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強
男朋友說服你去看《變形金剛》,而不是《死神來了》;你的孩子試圖說服你,同意他周末在同學家過夜;一位安利的客戶代表巧舌如簧,告訴你為父母買蛋白質粉是最具孝心的時尚選擇……這樣的說服工作每天都在上演。
而作為一名醫生,你也在不斷地說服患者:建議他接受某一種治療手段,說服他服用國產的某種新藥,或是說服患者采取保守治療手段,靜養身體……
為什么不同的醫生,說服的效果就不一樣呢?有時候寥寥數語,就能夠達成有效說服,而有時候滔滔不絕,卻一無所獲呢?——這里,就牽涉到說服技巧問題。
什么是有效的說服?
說服,是影響他人態度、信念、價值觀或者行為的過程。
對于醫生來說,說服型表達是通過言語來影響患者的態度、信念、價值觀或行為的過程。醫生可以通過論證來支持自己的立場和觀點。而論證,是用事實和理由來支持自己清楚地表達立場,春風化雨,潛移默化。
例如,如果要說服患者接受“中醫治療”,醫生就必須有禮有節,旗幟鮮明地支持中醫治療技術,或者,你可以持相對中庸的態度,主張對中醫的態度要客觀、理性而非簡單、盲從。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接受你的觀點。如果一味強制,勢必適得其反。
作為一個醫生——科學工作者,必須學會清楚、完整、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論點和立場,嚴密的邏輯推理顯得十分重要。
有效說服的五個步驟
那么,在日常工作實踐中,醫生如何實現有效的說服呢?互動作用法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它包含五個基本步驟:
首先,營造一個友好的氛圍,消除患者的對抗性的情緒。
不要使用聳人聽聞的言語,也不用令人震驚的數據,語言表達盡可能溫和,逐步地打消患者心中懷疑的敵意,慢慢地與他們形成治療的同盟者。
不要開口就批評患者,因為,患者心理處于劣勢,經不起一味的指責。相反,如果醫生可以春風滿面,積極認同患者的經歷,并對患者的遭遇給予適當的關心,那么,患者就會在心里感激醫生,從而更容易接受醫生的建議。
第二,與患者談論那些達成共識的信念、態度和價值觀。
醫生的這一目的很簡單,就是讓患者對你的表達點頭稱贊、表達心理的認同。還記得洪紹光的健康講座嗎?他幾乎不講營養學的大道理,而是將平衡膳食的理論歸結為“兩句話四個字”——“一二三四五,紅黃綠白黑”,寥寥數語,反而讓聽眾很容易達成共識。
第三,建立適度的目標,比如,喚起患者的積極思考也是一種成功,而不必強迫患者全盤接納你的觀點。
在與患者溝通時,讓患者全盤接受醫療方案,當然是醫生最終的目標;但是,假如不能100%實現,那么,50%接受就是不錯的結果了啊。由于休眠效應,患者的改變往往要滯后一些,他們首先需要吸收你的觀點,然后將之融入自己的信念之中。
因此,醫生就必須引起患者的意識提升,讓他們對某問題更加敏感了,那么,在未來就更容易被說服。
小鐘醫生在建議患者進行“節食減肥”的時候就是這么做的。她了解到多數年輕女性患者認為減肥是必須的,所以她主張,只有身體健康時才有減肥的基礎。在這個條件下,患者就更容易接受她的觀點,并在今后的生活中轉變為一種相關性的行為方式。
第四,在說服懷疑者時,適當引用他們認可和尊重的權威的觀點。
患者不都是待罪的羔羊,一定有挑戰者、懷疑者、甚至極端的反對者,在他們看來,如果面對的醫生只是無名小卒,無足輕重,不是專家,那么,他們就有絕對的理由懷疑你的權威性。
在這樣的情境下,醫生就要提供外來的支持,引用患者認可、推崇的權威大家的觀點,比如說,這樣的一類表達,看似信手拈來,卻往往擲地有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美國做訪問學者的時候,就和美國的教授合作了這樣的手術。”“我的博士論文,研究的就是這個病理。”“我去年的獲獎項目,就是這個領域的最新成果。”……這些引言越權威、越震撼、越可信,那么,醫生的權威就漸漸樹立起來了。
第五,不要急于攻擊患者,哪怕他是錯誤的;而是,首先承認他們觀點的價值,肯定其合理性,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達成一致。
例如,在說服患者“應該立即戒煙”的溝通中,你首先應該做出這樣的闡述,我們應該尊重煙民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權利,承認在現有的法律背景下,吸煙是一種個體的自主選擇,是人權的自由實現。然后進一步表述,但是,作為一種社會文明的進步,尤其是作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必須在權利與義務之間建立一種更適當的均衡,應該在保護吸煙者自由的同時,更加保護非吸煙者的健康。因為,戒煙既是尊重他人,更是保護自己。
要改變一個人的思想觀點,是這個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然而,醫生又通常不得不對付這個棘手的問題。
面對不同的患者,那些精明的醫生總能做到在充分尊重患者觀點的同時,又巧妙而有條不紊地照原定計劃闡明自己的觀點,打動患者,促使他們主動接受自己的治療建議和方案,讓他們心悅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