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兩會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了鼓勵醫生多點執業、擴大大病保險等醫療相關問題,雖然提到醫療的篇幅并不大,但仍可從中看出一些醫改的動向和端倪。
群眾對醫療、養老、住房、交通、教育、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等還有不少不滿意的地方。
解讀
在報告提及的所有“群眾不滿意”的民生問題中,醫療位列第一,可見老百姓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總理是清楚并且重視的。但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更關心的是政府是否能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而解決的根本之道在于政府是否有足夠的決心去推進醫改,而并非是修修補補式的小改變而已。
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下放一批基本公共服務收費定價權。
解讀
取消政府對藥品的定價是跨出放開醫藥定價的第一步,但能影響最終到患者手中的醫藥價格,卻并非政府定價這一種因素,醫保報銷價格、藥品招標價格等是影響醫藥最終銷售價格的另外因素。要達到藥價下降的最終目的,政府放手是一方面,充分引入市場競爭是另一方面。
鼓勵醫生到基層多點執業,發展社會辦醫。
解讀
醫生多點執業、發展社會辦醫是必然趨勢,在過去的2014年,北京、浙江等地也已在多點執業問題上跨出了具有實質意義的幾步,但醫生是否愿意下到基層去多點執業又是另一個問題。無論是多點執業還是社會辦醫,更需要出臺相關實質性配套措施,進行人事編制、去行政化等全方位配套制度的改革。正如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莊一強的點評所言:目前的多點執業只是“勇者上”,只有在大環境改善的情況下,多點執業才能成氣候。
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擴大到所有省份,全民醫保覆蓋面超過95%。
解讀
近年來,大病醫保試點擴大力度有目共睹,95%的醫保覆蓋率也已在數據上接近實現全民醫保目標。但保障程度如何,是否能真正有效為患者規避患病帶來的因病致貧、積貧風險,仍然有著相當大的可提升空間。另外,醫保保障程度和社保資金總額之間是此消彼長的關系,當社保資金在可預見的時期內都無法獲得足夠的增量時,擴大醫保覆蓋面也就意味著要降低保障程度。如何在保證覆蓋面的前提下提高醫保保障程度,是政府在本屆乃至未來幾屆均需要面對的挑戰。
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
解讀
從320到380,每人提高60元的額度在總量上已較為可觀,為本屆政府在醫保財政補助力度上的明顯提升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