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理念中“自主互助”教學模式,可以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使枯燥,難懂的東西,在學生們經過思考,討論,教師引導提示后,學生再思考,再討論以及爭論中得以真正解決,也是教師應該不斷探索,不斷實踐的教學模式。本文僅從一堂關于不等式恒成立的數學課來談談筆者對“自主互助”教學模式的探索和認知。
【關鍵詞】自主互助;不等式;恒成立
不等式恒成立、能成立問題是高中數學中一個重要模塊,它的基本解題思想無非三種:(1)變量分離后,求最值;(2)整體看作函數,直接求最值;(3)特殊值代入,限定范圍后,求最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如下一個典型例題:
【例】已知函數f(x)=alnx,若對任意的x∈[1,e],都有:f(x)≥-x2+(a+2)x恒成立,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解法一】(變量分離)
綜上所述:a的取值范圍時(-∞,-1]。
【解法三】(特殊值思想)
一節課,按部就班自己講述三種解法,自己鋪設難點,自問自答,課堂容量很大,很多學生一直在忙著抄黑板的板書,課后作業的反饋來看,大致的方法基本掌握,但一些細節的困難點仍沒有達到很好地突破。
課后,我對本節課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覺得這節課實屬“填鴨式”教學模式,所以,經反復思考,將本節課的授課模式進行調整,后又進行實踐。
給出題目,先給學生五分鐘的思考時間,學生投影自己的部分過程,并講解。
第一個學生是分類討論求最值,但沒討論下去,此時一個學生立刻站起來,說不用討論,然后跑到前面投影他的過程,是變量分離求最值的想法,剛剛求了導,也沒做完,這時一個學生說老師是小于等于-1不啦,我驚奇的問他理由,他說代個數猜的,教室瞬間沸騰,有人說不行。我將三名同學的方法簡單總結,并說都是可行的,只不過大家也都知道,特殊值成立并不能保證所有的都成立,在特殊值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論證其任意性成立,下面分小組討論,在三種方法中任選一種進行完善,注意細節的處理,二十五分鐘后驗收成果。時間到,首先選擇變量分離的小組派出一位代表,投影并講解細節的處理,非常完美,包括二次求導,都處理的非常好,他又提醒大家:用這種方法一定要考慮兩邊同除的這個數是正的還是負的啊,我開始就沒注意,大家笑了,我立刻將他的這句話寫在黑板上,再次強調。隨后選擇直接求最值的小組派了一個代表,投影并說明了分類討論的標準,分三種情況,借助數軸演示給大家看,清晰易懂。最后,我又叫了猜出答案的那名學生,問他能否將思路進一步補充,他很輕松的說,任意的x∈[1,e]恒成立,那么x=1不肯定成立嗎,代進去得到a≤-1,那不就是他剛才討論的三種情況中的第一種嗎?簡單清楚,很多人發出了,啊,對啊的感慨聲。最后,我將本節課的三種解決恒成立的方法再次簡單歸納,引申為能成立問題,他們很輕松的說是一樣的。一節課,就這樣輕輕松松,熱熱鬧鬧的結束了。
同樣的內容,不一樣的引導,前者是一節容量很大的難課,后者則是一節輕松簡單的討論,這給了我很大的觸動。過去的“滿堂灌”和“滿堂問”,自己教的很辛苦,學生卻在被動的接受,這不僅制約了學生的主動發展,而且還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學生厭學情緒的產生,與新課程改革的目的背道而馳;而“自主互助”的教學模式,真正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使枯燥,難懂的東西,在學生們經過思考,討論,教師引導提示后,學生再思考,再討論以及爭論中得以真正解決,這才是真正的新課程理念。在今后的教學路上,我將不斷探索,將這種“自主互助”的教學模式堅持下去,不斷實踐,不斷反思,在摸索中前行,定要將沉默枯燥的數學課,再現生機勃勃,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相信這樣會有更多的學生因為喜歡數學課而喜歡上數學,這樣,孩子們便可以雖踏著荊棘,但不覺得痛苦,能夠在輕松愉悅中探索新知,在互幫互助中不斷收獲,不斷成長。
【作者簡介】
劉寧,女,籍貫:黑龍江省佳木斯,單位:江蘇省溧陽光華高級中學,職稱:中學一級。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光華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