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瑋,周曉博,牛林祥
(1.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1;2.中山大學港澳珠研究中心,廣東 廣州 510275)
?
產業多樣化、職能專業化與城市經濟發展
——基于長三角和中原城市群面板數據的分析
魏 瑋1,周曉博1,牛林祥2
(1.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1;2.中山大學港澳珠研究中心,廣東 廣州 510275)
本文構建產業多樣化、城市職能特征與經濟發展的理論框架,從經濟增長和經濟穩定兩方面探討城市產業結構和職能特征的作用。通過2003-2012年長三角和中原城市群的面板數據實證分析發現,產業相關多樣化是否能促進經濟增長依賴于城市職能專業化調節效應的發揮,產業無關多樣化的投資組合效應與城市職能特征無關,而產業相關多樣化在就業市場中的作用隨經濟周期變動。不同地區的城市產業結構和職能特征差距較大,應因地因時地制定產業政策來促進城市經濟發展。
相關多樣化;無關多樣化;職能專業化;經濟增長;經濟穩定
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減弱、外需持續疲軟及大規模投資放緩,調整產業結構成為促進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動力。在早期研究中,經濟學者一般將產業專業化和多樣化視為對立的,認為產業專業化更有利于知識溢出和經濟發展,這種效應被Glaeser et al.(1992)總結為MAR(Marshall-Arrow-Romer)外部性[1]。但專業化的區域發展戰略往往由于要素稟賦和外部市場的變化而導致區域經濟發展的危機①由于煤炭價格下跌,山西省在2014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速僅為5.5%,這與其以煤炭、焦炭、冶金和電力為主的高度專業化產業結構有很大關系。。Malizia(1993)指出專業化和多樣化并不是線性的負相關關系[2]。諸多研究者逐漸認識到產業多樣化對經濟增長和穩定的作用。Jacobs(1969)認為知識溢出更多地來自于不同產業的企業集聚,區域產業多樣化比專業化更能促進經濟增長[3],Glaeser et al.(1992)實證檢驗了這種效應并將其稱為Jacobs外部性[1]。Attaran(1986)研究發現區域產業多樣化水平和失業率存在負相關關系,這主要得益于產業多樣化分散風險的投資組合效應[4]。
但學界并沒有提出一致的框架來解釋產業多樣化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機制,直到Frenken K.et al.(2007)將多樣化分解為相關多樣化和無關多樣化,以分別解釋產業多樣化的知識溢出和投資組合效應[5]。Frenken K.et al.(2007)提出的相關多樣化和無關多樣化的研究框架并未終止爭論[5],許多學者認為產業劃分并不能反映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技術。例如,同樣屬于計算機制造產業,研發人員、管理人員和生產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技術差別就很大,也很難有效地交流。Desrochers and Leppala(2010)認為不能簡單地從產業劃分的角度來研究人力資本和知識溢出[6]。Matthias B.et al.(2011)延續這一思路并研究區域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技能在知識溢出中的作用,提出的區域職能概念很好地刻畫了區域從業人員的職業差異和最終產品差異,有助于解釋為何產業結構類似的地區在知識溢出和經濟發展上卻截然不同[7]。
隨著國外理論的發展,國內也有一些學者在產業多樣化分解和區域職能方面進行了探討。孫曉華和柴玲玲(2011)沿用Frenken K.et al.(2007)的理論框架,研究中國城市產業多樣化水平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但對城市職能問題并未深入分析[8]。蘇紅鍵和趙堅(2011)的研究雖然考慮了城市職能專業化問題[9],但他們將城市職能專業化和產業專業化一同納入專業化的框架中分析專業化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并未對多樣化和Jacobs外部性進行討論。
綜上所述,將區域職能特征納入產業多樣化的框架是產業分工外部性理論新的發展方向,國外一些研究從理論和實證上做了一些探討,而國內學者尚未對城市職能特征的調節效應進行深入分析。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嘗試構建產業多樣化和城市職能的框架來研究我國城市經濟發展,進而運用城市的產業結構數據和從業人員數據實證分析產業多樣化的知識溢出效應和投資組合效應及城市職能特征的影響。
(一)模型構建
本文分別從城市經濟增長和經濟穩定兩方面來建立模型,在分析城市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時,借鑒蘇紅鍵和趙堅(2011)的研究,采用包含技術進步的C-D生產函數[9]:
(1)
其中,Y代表城市生產總值,K、L分別代表資本投入和勞動投入,i、t分別代表不同城市和年份,Aiteφit代表城市i在t年的技術水平,eφit代表城市產業結構和職能特征對技術進步的作用。因此,產業多樣化和職能專業化的函數為
φit=φ(UDit+RDit+MFSit+RFSit)
(2)
關于φit的具體形式,本文借鑒溫忠麟等(2005)的方法,通過層次回歸來確定,并借此檢驗城市職能特征的調節效應[10]。對方程(1)兩邊取對數,并將方程(2)代入后可得
lnYit=lnAit+φ(UDit+RDit+MFSit+RFSit)+αlnKit+βlnLit
(3)
根據(3)式構建本文的計量模型為
lnYit=m0+φ(UDit+RDit+MFSit+RFSit)+m1lnKit+m2lnLit+m3lnAWit+σ
(4)
根據產業多樣化影響城市經濟穩定的理論框架和模型(4)構建的城市經濟穩定模型為
UEit=n0+φ(UDit+RDit+MFSit+RFSit)+n1lnKit+n2lnLit+n3lnAWit+ε
(5)
其中,UEit為城市i在t年的失業率,以衡量城市經濟的穩定水平;AWit是城市i在t年的平均工資水平,它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是雙向的。較高的工資水平容易吸引高素質人才,提高城市的人力資本水平,從而提升城市勞動生產率和經濟增長水平。同時,較高的工資水平也會增加企業的工資成本,降低企業的用人需求,增加失業率。
(二)產業多樣化和職能專業化的度量
1.產業多樣化水平的度量
本文借鑒Frenken K.et al.(2007)的研究來定義產業多樣化,并用熵指標方法區分相關多樣化和無關多樣化[5]。假設經濟體有m個大類經濟部門,經濟部門可細分為n個產業。Pi為產業i的就業比重(即產業i的就業人數與總就業人數的比值),Pj為部門j的就業比重(即部門j的就業人數與總就業人數的比值),則部門j的就業比重是部門內各產業就業比重之和,即
(6)
大類經濟部門之間的投入-產出聯系較弱,其多樣化水平衡量了產業無關多樣化水平:
(7)
經濟體的總體產業多樣化水平為
(8)
(9)其中,Pj為各經濟部門的權數,RD衡量了經濟體各部門內具有較強投入-產出聯系的產業的多樣化水平。
2.職能專業化水平的度量
城市職能專業化有兩個度量維度:管理職能專業化(MFS)和研發職能專業化(RFS)。在度量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就業人數和產出水平兩種數據,但由于很難區分同一企業不同部門的產出,因此本文借鑒Bade F.J.et al.(2004)的做法而用就業人數來度量[11]:
(10)
其中,Lcm是城市c中管理人員的就業人數,Lcp是城市c中生產人員的就業人數,Lcr是城市c中研發人員的就業人數,Lsm是城市群內管理人員的總就業人數,Lsp是城市群內生產人員的總就業人數,Lsr是城市群內研發人員的總就業人數。
(三)樣本選擇和數據來源
本文以長三角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為研究的區域范圍,選取城市群中人口規模和人均生產總值靠前的城市(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無錫、寧波、鄭州和洛陽)作為大城市樣本,其他城市作為中小城市樣本。從《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選取2003-2012年的行業數據進行分析*中國城市的行業劃分在2003年發生了較大變動,由原來的15個行業增加到19個行業。,將19個行業劃分為六個大類經濟部門: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生產性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消費性服務業(住宿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流通性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信息傳輸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社會性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公共管理及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衛生和社會工作)。本文依此計算樣本城市的相關多樣化和無關多樣化水平。在城市職能特征的度量方面,本文借鑒Bade F.J.et al.(2004)的研究并結合《中國城市統計年鑒》的行業劃分,將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就業人員作為管理人員、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就業人員作為研發人員,生產人員則包括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的就業人員[11]。
(一)不同類型的城市產業結構、職能特征與經濟增長關系
首先,我們分析城市產業多樣化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和城市職能特征的影響,并利用Stata12.0軟件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1所示)。通過F檢驗和Hausman檢驗發現,固定效應回歸明顯優于混合回歸和隨機效應回歸。大城市回歸(1)的結果表明,產業相關多樣化對經濟增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而無關多樣化的作用并不明顯;資本和勞動作為主要的投入要素,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較為顯著;大城市較高的工資水平能通過吸引高素質人才推動城市經濟增長。通過層次回歸分析發現大城市回歸(2)中,管理職能專業化和研發職能專業化與城市經濟增長呈顯著正相關,但不能依此就確定城市職能專業化的調節效應。將交叉項UD*MFS、UD*RFS、RD*MFS和RD*RFS引入大城市模型后得到回歸(3),我們發現RD*MFS和RD*RFS的回歸系數顯著且回歸(3)的調整R2明顯高于回歸(1)、(2),這說明大城市職能專業化在產業多樣化和經濟增長之間具有明顯的調節效應。產業相關多樣化促進經濟增長的知識溢出效應是有條件的,這種作用的發揮依賴于大城市較高的職能專業化水平。只有在職能專業化水平較高的大城市,相關產業的管理人員和研發人員集聚、交流才能產生有效的知識溢出。
表1 不同類型的城市產業結構、職能特征與經濟增長關系
注:“*** ”、“** ”和“* ”分別表示1%、5%、10%的顯著性水平;括號內為t值。下表同此。
回歸(4)、(5)和(6)運用徐州、揚州和常州等中小城市的面板數據進行分析,相關多樣化對經濟增長的回歸系數不顯著,加入交叉項UD*MFS、UD*RFS、RD*MFS和RD*RFS后模型的調整R2也沒有明顯提高。這說明中小城市的職能專業化水平較低,多樣化的產業之間職能距離較遠,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技術差異阻礙了有效的交流,相關多樣化的知識溢出效應很難發揮作用,對經濟增長也就沒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無關多樣化的系數顯著為負,說明中小城市的產業無關多樣化不僅不能發揮多樣化的知識溢出效應,而且降低了產業專業化程度,制約了關聯產業集聚效應的發揮,不利于中小城市的經濟增長。
(二)不同類型的城市產業結構、職能特征與經濟穩定關系
接下來,我們分析城市產業多樣化對經濟穩定的作用。通過F檢驗和Hausman檢驗發現,固定效應回歸明顯優于混合回歸和隨機效應回歸*限于篇幅,回歸結果未予列出,作者備索。。
城市產業多樣化對降低失業率、穩定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尤其是產業無關多樣化的投資組合效應較為顯著,而相關多樣化對穩定經濟的作用并不明顯。產業相關多樣化的知識溢出效應需職能專業化的調節,但產業無關多樣化的投資組合效應對城市職能特征沒有要求。雖然不同城市的職能專業化水平存在較大差異,但產業無關多樣化都能發揮其投資組合效應。城市職能專業化對降低失業率有一定作用但系數并不顯著,加入產業多樣化和職能專業化的交叉項后調整R2沒有較大變化,說明城市職能專業化的調節效應不顯著。投資有時會起到降低失業率的作用,但該效果并不穩定,而城市勞動力總量和工資水平則明顯與失業率呈正相關關系。
(三)產業相關多樣化在不同時期的經濟穩定作用
從上文的實證分析中我們發現,產業相關多樣化有一定的經濟穩定作用,但回歸系數顯著性不強。為更具體研究產業相關多樣化的經濟穩定作用,我們將分析時間劃分為2003-2007年(經濟上升時期)和2008-2012年(經濟波動調整時期)兩個時段。通過F檢驗和Hausman檢驗發現,固定效應回歸明顯優于混合回歸和隨機效應回歸(結果見表2所示)。
表2 分時期和分區域的回歸分析結果
通過回歸(13)和(14)的對比可知,產業相關多樣化在不同時期對經濟穩定的作用不同。在經濟上升時期,產業相關多樣化可以促進不同產業之間工作人員的交流和創新,創造新的市場和就業機會,降低城市失業率。在經濟波動調整時期,產業相關多樣化不僅不能發揮無關多樣化的投資組合效應,而且很可能成為經濟波動的傳導渠道。總之,經濟上升時期的產業相關多樣化能促進經濟穩定,而經濟波動調整時期的產業相關多樣化不利于經濟穩定。
(四)不同地區的城市產業結構、職能特征與經濟發展關系
我們劃分城市群對城市產業結構、職能特征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進行研究(結果見表2所示)。由于將不同類型的城市樣本納入城市群模型進行回歸,很難區分職能專業化的調節效應,因此在回歸(15)-(18)中不再考慮交叉項UD*MFS、UD*RFS、RD*MFS和RD*RFS。從回歸(15)和(16)的結果可知,資本和勞動投入的回歸系數明顯高于產業多樣化和職能專業化,資本和勞動投入仍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同時,產業相關多樣化和城市職能專業化也對經濟增長發揮著積極作用,尤其是在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城市群,產業相關多樣化和城市職能專業化推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明顯強于中原城市群。伴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長三角城市群的產業結構已不斷優化,相關產業的知識溢出和協同創新日益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而中原城市群依然處于產業專業化的規模增長階段,發展相關多樣化產業將是其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途徑。由回歸(17)和(18)的結果可知,在長三角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工資水平、產業無關多樣化水平、勞動力總量和資本投入都是影響失業率的重要因素,中原城市群的產業無關多樣化的回歸系數要高于長三角城市群。雖然中原城市群的產業相關多樣化水平不高,但關聯度較弱的不同產業部門競相起步,已成為降低失業率的重要因素。
在我國城市間經濟發展差距較大的背景下,產業多樣化和職能特征對城市經濟發展有何影響?針對這一問題,本文構建了產業多樣化、城市職能特征和經濟發展的理論框架,通過實證檢驗后得出結論:(1)產業相關多樣化促進經濟增長的知識溢出效應是有條件的,這種作用的發揮依賴于大城市較高的職能專業化水平,中小城市的管理和研發人員缺乏,多樣化的產業之間很難形成有效的知識和技術交流;(2)產業無關多樣化具有穩定經濟發展的投資組合效應,這種作用與城市職能特征無關,而且在經濟上升期和經濟波動調整期都能發揮作用,產業相關多樣化在經濟上升時期可以創造市場需求、促進就業,但在經濟波動調整時期則會加劇失業;(3)不同地區的城市產業結構和職能特征差距較大,產業相關多樣化和職能專業化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在東部發達地區更為顯著,而產業無關多樣化則穩定了中部地區的經濟。
不同的產業結構和職能特征是內生于城市經濟發展和資源稟賦的,因而需因地因時地制定產業政策:(1)在大城市,繼續支持企業管理部門和研發部門的集聚,為相關工作人員的知識和技術交流提供條件,發揮產業相關多樣化的知識溢出效應,促進經濟增長。在中小城市,應圍繞城市主導產業發展產業鏈,通過專業化來促進企業提高效率和改進技術;(2)適度的無關多樣化有益于經濟發展,但應以發揮城市相關產業的比較優勢為前提*例如,鄭州市在2007年提出建設區域金融中心,但限于其產業結構、人力資本和金融資本等稟賦特征,金融業發展并無優勢,而依據其交通便利特征制定的物流產業發展政策則取得了明顯成效。,完善就業市場的技能培訓系統有助于提高地區在經濟波動調整時期的就業水平;(3)區域城市群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城市群內的分工與合作可以提高區域中心城市的產業多樣化和職能專業化,培育中心城市周邊的專業化產業基地。
[1]Glaeser E.,H.Kallal,J.A.Scheinkman and A.Shleifer. Growth in citi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2,100(6):1126-1152.
[2]Malizia E.S.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diversity on unemployment and stability[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1993,33(2):221-235.
[3]Jacobs J. The Economy of Cities[M].New York: Vintage Press,1969.
[4]Attran M. Industrial diversit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U.S areas[J].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1986,20(2):44-54.
[5]Frenken K.,V.O.Frank and T.Verburg. Related variety, unrelated variety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J].Regional Studies,2007,41(5):685-697.
[6]Desrochers P.and L.Samuli. Opening up the ‘Jacobs spillovers’ black box: Local diversity, creativity and the processes underlying new combinations[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10,11(8):843-863.
[7]Matthias B.,K.Alexander and T.Mirko. Related variety, unrelated variety and regional functions: Identifying sources of regional employment growth in Germany from 2003 to 2008[J].IWH Discussion Papers,2011,(15):1-23.
[8]孫曉華,柴玲玲.相關多樣化、無關多樣化與地區經濟發展——基于中國282個地級市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2,(6):5-17.
[9]蘇紅鍵,趙堅.產業專業化、職能專業化與城市經濟增長——基于中國地級單位面板數據的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1,(4):25-34.
[10]溫忠麟,侯杰泰,張雷.調節效應與中介效應的比較和應用[J].心理學報,2005,(2):268-274.
[11]Bade F.J.,Laaser C.F.,Soltwedel R. Urban Specialization in the Internet Age: Empirical Findings for Germany[R].Kiel Working Paper,2004,No.1215.
(責任編輯:化 木)
Industrial Diversification,Functional Specialization and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Zhongyuan Urban Agglomeration
WEI Wei1,ZHOU Xiao-bo1,NIU Lin-xiang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61,China;2.The Center for Studies of HongKong,Macao and Pearl River Delta,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
Chinese economy has entered an adjustment phase of undulation since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With the weakening external demand, reduction of internal investment space and weakening demographic dividend, 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becomes the point of penetr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thesis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industrial diversification, urban functional character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study the function of urban industry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 in term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conomic stability. Conclusions from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panel data of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Zhongyuan urban agglomeration from the year of 2003 to 2012 are as floows: Firstly, whether the related diversification could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or not depends on the effect of urban functional specialization adjustment ; secondly, investment portfolio effect of unrelated diversification is irrelevant to urban functional character, and the function of related diversification in the employment market varies with the economic cycle; thirdly, there is a great gap in urban industrial structures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areas,therefore, industrial policies should be mad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ime and the pla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related diversification;unrelated diversification;functional specialization;economic growth;economic stability
2015-04-13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1BJY006)
魏瑋(1966-),男,陜西丹鳳人,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周曉博(1988-),男,河南漯河人,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博士生;牛林祥(1989-),男,河南林州人,中山大學港澳珠研究中心碩士生。
F124.4
A
1004-4892(2015)11-0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