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農產品經紀人發展狀況報告"/>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培養農產品經紀人隊伍提升為農服務能力
——浙江省農產品經紀人發展狀況報告
農產品經紀人是農產品流通體系中的基礎和重要力量,發揮農產品經紀人在搞活農產品流通、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等方面的作用至為關鍵。培養一個經紀人,可以帶動一個產業;培養一批經紀人,可以帶動一方經濟。因此,加強培養農產品經紀人隊伍,對繁榮農村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市場經濟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力,農產品供求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農產品商品轉化率不高,農民難以有效實現增產增收,已經成為制約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農產品經紀人是農產品流通體系中的基礎和重要力量,發揮農產品經紀人在搞活農產品流通、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等方面的作用,需要促進農產品經紀人隊伍的健康發展。因此,針對性地強化農產品經紀人的政策支持,對進一步搞活農產品流通,進而促進農民增收,擴大農村消費,繁榮農村經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浙江省農產品經紀人協會會同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農產品流通研究所共同組織有關市、縣農產品經紀人協會,開展了浙江農產品經紀人基本情況的全面調查和發展狀況的抽樣調查。
調查發現,浙江省農產品經紀人隊伍整體狀況發生了根本變化:一是提高了組織化程度。農產品經紀人組織幾年內實現了省、市、縣三級全覆蓋,散兵游勇局面開始改變;二是經紀人經營規模擴大,涌現了一批年銷售額億元以上的經紀人。相比過去,農產品經紀人的市場開拓能力和競爭能力都有了較大幅度提高。但調查同時也顯示,農產品經紀人在年齡結構、文化程度、職業技能等方面還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直接影響了隊伍的從業能力,也制約了農產品流通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作用。因此,充分了解農產品經紀人生存發展現狀,并以此為依據高度關注農產品經紀人隊伍建設。針對性地強化農產品經紀人的政策支持,對進一步搞活農產品流通,進而促進農民增收、擴大農村消費、繁榮農村經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次調查包括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12年6月—8月;第二個階段為2013年10月—12月。全面調查是對全省84個縣(市)協會的整體調查;抽樣調查以簡單隨機抽樣方式抽取10個市20個縣(市)協會,發放調查問卷1600份,獲得有效問卷1404份。問卷涉及農產品經紀人基本信息、從業技能培訓、經營種類及地域范圍、競爭狀況、政策扶持、突出問題與訴求等方面內容。調查對象為協會會員,皆為從事農產品流通的經紀人。截至2013年底,全省有農產品經紀人65364人,實現農產品銷售額684億元。抽樣調查樣本基本信息如表1:

表1:浙江省農產品經紀人年齡結構、受教育程度狀況
1.從業知識與技能。經過對樣本1404位經紀人從業知識與技能培訓分析,參與培訓的經紀人,0—3次占有比例高達74.93%;擁有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的經紀人比例只有28.42%,還有約14.39%的不具有資格證書,而占1/2強的經紀人只有初級資格證書(見表2)。整體而言,農民經紀人欠缺農產品流通的相關從業知識與職業技能。
2.經營種類與規模。在全省65364名農產品經紀人中,主要經營領域為花卉苗木、茶果蔬菜、水產、畜禽等。本次抽樣的1404個協會會員經營類型及經營能力見表3。
調查結果顯示,農產品經紀人經營種類以鮮活、干貨產品為主,約占74.5%;經營半徑不長,省內占比1/2強;出口比重不高,只占12.3%左右;整體上經營規模不大,約70.7%的經紀人年銷售額主要集中在100萬元以內。數據說明經紀人經營規模不大,缺乏抗擊經營風險能力。
3.經營形態與組織形式。全省農產品經紀人的經營形態大致分為銷售、信息和復合三種類型,組織形式多樣。銷售型絕大多數為初入市場的經營者;信息型本身不從事購銷活動,生存靠提供需求信息獲取農民的銷售提成;復合型或者是上面兩種的結合,或者是購銷和加工儲運的結合。會員經紀人的經營形態涉及上述3種類型,一般采取專業合作社、有限責任公司、農批市場和個體經營等組織形式。下面是農產品經紀人的各種組織形式構成見圖1。

表2:農產品經紀人技能培訓、擁有職業資格證書狀況

表3:農產品經紀人協會會員經營類型、地域范圍及銷售規模

圖1:農產品經紀人組織形式分類圖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正確處理政府和社會關系,加快實施政社分開,推進社會組織明確權責、依法自治、發揮作用。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項,交由社會組織承擔。重點培育和優先發展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因此,農產品經紀人協會具備了發展良機。
農產品經紀人在發展農村經濟、滿足城鄉居民對農產品消費需求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但在市場競爭中面臨的困難與問題也日趨嚴重。經紀人自身迫切需要提高組織化程度,應對市場競爭、維護自身權益、表達訴求與期望。同時,社會也要求對這個群體進行組織和引導,規范他們的經營行為,讓他們更好地為農民服務、為社會服務。在這樣的大背景下,2007年以來,在浙江省社的組織領導和省農產品經紀人協會的推動下,浙江各級供銷合作社牽頭、組織成立了市、縣級農產品經紀人協會。
第一,協會組織發展迅速,實現了省、市、縣三級全覆蓋。截止到2013年底,全省共有85個農產品經紀人協會,其中省級協會1家、市級協會11家、縣級協會73家,共吸收會員5924人。會員分為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團體會員包括地縣鄉級經紀人協會和有關流通方面的協會、農產品加工企業、專業合作社、批發市場、連鎖配送企業等;個人會員包括農產品經紀人、有關的專家學者等。目前,各級協會正在積極探索組織網絡向基層鄉鎮和行業延伸的路徑,個人會員之間的聯合與合作、特色分會等將是一個發展方向。如女經紀人分會、茶葉分會、鄉鎮分會等已經涌現并有一定發展。
第二,承擔農產品經紀人培訓、職業技能鑒定任務。農產品經紀人協會配合各地供銷合作社,開展農產品經紀人培訓,并對考試合格的發給相應的職業等級證書。2008年至2012年期間,共舉辦農產品經紀人培訓248期。通過培訓,3900余人取得中、高級經紀資格證書,提高了經紀人的從業能力。培訓工作受到各地黨委和政府的肯定,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影響,部分地方還給予了資金支持。同時,提高了協會對農產品經紀人的吸引力,現有的農產品經紀人會員主要是靠這種方式吸納進來的。從2011年開始,連續3年組織經紀人考察臺灣的農產品生產經營情況,學習他們的先進經驗。開拓農產品經紀人的視野,培養經紀人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經營能力。
第三,為經紀人提供銷售信息服務。協會通過信息系統建設,為農產品經紀人開展業務活動提供信息服務。目前,省農產品經紀人協會建立自己的網站——浙江農經網。創辦了專門的內部刊物,每期刊發數近2000冊。目前,全省有10余家協會創辦了會刊或簡報。2010年至2012年,印發會刊、簡報279期,發布信息2萬余條。各市縣協會也都創造條件建立網站、搭建銷售平臺。協會專門組織農產品經紀人參與全國性或區域性的農副產品展銷會或博覽會。據統計,2010年至2012年,各級協會獨立主辦或承辦展示展銷活動135個,達成農產品購銷和投資合作協議108項,成交金額達18億元。
第四,開展農產品經紀人的社會宣傳活動。推選表彰優秀農產品經紀人,擴大農產品經紀人的知名度是增強經紀人社會影響力的重要舉措。2011年開始,農產品經紀人協會一方面組織推薦農產品經紀人參加全國經紀人評比活動,另一方面在省內開展百強農產品經紀人排名活動。2011年度,全省前100位農產品經紀人經營額達到41.1872億元,安排就業8.87萬人,帶動農戶43.02萬戶。當年排名首位的是溫州藤橋禽業的張盧兄,年經營額為3.078億元。2012年全省前100位農產品經紀人經營額達到94.5103億元。排名首位的是寧海蔬菜的裘銀芳,經營額達到10.5492億元。武義會員俞學文,創辦了更香茶葉品牌和公司,在浙江、福建和廣西等地建立了茶葉生產基地。公司擁有6萬余畝茶園、900多家直營店,年銷售茶葉180萬斤,產品出口美國、歐盟、韓國、日本,帶動10萬余農民脫貧致富。可見,農產品經紀人協會的會員帶動作用明顯,示范效應突出。總結農產品經紀人的成功經驗并加以推廣,提高了農產品經紀人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增強了會員的凝聚力和經紀人協會的吸引力。
根據上面的調查情況分析,浙江農產品經紀人隊伍建設步伐很快,但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集中體現在總體素質不高、組織化程度偏低、經營能力不強、發展環境不寬松等方面,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農產品經紀人作用的發揮。
第一,總體素質不高。本次調查數據顯示,農產品經紀人的總體素質偏低,表現在:一是受教育程度明顯不高,大部分經紀人學歷在高中和高中以下,占比高達86.82%;大專和大專以上學歷的比重只占13.18%。二是年齡結構偏大,年齡在30歲以下的僅占7.05%,50歲以上的比重達23.5%。三是接受農產品營銷和政策法規知識培訓不多,占5%的農產品經紀人沒有經受過任何的專業技能培訓,約70.15%的經紀人只接受過1—3次的短期培訓,還有14.39%左右的農產品經紀人沒有取得從業資格證書。農產品經紀人總體素質低下嚴重阻礙了經紀人隊伍的健康持續發展。
第二,經營能力不強。從農產品經紀人經營現狀分析,農產品經紀人由于年齡、文化、經營知識所限,經營的產品類型簡單、經營半徑小、經營規模不大,總體的經營能力明顯偏弱。調查情況表明,大部分經紀人要么只經營鮮活農產品、要么只經營干貨,既經營鮮活農產品又經營干貨的經紀人比重不大;很多農產品經紀人經營不出縣、不出市,多數不出省,只有少數農產品經紀人跨省經營或從事進出口貿易;年經營額超過億元的經紀人寥寥無幾。省農產品經紀人協會在2010年、2012年兩次在全省開展農產品經紀人百強排名活動。從排名結果看,2010年度只有24人年經營額在5000萬元以上,有13人的年經營額在1000萬元以下。2012年度年經營額在5000萬元以下的還有45人,也就是45%的經紀人年經營額并不高。這些數據說明了目前我省農產品經紀人的經營規模不大、經營能力不強,不具備有效抵御經營風險的條件。
第三,組織化程度偏低。長期來,農產品經紀人都是單槍匹馬的開展經營活動,相互之間不但缺乏聯合協作,更多的是相互警惕、防范,彼此以鄰為壑。從這次調查可以看出,農產品市場經營戶和個體經營者共計578人,占41.17%的經營者游離在組織化經營之外。近年來,在政府推動下,由供銷合作社牽頭,組織了農產品經紀人協會。通過協會把農產品經紀人組織起來,進行各種方式的溝通交流,同時開展經營專業知識培訓、互幫互學、互助維權等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農產品經紀人長期養成的慣性思維和經營方式,經營雷同引發了相互之間的激烈競爭。目前,加入農產品經紀人協會的經紀人比例并不高,代表性欠缺,協會對會員的凝聚力有限。而且,經紀人加入協會形式多于內容,協會的服務功能并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因此,農產品經紀人融入組織的意識培養還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協會服務能力增強、提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四,發展環境不寬松。農產品經紀人一頭連著農業、農村、農民,一頭連著城鄉市場消費者,起到了活躍市場、搞活流通、帶動一方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農產品經紀人這種作用的發揮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現實中,政府層面并沒有出臺相應的專門扶持農產品經紀人發展的優惠措施。特別是在稅收、運輸、倉儲設施等方面,農產品經紀人往往都是直面市場競爭,很少享有國家的優惠政策,他們的生存發展基本上處于自生、自發狀態。因此,農產品經紀人的發展環境并不寬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