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是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最后一個年頭,在今年,全國要達到9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70%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站、65%以上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
當然,這不只是數字上的目標,也是硬件上的目標。硬件解決了,軟件也得跟得上才能真正讓中醫藥服務在基層發揮它的最大作用。
中醫,是我國的傳統醫學,可是,多少年來,中西醫之爭一直未停,直到現在仍然存在。
“一個腱鞘炎,到某省級中醫院治療,門診中醫生沒有給我望聞問切,上來就給開了個核磁共振的檢查單,完了說是腱鞘炎,開了幾盒藥,幾分鐘完事。這個小毛病卻花費了我上千元醫療費,我干嘛還去看中醫?”
這是小編身邊一位朋友母親的親身經歷。想想過程中的情景,不自覺難過。作為國粹的中醫為何在國外是寶,國內是草?為何中醫類學生越來越難招?為何中醫院越發西化嚴重?
中醫存在的問題太多,我們必須— —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