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得
(正陽縣人民醫院,河南 駐馬店 463600)
在近年來的工業化進程中,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嚴重,隨之而來的便是人們的身體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再加上人們對健康生活水平的重視,醫院所承擔的健康工作也就越來越多,醫院業務量的增加也帶了收銀系統和收銀員的工作壓力,為了完善醫院服務和保障醫院財務正常運行,必須提高收銀系統的性能和收銀員的工作技能,充分運用大數據管理,實現醫院收銀員工作技能的提高,使其更好的維護醫院工作。
就當下全國銀行體系來說,我國的個人信用卡存在諸多問題,許多制度也不明確存在漏洞。就信用卡的使用者來說,多數為中高階層的收入者,由于個人收入情況限制,多數醫院收銀員不一定使用過信用卡,因而對信用卡的使用方式比較模糊。據相關數據顯示,在一二線城市,大約只有6%的醫院里的收銀員受過使用信用卡的相關培訓,所以醫院收銀員在接受患者使用信用卡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隱患風險。
多數醫院在招收收銀員的時候忽略了對其綜合素質的考量,僅僅只是注重一紙學歷,這樣的后果便是降低了醫院整體員工的職業道德素質。使得部分收銀員出現一些人為或非人為的違規操作,影響醫院資金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另外,由于醫院體系穩定,相對缺少一些必要的職業培訓再教育機會,使得收銀員員工在日常工作中缺少風險意識,即使出現問題也互相推諉,難以明確到個人。
通常在每個醫院都會出現收費類型錯誤的問題,現金與病人的記賬不符,從而造成當日的核算出現問題,一旦不能當天完成核算,將直接造成現金管理的問題出現。雖然醫院在當日下午會有財務部門的監察,從現有金額到記賬,但是人為的疏忽和失職造成監察不到位,對現金的存儲安全造成威脅。
從制度上制定一套嚴格的內部連帶責任制,使其互相監督促進,完善現金的記賬與核算工作,定責任到人,按照日清月結的規定來執行,為了能夠做好現金的管理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入手:
1.通過制定相關的制度使醫院各個環節的收費明確下來。明確收銀員的崗位職責,此外財務管理者務必加強對監察工作,遇到問題要即時反應處理。
2.加強財務人員對收銀員的監察與監督,杜絕現金不上繳、開發票不報賬、挪用資金的現象。當日結賬前財務組長務必對當天的現金進行嚴格審核,審核完成后要簽字確認,只有經過財務組長的簽字,當日的收賬工作才能進行;另外,醫院收銀員在工作中務必謹慎的收費,正確的選擇收費類型。保證每日清算的現金和賬面相符合,不可發生錯記或是漏記問題,更不得出現弄虛作假將現金據為己有。
3.作為財務人員要做好財務普查工作,之所以一些醫院存在貪污或是資金挪用等情況,究其主要原因多是因為在現金管理上財務人員存在疏忽等漏洞,再加之體制制度不健全,從而問題時有發生。因此,在現金業務的清查中必須從原始憑證入手,仔細核查每一筆現金業務,遵守相關制度規定。
信用卡作為一種金融產物,它是虛擬的貨幣交易,其使用的過程也較現金更為復雜,使用流程涉及的內容也繁多。因此,對于提高醫院收銀員對信用卡的使用技能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嚴格落實對收銀員的崗位培訓制度,嚴格培訓過程,培訓合格方可上崗,對一些沒有參加培訓的收銀員所造成的錯誤后果由其自己承擔。
其次,在培訓中不能僅僅是培訓信用卡的操作技能,還要對其控制風險的意識進行培訓,對涉及信用卡的基本業務知識要培訓清楚,還有對其舉例介紹相關的風險嘗試錯誤,使其有一個理性的認知,以此來提高風險的防范力度。
就資金的管理與核算來說,多使用電腦可以避免工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出現錯誤的機率,這就要求收銀員在操作數據上要具有一定的操作水平,對相關的計算軟件要學習操作;對使用的計算機數據要及時存儲,防止病毒入侵,不要錯誤操作造成數據損壞;最后在日常的收銀工作中不斷嚴格要求自身,不斷適應工作強度,強化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中學習,熟悉對大數據的使用。
醫院收銀員除了要加強職業技能外,在思想方面的學習也不能放松。收銀員要在學習收銀制度和職業道德要求的同時也要注重自我修養的提升。在熟悉使用大數據之后還要進一步提升收銀員對支票、對賬的業務技能,并對其進行規范的考試,在一定時間段要對其進行考試,考試合格方可繼續勝任工作,否則不予繼續工作。
當醫院出現較大的資金流量時,對收銀員的要求及財務的監察都要有規范嚴格的要求與管理,各環節要監管到位,完善醫院收銀工作的意義此時就十分重要了。必須要積極的對收銀員的技能進行強化培訓使其提升,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醫院的收銀工作順利進行,從而維護醫院的效益,實現醫院資金的有效管理。
[1]王志.對于醫院資金管理的思考[J].現代商業,2007(12).
[2]閔海成.從醫院收銀員的“白眼”想到的[J].中國城市金融,2009(09).
[3]金玲,全龍江,張群.對醫療收費環節控制的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09(12).
[4]李詩恒,趙慧.超市收銀排隊服務系統優化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2(11).
[5]江蘇大學主編.高級收銀審核技師培訓教材(第一版)[Z].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