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忠民:(貴州省第一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
基層醫院人才流失要“對癥下藥”
在省城三甲醫院工作的張忠民,卻格外關心基層醫院的話題。
張忠民在今年的全國兩會提出建議,希望實行定向的規范培訓生的制度。
“雖然國家已經出臺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工資待遇較低,缺乏保障機制?!睆堉颐窠忉屨f,這種培訓一般時間為3年,3年中培訓醫生每個月只能拿到2千多元的工資。培訓并非正式的工作,培訓期也不計入工齡,培訓結束后畢業生還得自己找工作。
張忠民建議,在實行定向的規范培訓生制度的同時,能相應地提高培訓生的待遇,把他們規范化培訓的時間加入到工齡計算中,畢業生下基層后,能夠補齊相關的住房公積金和養老保險金。
趙平:(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原院長)
醫改重點是資源向基層下沉
他所謂的下沉,即是指要加強基層隊伍建設,讓病人能夠放心地留在基層看病。
自從2009年新醫改啟動至今已經6年。截至2014年底,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繼續穩定在95%以上;中國在不是很長的時間內迅速實現了13億國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開創了全民享有醫保的嶄新時代。
但分級診療體系的建立、三甲醫院仍處在“戰時狀態”、“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仍然待解。處于深水區的醫改如何向縱深推進?
“下一步的醫改要下沉,但是如何下沉,是當前要考慮的。13億人的保障水平解決了,全民醫改實現了醫療的基本公平,但面臨巨大的挑戰?!壁w平說,廣泛覆蓋需要低水平才能實現,因為國力有限。
“國家應該盡快制定一個長遠的、切實可行的鄉村醫生培養規劃,保證鄉村醫生合理的待遇,同時為鄉村醫生購買"五險一金",起碼要上養老保險,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讓鄉村醫生留得下、用得上、用得好。加強基層才是協調各種矛盾的關鍵?!壁w平說。
趙平認為,現在讓大城市醫生支援地方,是正確的,必要的,但不能解決基層的根本問題,留下一支能夠長期從事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隊伍,是本輪醫改穩步推進的關鍵性措施。
趙平建議,首先解決目前鄉村醫生的培養定位、待遇等諸多方面的問題,要力求從鄉村選拔,用特殊的方式、特殊的待遇、招聘鄉村志愿者做鄉村衛生工作的高中畢業生,進行中專式專業培訓,以頂替日益老化的鄉村醫生隊伍。這批人員可以以免費培訓的方式,以寬進嚴出的標準定向培訓。
其次是要認真研究鄉村醫生的定位,鄉村醫生以處理60%以上的輕微疾病為主,要做到能夠具備及時準確分診病人的能力。另外,鄉村醫生還要負責公共衛生工作,以及健康的宣教工作,對于已經老化的鄉村醫生應該優先考慮培訓該村的鄉村醫生,鄉村醫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執業醫師或助理執業醫師的資格,也可以在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指導下工作,建議鄉村醫生每周或每月都抽一定的時間到鄉鎮衛生院進行學習。
另外,鄉村醫生的收入原則上不低于村主任的收入,并且按照編制內人員的標準,國家給購買五險一金,鄉村醫生采取村來村去的方法,可以使鄉村醫生安心長期留在鄉村工作,減少流失率。
在對于鄉鎮衛生院在經費和硬件的支持基礎上,需要注重提高鄉村衛生院的服務能力。由于醫療大環境影響,相當一批鄉鎮衛生院,基本放棄了外科手術治療,由于基本藥物目錄推廣,鄉鎮衛生院的內科治療也受到了約束,盡管鄉鎮衛生院的人員的薪酬得到了全額補助,但待遇與城鎮相比,沒有得到明顯的提高,建議對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尤其是邊遠窮的鄉鎮衛生院的人員給予特殊的補貼政策。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