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瀾
【摘 要】 依托鄉土資源的中職英語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對國家課程的有益補充,有利于有效的激活課堂、落實三維課程目標,有利于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有利于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依托鄉土資源;中職英語校本課程;意義
近幾年來,各地各校紛紛推進教學改革,教育教學形式有了多樣發展,與此同時,現代職業教育的教育目標得到了進一步明確,那就是不僅能夠使學生具有良好的知識基礎,有良好的思維、判斷、理解能力基礎,而且還要讓學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養。所以,在此目標要求上的學科教材的改革成為改革的重點。新的課程標準上也提出中職學校應相應調整課程結構:不僅要學習能夠滿足就業需要的專業知識還要根據學生素質提升要求,合理調整確定專業課程和其它課程的比例,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為基本目標,同時要使課程內容更貼近學生實際,充分考慮學生專業學習、學生就業和職業生涯發展需要,最好要能開發出相應的學習標準和學習材料(校本課程),以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現在的中職英語課程也體現出一定的實用性,但因為中職生畢業后的就業方向仍然是以服務于本地區為主,所以也體現出明顯的局限性:地區性特征體現不明顯,不能最大限度地為中職生以后的工作提供幫助。
基于以上原因,筆者認為,依托鄉土資源的中職英語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對國家課程的有益補充,是非常有必要的,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是對國家課程現狀的有益補充。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教學形式不斷發展,學科教材的改革成為教學改革的重點,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對人才創造力、創造精神、創新能力的要求,使教材的改革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緊迫性。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引入鄉土資源,可以實踐并豐富課標“課程資源開發”部分的內容,可以擴大探究活動的選題范圍,將有利于新課程的推進實施。尤其每個地區都有其地域特殊性,都有部分學生對現行教材的不適應。依據教育目標和課程改革的宗旨,研究如何將鄉土資源中的歷史、藝術、民俗、文化、地理等素材引入中職校英語教學中;研究并開發出適合學生學習、就業的,適合學生科學性發展的、適合學校實際并能為本地區服務的英語校本教材,逐步形成適合本校的英語教材體系會對國家課程過于強調統一性、缺少靈活性的現狀進行彌補,能最充分地體現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創新人才培養的宏觀教育目標。
二、有利于有效的激活課堂、落實三維課程目標。
鄉土資源可以充實教材主體知識,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熱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學習到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增強學生對鄉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激發學生對家鄉的深厚情感,深入落實新課程三維目標尤其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有鄉愁,愛家鄉”的家鄉人。當然更能夠提升學生專業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將來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拓寬學生就業方向、提高學生就業能力提供更廣泛的機會。
三、有利于形成學校辦學特色。
目前各學校統一的課程設置,難以反應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和特殊需要,不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目標的要求。從當地鄉土資源特色出發,從學生實際需求出發,將鄉土資源納入中職校英語教學,開發校本課程,是對中職校英語教學的創新和有效拓展,其研究和實施將能為本地區的中職校英語教學提供直接范例,可以為其他地區的英語教學提供借鑒,為新課程背景下中職校英語教學模式的建構探索新的方法,有利于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實現學校的跨越式發展。
四、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依托鄉土資源的校本課程開發,要讓學生積極參與鄉土資源,主動探究鄉土資源,通過活動、體驗、對話等實踐方式學習課程。依托鄉土資源的校本課程實施目標是要讓學生通過參與各種活動學習到有利于以后工作的有用的知識,掌握一些學習的基本方法。這樣的課程強調讓學生通過實踐主動學習、主動參與,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方法的學習,注重經驗的獲取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些過程中無論是發現問題、分析反思,還是開展活動,都需要學生對學科知識和鄉土資源進行整合,學習、反思,探究與思考,都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更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五、有利于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依托鄉土資源的中職英語校本課程的開發的重要工作是對鄉土資源的挖掘和整理運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有很大的自主權,我們要整理、要選擇、要設計、要實施,為教師提供了發揮創造性的空間,有助于中職校英語教師在文化研究、教學、科研方面的進步和提高,是實現自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途徑,有助于提升參研教師的教研水平,有助于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當然我們還要知道“校本課程大多屬于實踐性課程。它不以系統知識為基本內容,也不以讀書、聽講為主要學習方式,而是圍繞學生需要研討和解決的問題來組織具有多樣性、動態性的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調查研究、討論探究等活動中進行生動活潑的學習。”
所以,在實施依托鄉土資源的中職英語校本課程的開發的過程中,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校本課程開發并不是編幾本教材,在課堂讀一讀就簡單了事,而需要教師認真整理、選擇出適合學生的內容、設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活動、認真實施、落實評價。這樣才符合校本課程開發的初衷與目標,使學生愿學、愛學,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
筆者認為依托鄉土資源的中職英語校本課程的開發,更重要地是強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學生的實踐探究和問題研討,從而在學生的知識技能及情感態度方面獲得發展,為學生現在的學、以后的工作以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做好服務工作。
【參考文獻】
[1]廖哲勛.關于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4(8):12
(作者單位:江蘇省沛縣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