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詠梅 孟思源
新會葵藝的現代應用設計
鄒詠梅 孟思源
新會葵藝是指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地區所生產的葵制品的總稱,是利用新會本地所產的蒲葵葉加工而成的各種生活用品和工藝品。新會葵藝與廣州的牙雕、刺繡,佛山的剪紙、陶藝,肇慶的端硯,陽江的漆器和新會的茅龍筆,合稱為廣東民間八大傳統工藝。新會葵藝具有1600多年的發展歷史和深厚的工藝積淀,融編織、繡花、繪畫與印花等工藝為一體,工藝精美,品種豐富,曾創造了葵類“種植面積最大、種植和加工人員最多、加工能力最強、工藝產品種類最豐富、銷量最廣、葵藝發展歷史最悠久”六個“世界之最”,曾為新會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新會葵藝產業因受現代工業產品的沖擊而迅速式微,陷入了發展停滯的困難局面。21世紀初,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會葵藝的保護工作得到了高度的重視,于2008年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新會葵藝技藝瀕臨失傳的局面由此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目前維持生產的只有烙畫葵扇和繡織葵扇等葵扇系列品種,其他的葵編制品已經沒有再生產。而烙畫葵扇因為制作技術難度大,耗時長,因此產量比較低,無法產業化,市場也無法擴展,只局限于旅游商品市場,經濟效益亦不理想。一些從事此行業的人員逐漸改行,使得從事新會葵藝的人員越來越少,新會葵藝仍然面臨發展與創新的嚴峻考驗,前景堪憂。
因此,新會葵藝的發展必須從當代生活的全面聯系出發,將傳統工藝和現代生活方式聯系起來,用現代設計重塑新會葵藝的面貌和內涵,以適應現代人的需求為生產目的,從而使其產品獲得現代社會市場,推動新會葵藝的持續發展 。
(一)符合“綠色設計”的理念和發展趨勢
“綠色設計”是20世紀80年代末出現的一股國際設計潮流,旨在保護自然資源、防止工業污染破壞生態平衡的一場運動,已成為一種極為重要的當代設計趨向。
新會葵藝的原材料均取自新會本地所產的優質蒲葵。據植物專家介紹,“蒲葵樹是一種無需噴灑農藥便不會生蟲的樹種”,且新會蒲葵成材率極高,原材料供應充足,取材便利。此外,新會葵藝的產品無論是其原材料的處理,還是加工工藝和加工過程,全都是手工制作,不添加任何化學原料和化學處理;新會葵藝的原材料采收后只需要曬干后儲藏起來、用水泡過之后就可用于制作各種產品,產品制作好后,其裝飾處理也非常環保。所以,無論從材質和加工工藝方面,新會葵藝都非常綠色環保,符合綠色設計理念和當代“低碳”趨勢,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和可探究的價值,是現代家居擺設和各種生活的理想用品。
(二)體現“田園風格”設計的宗旨
“田園風格”設計是近年來在國際以及國內家裝和服裝領域興起的一股設計風潮。田園風格設計倡導“回歸自然”,作品盡可能使用天然材料,力求表達出自然閑適的田園生活情趣,以迎合人們對于回歸自然、休閑舒適的渴望之情。
新會葵藝產品有著獨特的自然風貌和時尚的田園風格。其產品材質天然,加工過程的純手工制作,無任何化學處理,使得產品保持了天然材質的自然本色和材質肌理,大多數產品制成后仍然長時間保留著蒲葵葉淡淡的草香味,使得新會葵藝產品帶有濃郁的田園氣息,給人一種親近自然的溫馨感,這正是對田園設計風格的最好表達。并且,新會葵藝的原材料“蒲葵葉”溫潤平滑,柔軟有韌性,使其產品具有溫柔、寧靜、祥和的氣質,可營造出溫馨、舒適、柔美的生活環境,帶給人放松、悠閑的身心感受,用其作為家居用品,可改變許多現代建筑中冰冷、平淡的空間效果,滿足人們實用、審美、愉悅的多層心理需求。
如今,現代社會對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視與需求、新會葵藝在材質和工藝處理方面的低碳環保特性、產品濃郁的田園氣息等特點,為新會葵藝在當代社會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和審美需求又對新會葵藝的現代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保留以上特色的同時,運用現代科技和設計手段,對新會葵藝的材料、生產過程進行創造性的改良,在內涵、形式和功能等多方面進行創新,從而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當代生活中得以延續和再生。
(一)結合多元材料,提升新會葵藝的表現力
新會葵藝的原材料“蒲葵葉”是自然生長的植物,屬于軟質材料,雖有很好的柔韌度,但立體可塑性比較差,在制作一些立體造型和大型用品的時候有一定困難。所以,將蒲葵葉和一些硬質的天然材料混合使用,可以形成材料特性的互補,提高新會葵藝的表現力。此外,蒲葵葉還可以嘗試和各種環保性的人造材料,比如陶瓷、金屬、玻璃、現代纖維等材料結合進行設計和制作,以突破單一材質對表現力的束縛,更加凸顯出葵藝的材質特性和魅力。同時通過多種材料的結合,可以大大提升新會葵藝產品的工藝特性,從而形成一種新的材料質感和裝飾風格,創造出新的審美體驗和全新的視覺效果。
(二)開發新功能,提高新會葵藝的實用性
新會葵藝的種類雖然繁多,但其產品主要是各種小型的生活用品,如花籃、包包和葵席、葵扇等,其中最具特色是烙畫葵扇,如今還能保持生產的也只有這種葵扇。但因受電扇和空調的影響,烙畫葵扇在現代生活中的實用功能并不強、需求量不高,無法獲得多數消費者的喜愛。因此,重新挖掘和開發符合現代生活需求和審美特點的葵藝產品才能使之獲得現代人的青睞。
新會葵藝可以參考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經驗,根據現代生活的特點,來開發其實用功能。如參加“2013國際米蘭設計周優良設計展”并獲得“GOODESIGN”證書的“葵藝燈”的設計,“葵藝燈”的光源使用的是LED燈泡,燈罩使用的是新會本地產的優質蒲葵葉,表面則采用“新會葵藝”的特色工藝“烙畫”進行裝飾。燈具在造型上參考了傳統燈籠的造型,設計成了“籠形”,但因為葵葉不能彎曲,因此“葵藝燈”的外形在燈籠的圓形基礎上進行了改變,設計成了呈多面體狀的“籠形”。開燈后,燈泡發射出的光線隨著葵葉上的褶皺,均勻地散開,透過薄如紙張的葵葉,顯得溫暖柔和。葵葉上的烙畫圖案,在明暗交替的光線下顯得非常生動雅致,使燈具極具古典韻味,且作為燈罩的葵葉在有溫度的光線照射下,會釋放出它本身天然的草香味,充分發揮出天然材質的特性。整個燈的設計很好地結合了新會葵藝的傳統工藝和現代科技,使得燈具既具有傳統韻味,又具有現代時尚實用的特點,達到了天然材料與人工材料完美的結合。
(三)探索現代制葵工藝,提高新會葵藝的生產效率
在現代社會中,許多純手工制作的產品因為受生產方式的限制無法適應現代市場的需求,從而導致整個行業的衰落。而許多傳統工藝品現代設計的成功案例往往都在原有的工藝基礎上對其加工技術進行了創新改良。這說明民間工藝的傳統技術和工藝并不應該只是一成不變的保護,而是要不斷加入現代科技元素進行創新,才能讓民間工藝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縱觀新會葵藝的發展歷程,每個時代的葵藝加工工具都在不斷改進,工藝和技術都也在不斷提高和改變。例如新會葵藝的核心工藝“烙畫工藝”,發明初期是使用炭火加熱烙畫的鐵筆,進入20世紀70年代后,新會葵藝人利用現代技術開發出相對恒溫的電熱筆,這種電熱筆的發明不僅簡化了烙畫鐵筆的加熱程序,而且控制溫度更加方便,可由人自由地控制鐵筆的溫度,讓烙畫葵扇的制作更加便捷,烙畫葵扇的生產效率由此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而且由于烙畫工具的革命,使得烙畫的技術更加精湛,烙畫工藝的精細程度有了大大的提高,從而也使得烙畫葵藝產品愈發精美,大大提高了其藝術價值。
新會葵藝的純手工制作雖然保持了葵藝產品的自然特色,但是也有一定的缺陷:隨著葵藝從業人員的減少,純手工加工葵藝耗時過長,難以滿足大批量訂單。因此,改進現有的葵藝加工技術,探索機器生產和手工制作相結合的方式是很有必要的。如,部分葵藝產品的主體可由人手工制作完成,但是產品的裝飾圖案可以由電腦設計圖稿,由機器燙烙而成。這樣既不會改變葵藝產品的自然屬性和田園氣息,保留其工藝特性,又可大大提高其生產效率,使葵藝產品能手工生產,又能大規模地批量生產,從而滿足各種市場需求。
作為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珍貴資源,新會葵藝產品和技藝所蘊含的深厚的中華文化精神、所凝聚的中華造物思想和技術,都是現代藝術設計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其低碳環保的特性、濃郁的田園氣息,使其成為現代生活的理想用品。因此,必須引入現代藝術設計理念對新會葵藝進行改造,拓展其審美和實用功能,讓其重新為現代生活大眾所接受,并贏得現代社會市場,改變其技藝瀕臨失傳、發展停滯的困難局面,依靠自身的力量在現代社會中得到可持續發展。
1.張超,樊建鋒,周永忠. 江門工藝美術保護與發展 [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12.
2.杭間.從工藝美術到藝術設計[J].裝飾,2009(12):16-18.
鄒詠梅:五邑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講師、院長助理
孟思源:五邑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講師
本文為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學科共建項目“新會葵藝在當代生活中的應用與發展研究”(項目批準號 :GD13XYS19)與五邑大學2014年青年科研基金團隊項目“江門工藝美術歷史與現代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14TD0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