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李冰漪
開創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新平臺
——專訪天津財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經濟學院副院長叢屹
文/本刊記者李冰漪
特別策劃|天津自貿區揚帆起航

作為北方的首個自貿區,天津自貿區的設立有哪些獨特的戰略定位?能在哪方面實現突破?對當前的國家重大戰略定位有何影響與作用?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叢屹教授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談了他的看法。
我國近期先后設立了上海、天津、廣東、福建四個自貿區,對此,叢屹認為,四個自貿區分別以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粵港澳)、閩臺(海峽兩岸)四個區域發展戰略為背景、為依托,可以進一步向上對接“一帶一路”的總體戰略,形成聯動發展、內外互通的關系網絡。
而天津自貿區的設立,從國家戰略角度來看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作為北方首個自貿園區,天津自貿園區的設立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形成“疊加效應”,同時,對于破解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和難點,也將有明顯的“撬動效應”。
叢屹認為,天津自貿區應該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高度來看——依托天津自貿區的建設,可以進一步強化天津在先進制造和研發應用、國際航運與國際物流、國際貿易、金融創新運營等方面的中心地位,促進京津雙核一體化和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促進區域內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區域分工新格局的形成,帶動區域經濟實現轉型發展。
叢屹表示,圍繞把天津自貿園區建設成為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新平臺的總體目標,應當注重三個關鍵性目標的實現。第一,是面向東北亞,打造“一帶一路”戰略的北方橋頭堡。天津自貿園區建設應注重進一步擴大和強化天津輻射、服務環渤海和“三北”區域的優勢,發揮連接東北亞和作為亞歐大陸橋橋頭堡的作用,呼應“一帶一路”總體戰略的實施。
第二,面向國內,打造中國北方擴大開放的制度創新領航區。作為北方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自貿區,天津自貿區在金融、稅收、貿易、投資、監管等方面一系列的制度創新,應產生明顯的“示范效應”和“溢出效應”,這樣不僅可以推動周邊區城的轉型升級,而且可期形成政策制度上的可推廣、可復制的成果,領航北方區城的對外開放。
第三,面向京津冀,打造區域外向型高端產業發展的核心區。自貿園區的設立,相當于直接引入了國際市場,周邊區城和企業大大縮小了與國際市場的距離成本和信息成本,有利于推動區域外向型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另一方面,自貿園區的建設也會通過改變空間要素密度和要素成本,推動周邊區域在產業布局上的內外承接與產業轉移關系的變化??臻g上的極化效應與擴散效應必然推動自貿園區成為外向型高端產業發展的核心區。
叢屹認為,圍繞總體目標和三個關鍵性目標的實現,天津自貿園區的建設應注重幾個方面的路徑沒計,他對此分別進行了闡釋。
第一,率先將“自貿園區”對接“中韓自貿區”。中韓自貿區戰略的實施,有利于兩國便利要素流通、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分工水平和資源配置效率,天津有基礎也必須搶先抓住這一機遇,提升在東北亞區域中的分工層次,天津自貿園區應當主動融入正在快速推進的中韓自貿區發展戰略并發揮“先導區”的作用,在中韓自貿區的洽談過程中,采取“先行先試”的策略,為中韓自貿區的推進創造有利條件和積累經驗的同時,搶占發展先機和規則話語權。
第二,主動將“自貿園區”對接區域內“海關特殊監管區”。隨著京津冀海關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天津自貿園區與京津冀區域內的空港、海港等海關特殊監管區之間的關系將更加緊密,區域內的各地海關特珠監管區將在區域合作、監管模式等方面出現與自貿園區接軌的趨勢,進而形成一點連接多點的海關特殊監管區的層級網絡,成為自貿園區引領和提高區域開放優勢的重要基礎。
第三,優先將“自貿園區”對接區域內的外向型功能區。天津自貿區的設立,必將引起區域內其他城市、各行業和商務、金融等部門的積極主動合作與政策爭取,是與京津冀區域分享“紅利”的一個重要的路徑,是加強“點對點”合作,對接區域內的優勢產業功能區,尤其是外向型功能區,形成搶占開放新優勢的區域合力。
基于這些考量,叢屹認為,把天津自貿園區建設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平臺的目標和實現路徑,天津應當在幾個方面著力推進或重點建設。
首先,在濱海新區形成“三區協同”的分工格局。天津自貿園區、天津濱海新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顯然已成為濱海新區未來發展的“三足”、“三駕馬車”。自貿園區側重開放引領,高新區側重創新引領,開發區側重先進制造引領,三者優勢互補。因此,應盡快在政府層面推進“三區協間”發展格局的形成。自貿園區的開放引領,應當主要體現為與高新區、開發區的外向型產業鏈接。
其次,并聯海關一體化、串聯??崭坌纬珊献髀撁?。天津自貿園區作為區域內投資與貿易最便利的空間和對外開放的先導區,處于海關特殊監管區的“最高梯度”和“領頭單”位置,與其他海關特殊監管區自然形成分工合作關系。因此,并聯海關一體化進程,可以迅速延伸夭津對“三北”腹地的輻射和服務功能。另外,借助自貿園區,天津海、空港自然具備領先于區域內其他海、空港的開放優勢,有利于打破地方競爭的枷鎖,應主動通過合作、合資等形式,建立區域內??崭酆献鹘M織,形成合力,提升開放優勢。
第三,大力推進區域內基礎設施一體化進程。區域基礎設施一體化,尤其是交通和通訊一體化,是區域協同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天津自貿園區充分發揮開放引領作用的硬件基礎。因此應大力推進快速交通網絡的一體化、通訊網絡的一體化、大運力海陸空運輸通道的相互銜接。從步驟上看,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在京津雙核率先實現聯動。天津自貿園區的設立,也從政策優勢上注入了推進京津雙城融合發展的新動力。所以,近期內可著力率先推動京津雙城的基礎設施一體化進程。
第四,建立區域內政府間的協同合作關系。叢屹認為,天津自貿園區的建設,是一個制度不斷完善,制度創新持續產生外溢效應和示范效應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天津應主動與周邊城市政府之間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協商、發布、溝通政策動態,以便于周邊城市及時掌握自貿園區的建設進展和發展方向,及時提出、研究在區域合作、監管模式、產業對接、功能區升級等方面的對接政策。
第五,清理限制性尤其是限外性政策。發揮天津自貿園區開放引領作用、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還需要格外注重“清障”工作。天津市應及時梳理相關政策,清理限制性政策、尤其是清理限外性政策,為自貿園區的建設打好外圍。圍繞自貿園區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兩個目標,應盡快對現有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進行梳理、研究,對與這兩個目標沖突、不協調的政策,尤其是一些限制性政策、特別是一些限外、排他性的政策,進行調整或清理。通過政策立改廢,盡快構建起與發展目標相吻合的政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