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永剛
(唐山三友集團興達化纖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305)
純堿工業的生產多為重工業性質,產業規模大、生產流程多,是化學工業生產中的耗能大戶。在循環經濟普遍得到重視的今天,對于純堿工業的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單個化工企業的基礎上,結合市場的發展,從戰略的高度探討優化純堿工業的方式,從而推動循環經濟在純堿工業的發展。隨著化工工業的發展與技術進步,當前的化學工業已經能夠通過宏觀產業布局與未還企業的發展等方式,推動廢物的綜合利用與發展。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的發展方式,主要是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從而推動產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將循環經濟引入純堿化工的發展,能夠達到節能、降耗、減污的目標,使污染的產生量與排放量最小化,從而增加生態效益,推動行業的不斷發展。
循環經濟是以清潔生產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方式,以節能、降耗、降污等為目標,通過管理和技術等方式,確保企業的穩定運行。循環經濟的主要是將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增長模式,轉變成為循環利用、高速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從而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對于化工企業而言,通過將原料與產品形成物質閉路循環和能量傳遞,能夠減少化工生產過程中的能量消耗與產品損失,合理使用清潔能源;加強清潔生產,減少原料與中間產品的損失,提升回收效率;產出清潔產品,確保生產制造過程以及生產產品對人體、生態環境無污染。將循環經濟與綠色生產相結合,能夠在企業運行整體的基礎上,對中間過程進行優化管理,最大限度的利用可再生資源,提升產品的耐用性。
我國的循環經濟的研究與實踐起步較晚,當前的生產管理體制不健全、化工生產設施較為落后、化工生產工藝相對落后,導致循環經濟增長并沒有達到相應的效果。循環經濟增長模式需要技術、設備、管理體制等方面的適應,但是當前我國化工企業生產的設備相對落后,為了提升生產效益,一些企業采用相對便宜的原料進行化工生產,而且化工生產設備的管理不嚴格,造成跑冒滴漏等現象,影響化工生產效益,造成環境污染。以純堿生產為例,國內的純堿生產工藝包括案件發、聯堿法與天然堿法三種方法,其中氨堿法是傳統生產工藝,具有單位產能投資小的優點,但是廢渣量大且難以處理,聯堿法具有生產廢渣少、資源利用率高的特點,但是投資較大,天然堿法受資源分布的制約較為明顯,我國的聯堿工藝排除含有氨,因為廢水排放量大,容易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設備利用率較低,生產管理理念落后,造成企業的能耗較大,節能技術推廣程度不足?;どa循環經濟管理體制不健全,制約了生產資源的高校利用和循環利用,制約了化工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循環經濟系統是由人、自然資源以及科學技術等構成的完整體系,為了推動化工企業的循環經濟增長,需要整合化工生產資源,消除化工生產消耗量較大、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的情況,以現有企業為基礎,增大生產規模,鼓勵企業合并,逐漸減少高耗能的小企業數量,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化工生產企業。在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需要樹立大資源觀與大發展觀,從大局出發的角度整合化工生產資源,積極構建管理創新體系,通過社會化投入與市場運作將化工生產與環境所形成的一條完整的體系,促進化工生產循環經濟的增長。在化工生產規劃過程中,需要將環境、生產工藝、化工設備以及配套政策相結合,對化工生產工藝與設備進行檢測,對于化工生產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評價,在確?;どa經濟效益的基礎上,維護生態平衡,從而獲得最大的綜合效益,促進化工循環經濟的發展。
循環經濟增長模式需要盡可能的節約自然資源,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從而實現綠色環保的目標。循環經濟上增長需要達到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和諧統一,為了達到該目標,需要創新當前的化工生產觀,在生產過程中盡可能使用優越的生產工藝與生產設備,同時關注化工企業上下游的關系,使整個生產-經濟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減少資源的消耗。為了推動化工企業的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遵循循環經濟的減量化原則、再使用原則和再循環原則進行生產,從企業、產業以及社會層面的角度,分析循環經濟的增長方式,從企業方面,盡量加強設備與生產的管理,減少企業的消耗;從產業層面上加強產業的循環經濟發生,集中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產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從社會的層面上,考慮產業的集群效益以及產業鏈的形成,將上下游的產業形成網絡結構,是通過管理形成產業集群網絡,以統一的產品標準與規格進行生產管理,上推動產業的發展。
循環經濟增長模式是確保生態平衡的基礎上,采用管理以及技術等方式減少生產中的浪費,提升企業生產效益,從而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但是當前的管理體制不健全、化工生產設備與生產方式發展不完善,導致當前的循環經濟增長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為了推動化工產業的循環經濟增長,需要從系統的觀念、整體的觀念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出發,考慮化工產業的開發與管理,對于化工生產環境進行保護,將化工生產上下游產業鏈進行整合,減少生產與經營過程中的消耗,確?;ぎa業的集群化,推動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謝家平,孔令丞,籍魏.石化產業一體化運行模式的循環經濟效果[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9,32(1):8-13.
[2]郭鵬,莊相寧.氯堿化工發展循環經濟的分析與研究[J].中國氯堿2014(10).
[3]董雅麗,陳豐鋒等.循環經濟模式下管理創新的特征與路徑選擇[J].科技管理研究,2007,(02).
[4]羅璇,趙旭.化工產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初探[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6,(10):1393—1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