美女,倒凈杯中之酒后,美女又不見了。
我家也有兩樣日本遺物,一樣是馬鐙,一樣是銅佛。
馬鐙就掛在我家的茅房處,一共有兩種款式:一種簡易型,一種豪華型。簡易型是由指頭粗細的鋼筋彎成的,光光溜溜,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應該是士兵使用的物件。豪華型則不同,它的底下是一個半月形的踏板,上邊彎梁上雕刻著花飾,像是軍官的家當。
這兩個老物件居然沒有被當作廢鐵賣掉,想必與父親曾經當過幾年騎兵有關。
銅佛的來歷有些蹊蹺。那一天,連隊派我父親領幾個人去粉房泡子拆一處日本人留下的舊房子。大家走到粉房泡子有些累,就坐在地上休息了一會兒。就在這時候我父親鬼使神差一般上了房。頂棚里面黑得不得了,什么也看不見,父親轉身要下來。就在欲下未下之際,他看見頂棚深處有一束光亮,爬到近前一看,光照處竟有一尊銅佛。
銅佛與人的手掌差不多大,黃銅鑄就,通體光亮如新,想必它原來的主人十分珍愛。
于此我有不解。佛教本是教人向善的,一個愛佛如此的民族,怎么就對其他民族大開殺戒,血濺山河?
四連除了這些廢棄物品外,并未發現有實用價值的物資。這很讓人生疑。支撐如此規模的軍隊,軍需供應不是小事。而日本人要抗衡蘇俄,長治久安,沒有足夠的戰略儲備,是不可思議的。
四連有個傳說,日本人在四連有秘密軍火庫。
我和小伙伴們曾利用上山捉鳥,下河摸魚的機會尋找過所謂日本鬼子的軍火庫。找遍四連的山山水水都沒有發現蛛絲馬跡。也許是找的地方不對,也許是經過偽裝我們難以發現。日本人到底在我們的土地上掩蓋了多少見不得人的秘密?日本人緘口不語,我們也不得而知。
掩藏不住的是那些櫻花樹。每到春天,東山、大架子山上,一樹一樹的櫻花爛漫開放,是日本人在自己的新家園種下的對故鄉的思念,還是用這種血色的爛漫向世人宣告:這里曾是日本侵略者的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