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芳靜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 100024)
《爸爸去哪兒》:全民熱捧的親子節目
賀芳靜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 100024)
《爸爸去哪兒》是時下最熱的親子類節目,本文將運用問卷調查法對節目受眾進行研究,從而分析為何該節目能夠在短時間內火爆全國,成為全民熱捧的真人秀節目,通過所得結論給予其他同類節目啟示。
《爸爸去哪兒》;受眾;傳播
《爸爸去哪兒》已經落下帷幕,從10月初開播至今,這檔節目一直都是觀眾熱議的話題之一。在節目播出之前以及播出階段,國內的電視熒屏上并不缺乏親子類的綜藝節目,如《飯沒了秀》《老爸老媽看我的》《好爸爸壞爸爸》《我猜我寶貝》等。在親子類節目扎堆涌現的同時,其他類型的綜藝節目也相繼粉墨登場,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爸爸去哪兒》卻成了2013年末的一匹黑馬,以超高的收視率斬獲綜藝節目頭角,點燃了2013年冬天里的一把火,更被網友冠以“全民綜藝節目”之名。
專題組通過對觀眾的問卷調查結果進行統計發現,有56.57%的觀眾選擇通過人際溝通來獲取節目信息,成為信息接觸最重要的渠道。隨著越來越多的媒介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的媒介接觸習慣已經發生新的改變,除了電視、報紙、戶外廣告等傳統媒體外,觀眾還越來越傾向于從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等媒體獲取信息,但相比這些新舊媒體的相對單向性而言,觀眾更喜歡通過人際溝通來消化從其他媒體上獲得的信息,面對面式的節目信息交流也成為獲得相關信息及觀點的主要渠道。同時,共同的節目話題也成為促成溝通的談資,為人際溝通提供了娛樂話題。

圖1 《爸爸去哪兒》節目觀眾的媒介接觸渠道
其次,在這份調查中,通過節目視頻接觸信息的觀眾占比達48.48%,與通過人際溝通接觸信息的比例相差8.09%,即有一部分觀眾僅在人際溝通中談論過節目相關話題,而并不觀看節目視頻。再次,微博則以37.37%的占比躋身第三,成為觀眾主要的媒介接觸渠道,這首先得益于用戶群體的一致性,微博的使用者與該節目的觀眾有一定的契合度,即18~34歲人群是節目的核心觀眾,同時也是微博的主要用戶,為相關信息的交流溝通提供了精準的用戶群基礎。更重要的是,《爸爸去哪兒》將微博作為其宣傳的主要陣地,不但開通節目官微進行宣傳,也通過明星和星二代們在微博上發布信息與觀眾互動,同時還在微博上發起一系列與節目相關的熱門話題,如#張亮我想和你睡#、#佳偶天橙#等,吸引微博用戶主動搜索與節目相關的信息。
最后,微信所占比例僅為14.14%,這一數據表明觀眾很少通過微信來獲取節目信息。微信作為即時通訊工具,優勢在于熟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如果公眾賬號不做推廣很難被用戶所知曉,在問卷調查中,很多被調查者表示不知道《爸爸去哪兒》開通了微信公眾賬號。此外,改版后的微信公眾賬號每天僅能發送一條微信,在信息的傳播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原創信息的發布量難以形成規模,這也成為微信在目前并沒有發揮社會化媒體的信息溝通渠道作用的一個原因。
《爸爸去哪兒》在第一期開播時就實現多渠道播放,打破電視媒體的單一傳播渠道,實現電視節目的線上直播。觀眾不僅能夠通過電視機收看每周五晚在湖南衛視播出的節目,還能通過芒果TV、PPTV、愛奇藝等網絡視頻網站實時收看節目的網絡直播或重播。調查數據顯示,64.65%的觀眾通過網絡重播的方式觀看《爸爸去哪兒》,遠遠高出網絡直播、電視直播等方式,成為節目的第一大觀看方式。盡管電視機的普及率仍高于電腦,但已有數據已經表明電視的使用率正在迅速下降,網絡觀看由于快捷、方便、隨意性強、沒有插播廣告等特點正逐漸成為收看電視節目的主要方式。加之《爸爸去哪兒》這檔節目的播出時間為每周五晚10點至12點,播出時間比較尷尬,部分觀眾可能由于外出娛樂或已入睡而錯過電視直播,因而選擇收看網絡重播。值得注意的是,通過手機媒體收看《爸爸去哪兒》的觀眾也有9.09%的比例,盡管比例還較低,但隨著網速、費用、清晰度、移動終端屏幕尺寸等限制性因素正在逐漸改善,手機等移動終端媒體也會逐漸成為主流收看渠道。
《爸爸去哪兒》被網友稱贊為“全民綜藝節目”,每期收視率均超過3.0,12期節目毫無例外地占據收視率排行榜的榜首。節目能夠實現如此戰績,與節目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密不可分。

圖2 《爸爸去哪兒》節目的吸引點
通過以上數據顯示,有58.59%的觀眾認為“搞笑的節目剪輯和字幕”是最吸引他們的地方,《爸爸去哪兒》節目的剪輯和字幕確實與以往的綜藝節目大不相同,在后期剪輯方面多使用慢放、定格、回放、蒙太奇剪接等方式。在每一期最后明星與孩子之間進行睡前互動的畫面會被放慢并配以溫馨的音樂;孩子們天真童趣的表現,如王詩齡看到田亮落水時的表現、kimi第一次離開爸爸獨自完成任務時候的場景,節目都不斷進行回放和定格。制作團隊力求將節目中溫馨、幽默,或突發事件、矛盾沖突等畫面的播放效果加強,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另外一項非常給力的環節就是字幕,節目中的字幕充滿了笑點和網絡惡搞內容,十分符合現代綜藝電視節目主流觀眾的審美情趣。許多字幕不僅讓觀眾在觀看時捧腹大笑,還在節目播出之后成為網絡熱門話題,如當張亮給天天講解葫蘆的時候,旁邊就會出現動畫片葫蘆娃里經典的臺詞“妖精,還我爺爺,還我爺爺”;再如張亮早起坐船旁時,字幕打出“水冰月發型”,并出現水冰月這一動畫形象;還有田亮的“森碟”發音、“風一樣的呂子”;以及王岳倫的“呵呵呵”等都被觀眾熱議。看完節目后,觀眾都感嘆,這簡直是神一般的字幕組,為節目增色不少,也拉近了節目與觀眾的距離。
此外,“節目邀請明星和星二代參與”的選項占比50.51%,反映了有明星參與對節目吸引觀眾的眼球,引發觀眾的好奇心,增加節目的收看人數的獨特魅力。目前的電視綜藝節目,無論是歌唱類、情感類、競賽類、舞臺秀等都大量邀請明星參與,甚至導致明星對觀眾的吸引力開始下降,出現有明星數量與收視率倒掛的現象。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嘉賓明星并不是時下最火的明星,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電視臺對明星的包裝能力。同時,節目在挖掘明星的私生活這一稀缺性信息上的洞察也成為小眾明星吸引大眾眼球的關鍵因素,將明星的小孩和家庭生活搬上熒屏供觀眾消費,滿足觀眾的好奇心和窺視欲,也是這檔節目最大的吸引點之一。
數據調查還顯示,“戶外生活體驗的形式”、“節目本身的娛樂性”、“嘉賓的表現”等幾項所占比例差別并不大,分別為42.42%、43.43%和36.36%,相比于以上幾個選項,“自然、人文景觀等旅游體驗”占比只有16.16%,占比最低。這種情況的出現原因有二:第一是該節目所選取的拍攝地點大都沒有知名度,許多觀眾都不知道該景點的存在,所以沒有刻意關注這一選項所提及的內容。第二是旅游體驗并不是該節目的主打項目,所以節目中所涉及旅游體驗的各環節都制作得比較隨意和粗糙,如對云南普者黑、山東威海雞鳴島等旅游景觀拍攝的畫面都比較少,觀眾難以將該節目與旅游節目掛鉤。
金無足赤,節目也沒有完美的節目。雖然該檔節目頻頻獲得好評,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但本次調查顯示,在開放性問題中,有觀眾認為節目游戲環節設置單調,每期都是以尋找食材、合作做飯以及簡單的游戲為內容,缺乏創新,長此以往會使觀眾覺得枯燥無味。如何設置新鮮有趣同時兒童又能完成的游戲環節,以保持觀眾對節目的好奇心是節目需要加以注意并改進的主要問題。此外,也有觀眾認為節目中植入廣告越來越多,影響了節目的觀賞性;希望節目組能夠保護小孩,不要在節目中欺騙小孩;可以在節目中增加傳統禮儀、文化遺跡旅游方面的元素以增加節目的文化內涵。
親子節目的火爆現象已經燃遍各大衛視,《爸爸去哪兒》第二季也于6月開播,如何發揮節目內容制作上的優勢,挖掘明星的吸引力,以及如何利用新媒體的傳播溝通價值都將對第二季的表現有所影響,同時如何應對觀眾的挑剔也將是新的挑戰。
G222.3
A
1674-8883(2015)14-02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