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紅寶
【摘 要】語文教學不能走進死胡同,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改為傳統的教學觀念,使語文課堂“活”起來,這樣才能讓學生產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達到新課改的目標與要求。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體會
新課程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在高中語文教學改革中,各地涌現出很多風格各異、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而最突出的成就就是沖破了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主體”的陳舊觀念的束縛,改變了“滿堂灌”、“填鴨式”的刻板模式,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科學的教學觀念,肯定了“啟發式”、“導讀式”等活潑的教學課型。作為中學教師的我們,除了對語文滿懷敬畏、不斷學習、更加堅定外,更要在語文魅力的挖掘上、展示上下功夫。本文僅對此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
1.高中語文教學現狀
這一問題在高一年級開學第一堂課就提出過:“過去九年在語文學習中有哪些困惑?”“學習語文是為什么?”“怎樣才能學好語文?”同學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很多人都說“對學語文沒有興趣”、“怕語文,尤其是怕作文”。這里當然有學生自身的問題,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語文教學方式的陳舊、落后。為了適應考試,小學語文從二三年級開始,就讓學生花大量時間去背孤立的詞語解釋,挖空心思的造句,機械的抄寫。到了五六年級,又要做所謂的“閱讀分析”。學生既沒有積累足夠的語言信息,形成語感,又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只能死記標準答案。到了高中,仍然是整天泡在莫名其秒的分析里,閱讀量少之又少,大部分都花在做一些無聊的習題中,聽憑老師把已經嚼得毫無滋味的東西喂給學生,這對學生非常不利。
2.傳統教學模式落后
高中語文教學現狀的轉變觀念的落后才是真正的落后,觀念轉變的程度就是發展的速度。在二十多年的中學語文教學改革中,各地涌現出很多風格各異、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可謂碩果累累,異彩紛呈。而最突出的成就乃是沖破了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主體”的陳舊觀念的束縛,改變了“滿堂灌”、“填鴨式”的刻板模式,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科學的教學觀念,肯定了“啟發式”、“導讀式”等活潑的教學課型。“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要求教師把學生看成是和自己一樣具有認識和實踐能力的人,不小看學生,不輕視學生,把知識獲取、能力培養的優先權、主動權交與學生。
“以教師為主導”,就是要求教師把自己只看成是教學活動的主持者和教學方向的引導者,不居高臨下,不目中無人,把服務于學生會學能做的職責和義務留給自己。如果一個教師總是唯我獨尊,動不動就板起面孔訓斥學生,總認為學生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對學生放心不下,放手不得,甚至常常越俎代庖;總喜歡過把癮似地唱“獨角戲”,一講到底,“滿堂灌”,而不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情感取向和接受能力,這勢必削弱乃至剝奪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應有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滋生自卑和厭煩情緒,養成惰性和依賴性。即使學生在一次兩次考試中成績尚算不錯,也是以綜合素質的失落和潛在能力的埋沒作為沉重代價的。
3.“活”化高中語文
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講活了。要讓學生喜歡語文,學好語文,課堂是個重要陣地,而“活”就是占領這個陣地的有力武器。那么怎樣才算“活”呢?課堂活躍熱鬧就是“活”嗎?其實這是“活”的表面而不是實質。只有靈活機動地駕馭教材和使用教材,才能使課堂正真“活”起來。教材是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核心。教師如果能站在學科知識體系的高度,全面熟練地駕馭教材和使用教材,語文課堂教學就會活起來。否則,教材就會變成死板的說教材料,讓人生厭,使課堂沉寂。中學語文教師在使用教材上須做好以下三項工作。
制定好中學語文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所追求的預期結果在主觀上的超前反映。語文教學目標決定語文課堂教學的方向、過程、內容和方式方法,關系到語文課堂教學的全局,它是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的先決條件。教師應先理解大綱要求,站在語文學科知識體系的高度,明確高考對本部分知識和能力有何要求,然后制定出科學的語文教學目標。
設計好板書。板書的設計,是教師在原文基礎上的一種再創造。教師必須依照大綱要求,深鉆教材,抓住重點,融語文教育與美術為一體,設計出精要、醒目、美觀、形象的板書。
處理好兩種關系。一是處理好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教學中,要樹立整體觀念,認真處理好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整體和部分是相對而言的。如一個單元可視為一冊書的部分,相對單元中的每篇課文而言,又可將單元視為一個整體,其中的每篇課文又成為單元的部分。在講授一篇篇課文時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弄清這篇課文在整個知識序列中的位置,明白這篇課文在能力培養和訓練鏈條上所起的作用。只有立足于整體去處理部分,才能使學生始終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深厚的興趣。也只有這樣,才能挖掘出文章的內蘊,教出各篇不同的特色,使語文課堂教學真正“活”起來。二是處理好疏與密的關系。所謂密就是細膩、稠密,疏就是粗略、稀疏,語文教學中疏與密的關系即教學內容中重點與非重點的關系。凡是教學的重點、難點,就教得細些密些,力求講深講透。對非重點、難點內容,要教得粗些疏些,有的甚至略加提示即可。如果篇篇課文都一個腔調、一個模式講下去,一味貪多求全,眉毛胡子一把抓,沒有個輕重疏密,久了,學生會厭煩,教師也乏味。因此,教師必須善于篩選課文中最主要的內容,集中精力解決重點、難點問題,處理好疏密關系,使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要讓高中語文富有魅力,就要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讀書,喜歡讀書。學生有了較為深厚的文化積淀,形成必要的語文能力,能從容的面對高考和各種考驗,并取得佳績。只有趣味與效果的結合,高中語文才能魅力四射。
總之,要讓高中語文富有魅力,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就要多想辦法,自我變通,改變傳統的老一套,多玩新花樣,使課堂“活”起來,學生才能動起來,高中語文才能魅力四射。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尋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