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內蒙古生態環境敏感性綜合評價

2015-11-18 01:30:04劉軍會高吉喜王文杰鄒長新
中國環境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區域評價

劉軍會,高吉喜,馬 蘇,王文杰,鄒長新

(1.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12;2.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42)

內蒙古生態環境敏感性綜合評價

劉軍會1,高吉喜2*,馬 蘇1,王文杰1,鄒長新2

(1.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12;2.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42)

針對內蒙古土地沙化、土壤侵蝕、土壤鹽漬化和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區域自然環境演變過程中出現的生態問題,采用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構建敏感性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模型,對內蒙古生態環境敏感性進行綜合研究,定量揭示研究區生態環境敏感性程度和空間分布特征.結果表明:土地沙化不敏感區、極敏感區分別占研究區面積35.9%和10.1%;土地沙化敏感性等級高的區域集中分布在內蒙古轄區內主要沙漠邊緣和沙地;土壤基質多為沙粒、冬春季節多大風且植被覆蓋度較低是土地容易發生沙化的主要原因.土壤侵蝕輕度、中度和高度敏感區分別占研究區面積的43.9%、30.2%和19.2%;受降水空間差異影響,土壤侵蝕敏感性等級自東南向西北呈逐步下降趨勢.土壤鹽漬化不敏感區、極敏感區分別占研究區面積的57.6%和14.6%,鹽漬化明顯地區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西北部和東部;蒸發量遠大于降水量,人類活動影響較明顯,是土壤鹽漬化高發的主要原因.生境不敏感、高度和極敏感區分別占研究區面積的30.5%、25.1%和10.6%,敏感性等級高的區域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地區;這些區域水熱條件相對較好,植被覆蓋度高,物種數量較為豐富,是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區域.綜合生態環境高度和極敏感區分別占研究區面積的27.9%和9.6%;敏感性等級高的區域位于內蒙古中北部,等級較低的區域位于內蒙古西北、東北和東南部.

生態環境敏感性;土地沙化;土壤侵蝕;土壤鹽漬化;生境;內蒙古

生態環境敏感性是指生態系統對各種環境變異和人類活動干擾的敏感程度,即生態系統在遇到干擾時,生態環境問題出現的概率大小[1-2].生態環境敏感性評價實質就是在不考慮人類活動影響的前提下,評價具體的生態過程在自然狀況下潛在的產生生態環境問題的可能性大小,敏感性高的區域,當受到人類不合理活動影響時,就容易產生生態環境問題,是生態環境保護和恢復建設的重點[2].已有研究多關注我國西南濕潤地區[3-7]和西北干旱地區[2,8-10],對我國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的生態環境敏感性研究相對較少,且多集中于對單一生態要素敏感性的分析,生態環境敏感性綜合研究相對較少[1,6].

內蒙古是我國重要的農牧業生產基地,人類活動強度較大,且大部分植被地處干旱、半干旱農牧交錯地區,生態環境脆弱,是全球變化最為敏感的區域之一[11-12].為此,本研究采用遙感和GIS技術,針對內蒙古土地沙化、土壤侵蝕、土壤鹽漬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區域自然環境演變過程中出現的生態問題,定量分析研究區生態環境敏感性的地理空間分異特征與規律,以期為建設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和劃定內蒙古生態保護紅線提供科學基礎.

1 數據獲取與處理

遙感數據:覆蓋內蒙古的2000~2010年MODIS13Q1數據,來源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EOS/MODIS數據產品(http://e4ft101. cr.usgs.gov),空間分辨率為250m×250m,時間分辨率為16d.由于MODIS NDVI產品經過水、云、重氣溶膠等處理,保證了數據質量,加之較高的空間分辨率,被廣泛應用于區域植被覆蓋變化研究.首先,使用MRT(MODIS Reprojection Tools)將下載的MODIS NDVI進行格式和投影轉換;然后,為消除異常值的影響,采用最大合成法MVC(Maximum Value Composites)合成月NDVI數據,進而將月NDVI數據合成年最大NDVI影像;最后,利用研究區邊界裁切NDVI數據,獲取2000~2010年逐年及逐月NDVI影像.

氣象數據:研究區2000~2010年降雨量、溫度、風速和大風日數資料來源于中國氣象科學數據共享服務網中的中國地面氣候資料數據集(http://cdc.cma.gov.cn/).數據內容包括全國各個氣象站點的編號、經緯度和海拔,以及每個氣象站點在相應分析時間尺度內的降雨量(0.1mm)、溫度(0.1℃)、風速(0.1m/s).根據各氣象站點的經緯度信息,采用ArcGIS的Geostatistical Analyst模塊對氣象數據進行Kriging空間插,獲取與NDVI數據像元大小一致、投影相同的氣象數據柵格圖像.

高程數據:基于1:25萬數字高程模型(DEM)提取,利用DEM提取坡度、坡長、地形起伏度數據.

土壤數據:土壤質地數據來源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中國1:100萬土壤數據庫.土壤屬性數據庫包括土壤表層粘粒、粉沙、沙粒、有機質含量等屬性字段.

2 研究方法

借助RS與GIS技術,結合內蒙古的自然和社會經濟實際情況,參照國家環保總局頒發的《生態功能區劃技術暫行規程》[13],選擇研究區比較突出的土地沙化、土壤侵蝕、土壤鹽漬化和生境4個生態環境要素建立敏感性評價模型與方法,對內蒙古生態環境敏感性進行綜合研究,定量揭示研究區生態環境敏感性程度及其空間分布規律.

2.1 土地沙化敏感性評價方法

影響土地沙化的因素很多,根據《生態功能區劃技術暫行規程》要求,并結合研究區實際情況,選取干燥度指數、起沙風天數、土壤質地、植被覆蓋度等評價指標,并根據研究區的實際對分級評價標準作相應的調整(表1).干燥度指數是表征一個地區干濕程度的指標,反映了某地、某時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狀況,采用修正的謝良尼諾夫公式[14]計算干燥度指數.風力強度是影響風對土壤顆粒搬運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資料[15]表明,砂質壤土、壤質砂土和固定風砂土的起動風速分別為6.0,6.6,5.1m/s,本研究選用冬春季節大于6m/s起沙風天數這個指標來評價土地沙化敏感性.不同粒度的土壤顆粒具有不同的抗蝕力,粘質土壤易形成團粒結構,抗蝕力增強;在粒徑相同的條件下,沙質土壤的起沙速率大于壤質土壤的起沙速率;礫質結構的土壤和戈壁土壤的風蝕速率小于沙地土壤;基巖質土壤供沙率極低,受風蝕的影響不大.地表植被覆蓋是影響沙化敏感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水域、冰雪和植被覆蓋高的地區,不會發生土壤的沙化;相反,地表裸露、植被稀少都會使土壤沙化的機會增加.

表1 土地沙化敏感性評價指標及分級賦值標準Table 1 Categories of influence grades of each factor on land desertification sensitivity

根據各指標敏感性分級賦值標準(表1),利用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分析功能,將各單因子敏感性影響分布圖進行乘積運算,得到評價區的土地沙化敏感性等級分布圖,公式如下:

式中:Di為i評價區域土地沙化敏感性指數;Ii、Wi、Ki、Ci分別為i評價區域干燥度指數、起沙風天數、土壤質地和植被覆蓋的敏感性等級值.

2.2 土壤侵蝕敏感性評價方法

根據通用水土流失方程的基本原理,選擇降雨侵蝕力、土壤可蝕性、坡長坡度因子以及地表植被覆蓋因子,對研究區的土壤侵蝕敏感性進行評價.土壤侵蝕敏感性是自然因素所決定的生態系統對人為影響反應的敏感程度.農業措施因子是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因子,與生態系統的自然敏感性關系不大,本文不做考慮.研究中借鑒周伏建等[16]研究成果,采用1~12月多年月均降雨量計算研究區各氣象站點降雨侵蝕力,經誤差修正后得到降雨侵蝕力的空間分布,并依據表2中的分級標準繪制土壤侵蝕對降水侵蝕的敏感性分級;參考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17-23],以內蒙古自治區土壤分布圖為底圖,按表2中的分級標準繪制土壤侵蝕對土壤可蝕性因子的敏感性分級圖;應用地形起伏度,即地面一定距離范圍內最大高差,作為區域土壤侵蝕敏感性評價的地形指標.然后,按表2的分級標準繪制土壤侵蝕的地形因子的敏感性分級圖;根據研究區植被覆蓋圖對覆蓋因子對研究區土壤侵蝕敏感性進行級賦值(表2),并繪制植被對土壤侵蝕敏感性分級圖.

表2 土壤侵蝕敏感性的評價指標及分級賦值Table 2 Categories of influence grades of each factor on soil erosion sensitivity

根據各因子的分級及賦值,利用ArcGIS的空間疊加功能,將上述各單因子敏感性影響分布圖進行乘積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SSi為i空間單元土壤侵蝕敏感性指數,評價因子包括降雨侵蝕力(Ri)、土壤可蝕性(Ki)、坡長坡度(LSi)、地表植被覆蓋度(Ci).

R值的估算:采用周伏建等[16]根據實測數據建立的R值計算公式:

式中,R為年降雨及徑流因子;Pi為月降雨量(mm).

K值的估算:應用Wischmeier等選用粉粒+極細砂粒含量、砂粒含量、有機質含量、結構和入滲5項土壤特征指標,與土壤可蝕性因子K值作出土壤可蝕性諾謨圖[17,24].

式中:M為美國粒徑分級制中的(粉粒+極細砂)%與(100-黏粒)之積;OM為土壤有機質含量;s為結構系數;p為滲透性系數.

LS值的估算:應用江忠善等[25]的LS計算公式:

式中:λ為坡長,m;α為坡度,°.

C值的估算:植被作用系數(C)是根據地面植物覆蓋狀況不同而反映植被對土壤流失影響的因素,當地面完全裸露時,C值為1.0,如果地面得到良好保護時,C=0.01.植被作用系數與植被類型、覆蓋度有關.一般通過建立植被因子與植被覆蓋度的關系求C[27].

最后,采用自然分界法(Neural break, ArcGIS的這種分類方法是利用統計學的Jenk最優化法得出的分界點,能夠使各級的內部方差之和最小)將評價結果分為5級,繪制內蒙古土壤侵蝕敏感性等級綜合評價圖.

2.3 土壤鹽漬化敏感性評價方法

鹽漬化主要是由于氣候干旱、排水不暢、地下水位過高及不合理灌溉方式形成的[1].內蒙古西北部存在大面積的戈壁荒漠,分布的土壤有棕鈣土、荒漠灰鈣土和灰棕色荒漠土,土中多沙礫.許多地方土壤含鹽量很高,因缺少雨水沖刷,鹽分板結在土壤表層,形成嚴重的鹽漬化.由于地處蒸發率高的干旱區,高強度人類活動提高了地表水平面,引發了土壤次生鹽漬化,從而導致生境惡化.為系統評價該區土壤鹽漬化的敏感性,選擇蒸發量與降水量比值、地下水礦化度指標進行綜合評價,采用自然分界法將敏感性評價分為5級(表3),繪制內蒙古土壤鹽漬化敏感性等級評價圖.

表3 土壤鹽漬化敏感性等級分類標準Table 3 Categories of soil salinization sensitivity in Inner Mongolia

2.4 生境敏感性評價方法

《生態功能區劃技術暫行規程》要求根據生境物種豐富度,即評價區國家與省級保護對象的數量來評價生境敏感性.但是,由于生物多樣性的敏感性評價中,對動物和微生物的敏感度較難空間定量化,而物種多樣性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其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的類型特征[6].借鑒潘峰等[8]研究方法,結合內蒙古生態系統類型及生物多樣性分布特征[27-30],重點對物種賴以生存的地表植被進行生境敏感性分析.利用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取0~1值)反映生態環境的原生狀態保持程度和植被生長狀況[8],將內蒙古依植被生長狀況及其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敏感程度劃分為5個等級(表4),植被覆蓋較高的森林、草原區也是生境保護的重要區域和特殊區域,生境敏感性也最高.

表4 生境敏感性等級分類標準Table 4 Categories of bio-inhabitation sensitivity in Inner Mongolia

2.5 生態環境敏感性綜合評價方法

單因子的生態環境敏感性僅反映了某一因子對生態環境的作用程度或敏感性,沒有將研究區生態環境敏感性的空間變異特征綜合反映出來.根據各因子的分級及賦值,利用ArcGIS的空間疊加功能,將上述各單因子敏感性影響分布圖進行疊加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ESi為i空間單元生態環境敏感性指數,Wi為i生態環境因子的權重.由于荒漠化是中國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31],采用層次分析法,結合專家知識與統計分析確定各生態環境因子的權重,土地沙化敏感性因子權重設為0.4,土壤侵蝕、土壤鹽漬化和生境敏感性因子權重均設為0.2;WiFi為i生態環境因子敏感性等級值.然后采用自然分界法將ES分為5級[3,32],繪制出內蒙古生態環境敏感性綜合評價圖.

3 結果與討論

3.1 土地沙化敏感性評價

由表5可見,內蒙古土地沙化以不敏感區為主,所占比例為35.9%;輕度、中度和高度敏感區分別占19.0%、19.4%和15.7%;極敏感區占10.1%.由圖1可見,空間上,高度和極敏感地區位于內蒙古轄區內8個主要沙漠、沙地(自西向東依次為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庫布齊沙漠與毛烏素、渾善達克、科爾沁、呼倫貝爾沙地)的周邊區域,包括阿拉善盟中西部、巴彥淖爾市北部、鄂爾多斯市西部、包頭市北部、烏蘭察布市北部、錫林郭勒盟西北部、赤峰市中東部、通遼市中南部、呼倫貝爾市中部等區域.這些地區位于大興安嶺、陰山山脈的西北方向,冬春季節常年多大風,降水少,地表干旱,土壤基質多為沙粒,植被覆蓋度低,這些自然要素導致土地沙化敏感性很高.中度敏感區位于高度敏感區和極敏感區的外圍,包括阿拉善盟東、西兩側、巴彥淖爾市中部、鄂爾多斯市東北部和南部、包頭市南部、呼和浩特市南部、烏蘭察布市南部、錫林郭勒盟中部、赤峰市中北部、通遼市中北部、興安盟東南部、呼倫貝爾市西部等.輕度和不敏感地區位于阿拉善盟的荒漠地區、巴彥淖爾市南部、呼和浩特市中部、烏蘭察布市中南部、錫林郭勒盟東部、赤峰市北部和南部、通遼市中北部、興安盟中北部和呼倫貝爾市中東部.這些區域位于大興安嶺、陰山山脈的東南部,風速較小,氣候相對濕潤,植被覆蓋度高,土地沙化程度不高.此外、過度放牧、濫墾草原、礦產過度開發等人為活動對土地沙化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3.2 土壤侵蝕敏感性評價

由表5、圖1可見,內蒙古土壤侵蝕以輕度、中度和高度敏感區為主,所占比例分別為43.9%、30.2%和19.2%;極敏感區占4.0%;不敏感區占2.7%.空間上,研究區土壤侵蝕敏感性具有明顯的水平地帶性分布,自東南向西北敏感性等級逐步下降.高度和極敏感地區主要位于內蒙古東南部,包括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海市、鄂爾多斯市東部、烏蘭察布市、赤峰市、巴彥淖爾市東部、呼倫貝爾市東部以及興安盟、通遼市的一部分,這些區域降水相對較多,地形坡降迅速,水力侵蝕較強.中度、輕度和不敏感地區位于內蒙古西北部,包括阿拉善盟、巴彥淖爾市西部、鄂爾多斯市西部、錫林郭勒盟、通遼市東部以及呼倫貝爾市西部等區域,這些地區降水少,地形平緩,降雨侵蝕力弱,土壤侵蝕敏感性很低.

表5 內蒙古生態環境敏感性綜合評價結果Table 5 Area and proportion of each eco-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type in Inner Mongolia

圖1 土地沙化、土壤侵蝕、土壤鹽漬化、生境和綜合生態敏感性評價Fig.1 Sensitivity assessment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soil erosion, soil salinization, bio-inhabitation and integrated eco-environment in Inner Mongolia

3.3 土壤鹽漬化敏感性評價

由表5、圖1可見,內蒙古土壤鹽漬化以不敏感區為主,所占比例達57.6%;其次是極敏感、輕度敏感和高度敏感區,所占比例分別為14.6%、11.2%與10.6%;中度敏感區面積最小,所占比例達6.2%.空間上,極敏感區與高度敏感區分布在內蒙古西北部和東部,包括阿拉善盟北部、烏海市、巴彥淖爾市中南部、包頭市北部、烏蘭察布市北部、錫林郭勒盟西北部、呼倫貝爾市西部以及通遼市的一部分,這些地區土壤含鹽量高,蒸發量與降水量比值大,缺少雨水沖刷,鹽分板結在土壤表層上,容易形成鹽漬化.中度敏感區分布在極敏感和高度敏感區的外圍.輕度和不敏感區分布在內蒙古東南部和西部,包括阿拉善盟南部、鄂爾多斯市、包頭市南部、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南部、錫林郭勒盟東南部、赤峰市、興安盟以及呼倫貝爾市中東部.

3.4 生境敏感性評價

由表5、圖1可見,內蒙古生境敏感性以不敏感和高度敏感區為主,所占比例分別為30.5%與25.1%;輕度、中度和極敏感區分別占17.3%、16.5%與10.6%.空間上,極敏感區分布在內蒙古東北部的大小興安嶺山地,包括呼倫貝爾市中東部、興安盟北部、通遼市東部、赤峰市南部、錫林郭勒盟東南部地區,這些區域水熱條件較好,植被生長茂盛,物種數量較為豐富.高度敏感地區分布在極敏感區的外圍、巴彥淖爾市南部和呼和浩特市中部,是研究區植被發育相對較好的區域.中度敏感區分布在鄂爾多斯市南部、呼和浩特市南部、烏蘭察布市南部、錫林郭勒盟中東部、赤峰市以及呼倫貝爾市西部,這些區域降水較少,生物多樣性較低.輕度敏感區分布在鄂爾多斯市中部、包頭市南部、烏蘭察布市中部、錫林郭勒市中部以及赤峰市中部,這些區域植被較少且植被覆蓋低.不敏感區主要分布在阿拉善盟、烏海市、鄂爾多斯市北部、巴彥淖爾市北部、包頭市北部、烏蘭察布市北部以及錫林郭勒盟西北部,這些區域以荒漠植被為主,植被覆蓋度及生物多樣性很低.

3.5 生態環境敏感性綜合評價

由表5、圖1可見,內蒙古生態環境綜合敏感性以高度、輕度和中度敏感區為主,分別占占研究區面積的27.9%、25.2%和24.3%;不敏感區占13.0%;極敏感區面積最小,占9.6%.空間上,研究區生態環境綜合敏感性空間分布的總體特征與其他幾個單項因子敏感性的空間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極敏感和高度敏感分布在巴彥淖爾市北部、鄂爾多斯市西部、包頭市北部、烏蘭察布市北部、錫林郭勒盟西北部、赤峰市中部、通遼市中部以及呼倫貝爾市中西部等區域.中度敏感區分布在高度、極敏感區的外圍,主要包括阿拉善盟中部、巴彥淖爾市南部、鄂爾多斯市東南部、呼和浩特市、錫林郭勒盟中東部、赤峰市西北部、通遼市北部、興安盟西部、呼倫貝爾市東南部.輕度敏感和不敏感區位于阿拉善盟、巴彥淖爾市西部、鄂爾多斯市北部、錫林郭勒盟東北部、赤峰市南部、通遼市南部、興安盟東部和呼倫貝爾市中東部區域.

生態環境敏感性等級高的區域是內蒙古生態環境問題多發地區,也是京津風沙源治理的重點區域,應納入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范圍.針對生態環境敏感性等級高的區域,應通過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并實施強制性保護,以遏制區域生態環境退化趨勢,為我國北方構筑牢固的生態安全屏障.

4 結論

4.1 土地沙化不敏感區面積比例達35.9%;敏感性等級高的區域集中分布在內蒙古轄區內的8個主要沙漠、沙地的周邊區域.

4.2 土壤侵蝕輕度、中度和高度敏感區分別占43.9%、30.2%和19.2%;受降水空間差異影響,研究區土壤侵蝕敏感性具有明顯的水平地帶性分布,自東南向西北敏感性等級逐步下降.

4.3 土壤鹽漬化不敏感區比例達57.6%,其次是極敏感、輕度敏感和高度敏感區,中度敏感區占所占比例最小,占6.2%.鹽漬化明顯地區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西北部和東部的部分地區.

4.4 生境不敏感和高度敏感地區比例分別為30.5%與25.1%,其次為輕度敏感、中度敏感和極敏感區.水熱條件相對較好,植被覆蓋度高的區域,生物多樣性較為豐富,生境敏感性高.

4.5 綜合生態環境高度、輕度和中度敏感區所占比例分別為27.9%、25.2%和24.3%;極敏感區面積最小,占9.6%.空間上,內蒙古轄區內的主要沙漠、沙地的周邊區域的綜合生態環境敏感性等級高,西北部、東北部和東南部敏感性等級相對較低.

[1]歐陽志云,王效科,苗 鴻.我國生態環境敏感性及其區域差異規律研究 [J]. 生態學報, 2000,20(1):9-12.

[2]劉 康,歐陽志云,王效科,等.甘肅省生態環境敏感性評價及其空問分布 [J]. 生態學報, 2003,23(12):2712-2718.

[3]王小丹,鐘祥浩,范建容.西藏水土流失敏感性評價及其空問分異規律 [J]. 地理學報, 2004,59(2):183-188.

[4]肖榮波,歐陽志云,王效科,等.中國西南地區石漠化敏感性評價及其空間分析 [J]. 生態學雜志, 2005,24(5):551-554.

[5]李東梅,吳曉青,于德永,等.云南省生態環境敏感性評價 [J]. 生態學報, 2008,28(11):5270-5278.

[6]劉春霞,李月臣,楊 華,等.三峽庫區重慶段生態與環境敏感性綜合評價 [J]. 地理學報, 2011,66(5):631-642.

[7]凡非得,王克林,熊 鷹,等.西南喀斯特區域水土流失敏感性評價及其空間分異特征 [J]. 生態學報, 2011,31(21):6353-362.

[8]潘 峰,田長彥,邵 峰,等.新疆克拉瑪依市生態敏感性研究[J]. 地理學報, 2011,66(11):1497-1507.

[9]劉 康,徐衛華,歐陽志云,等.基于GIS的甘肅省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評價 [J]. 水土保持通報, 2002,22(5):29-35.

[10]劉耀龍,王 軍,許世遠,等.黃河靖南峽一黑山峽河段的生態敏感性 [J]. 應用生態學報, 2009,20(1):113-120.

[11]孫根年,王美紅.內蒙古植被覆蓋與土地退化關系及空問結構研究 [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08,22(2):140-144.

[12]穆少杰,李建龍,陳奕兆,等.2001-2010年內蒙古植被覆蓋度時空變化特征 [J]. 地理學報, 2012,67(9):1255-1268.

[13]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生態功能區劃暫行規程.2003. http://www.zhb.gov.cn/.

[14]中國科學院自然區劃工作委員會:《中國氣候區劃》(初稿),科學出版社,北京, 1959.

[15]劉連友,王建華,李小雁,等.耕作土壤可蝕性顆粒的風洞模擬測定 [J]. 科學通報, 1998,43(15):1663-1666.

[16]周伏建,黃炎和,陳明華,等.福建省降雨侵蝕力指標R值 [J]. 水土保持學報, 1995,9(1):13-18.

[17]張科利,彭文英,楊紅麗.中國土壤可蝕性值及其估算 [J]. 土壤學報, 2007,44(1):7-13.

[18]金爭平,史培軍,候福昌,等.黃河黃甫川流域土壤侵蝕系統模型和治理模式 [M]. 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2.

[19]張憲奎,許靖華,盧秀琴,等.黑龍江省土壤流失方程的研究 [J].水土保持通報, 1992,12(4):1-9.

[20]楊艷生,史德明.關于土壤流失方程中K因子的探討 [J]. 中國水土保持, 1982,4:39-42.

[21]陳明華,周福建,黃炎和,等.土壤可蝕性因子的研究 [J]. 水土保持學報, 1995,9(1):19-24.

[22]林素蘭,黃 毅,聶振剛,等.遼北低山丘陵區坡耕地土壤流失方程的建立 [J]. 土壤通報, 1997,28(6):251-253.

[23]蔣定生,李新華,范興科,等.論晉陜蒙接壤地區土壤的抗沖性與水土保持措施體系的配置 [J]. 水土保持學報, 1995,9(1):1-7.

[24]Wischmeier W H, Johnon C B, Cross B V. A soil erodibility nomograph for farmland and construction cites [J].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1971,26(5):189-193.

[25]江忠善,李秀英.黃土高原土壤侵蝕流失預報方程中降雨侵蝕力和地形因子的研究 [J]. 中國科學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1988年第7集,40-45.

[26]王萬忠,焦菊英.中國的土壤侵蝕因子定量評價研究 [J]. 水土保持通報, 1996,16(5):1-20.

[27]白可喻,戎郁萍,楊云卉,等.北方農牧交錯帶草地生物多樣性與草地生產力和土壤狀況的關系 [J]. 生態學雜志, 2013,32(1):22-26.

[28]王慶鎖,馮宗煒,羅菊春.河北北部、內蒙古東部森林—草原交錯帶生物多樣性研究 [J]. 植物生態學報, 2000,24(2):141-146.

[29]胡云鋒,艷 燕,阿拉騰圖雅,等.內蒙古東北-西南草地樣帶植物多樣性變化 [J]. 資源科學, 2012,34(6):1024-1031.

[30]馬文靜,張 慶,牛建明,等.物種多樣性和功能群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生產力的關系—以內蒙古短花針茅草原為例 [J]. 植物生態學報, 2013,37(7):620-630.

[31]殷 賀,李正國,王仰麟,等.基于時間序列植被特征的內蒙古荒漠化評價 [J]. 地理學報, 2011,66(5):653-661.

[32]湯小華,王春菊.福建省土壤侵蝕敏感性評價 [J].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22(4):1-4.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eco-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LIU Jun-hui1, GAO Ji-xi2*,MA Su1, WANG Wen-jie1,ZOU Chang-xin2
(1.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100012,China;2.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anjing 210042,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5,35(2):591~598

Using the integrated approach of GIS and RS technology, four factors including land desertification, soil erosion, soil salinization and biodiversity reduction were selected 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eco-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in the present stud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co-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nd revealed its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in a quantitative way. The insensitive and extremely sensitive areas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made up 35.9% and 10.1% of the study area (1.183million square km), respectively.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desertification in Inner Mongolia were the most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regions. This was due to strong wind in winter and spring in these areas, and the soil mainly consists of sand and was seldom covered by vegetation. The slight, moderate and highly sensitive areas of soil erosion comprised about 43.9%, 30.2% and 19.2%, respectively. The trend of soil erosion sensitivity decreased gradually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of Inner Mongolia, which was mainly a result of the vertical dropping slopes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The insensitive and extremely sensitive areas of soil salinization made up 57.6% and 14.6%, respectively. The northwestern and eastern parts of Inner Mongolia were the most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areas. The primary causes were negative impacts of arid climate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insensitive, highly and extremely sensitive areas of bio-inhabitation comprise 30.5%, 25.1% and 10.6%, respectively. Highly sensitive areas are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s of Inner Mongolia. The reason was that species richnes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recipitation and vegetation cover in these areas. The highly and extremely sensitive areas of comprehensive eco-environment made up 27.9% and 9.6%, respectively. The high and extremely sensitive areas were located in themoderate and northern parts, and the insensitive, slight and moderate sensitive areas in the northwestern, northeastern and southeastern parts of Inner Mongolia.

eco-environment sensitivity;land desertification;soil erosion;soil salinization;habitat;Inner Mongolia

X826

A

1000-6923(2015)02-0591-08

劉軍會(1976-),男,河北保定人,副研究員,博士,主要從事區域生態學研究.發表論文20余篇.

2014-05-19

國家“863”項目(2012AA12A310);國家環境保護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201209027,201109025)

* 責任作者, 研究員, gjx@nies.org

猜你喜歡
區域評價
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域“禁廢”
今日農業(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SBR改性瀝青的穩定性評價
石油瀝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分割區域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關于四色猜想
分區域
基于嚴重區域的多PCC點暫降頻次估計
電測與儀表(2015年5期)2015-04-09 11:30:52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關于項目后評價中“專項”后評價的探討
區域
民生周刊(2012年10期)2012-10-14 09:06:4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九色国产在线|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色香蕉网站|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经典三级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国产精品七七在线播放|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丝袜亚洲综合| 欧美视频二区|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本| 成人亚洲天堂| 片在线无码观看| 国产美女91视频|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自拍一区|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欧美丝袜高跟鞋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观看|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欧美一级色视频| 久久动漫精品|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亚洲欧美自拍视频|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你懂的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日本色综合网|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五月天久久综合| 91麻豆国产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流白浆视频|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高清视频一区|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精品91在线|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在线免费观看AV|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 欧美成一级|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国产91视频观看|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 国产精品3p视频|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国产原创自拍不卡第一页|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午夜激情婷婷|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午夜精品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