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軍
摘 要:壽縣是農民工流出大縣。當前,相當農民工面臨重新就業選擇,為了解當前返鄉農民工就業意向,壽縣農委聯合調查隊深入農民工監測點開展實地調查。通過調查,搞清了農民工的基本情況,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農民工;就業意向;調查;期望;壽縣
中圖分類號 F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21-16-02
壽縣作為安徽省農業大縣,擁有農業人口122.2萬,占全縣總人口的88.1%。近年來,壽縣農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2014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 571元,同比增長10.7%,作為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出務工收入呈現逐年上漲態勢。壽縣是農民工流出大縣,外出打工的農民工數量龐大,每年春節返鄉,相當數量的農民工面臨重新就業的選擇。為了解當前返鄉農民工就業意向,壽縣農委聯合壽縣調查隊深入農民工監測調查點開展實地調研。總體看,當前農民工外出就業形勢相對穩定,外出打工數量保持平穩,就業地點多為江浙滬(以上海居多),就業仍以制造業和建筑業為主,年后基本都繼續外出打工(絕大多數愿意回到原單位繼續工作)。
1 調查點農民工基本情況
據農民工監測調查近兩年的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監測調查的8個鄉鎮80戶農村居民中就業勞動力204人,從外出人員流向構成來看,全年有外出從業人員共計57人,其中外出流向省內7人,流向省外50人;從外出從事行業來看,從事二產29人(其中制造業19人),三產28人(其中批發零售業10人,交通運輸業7人,住宿餐飲業3人);外出人員月平均收入2 924元。2014年就業勞動力206人,全年有外出從業人員共計57人,其中外出流向省內12人,流向省外45人;從事一產1人,二產25人(其中制造業19人),三產31人(其中批發零售業10人,交通運輸業7人,住宿餐飲業7人);外出人員月平均收入3 214元。
2 調查村返鄉農民工情況
此次選取農民工監測調查點中的安豐鎮觀音村和茶庵鎮精神村,實地了解當前調研村的農民外出務工形勢,準確把握返鄉農民工的就業意向。
安豐鎮觀音村耕地面積520hm2,全村總人口6 305人,其中男性占比55%,2014年外出務工人員約4 200人,舉家外出約2 800人,外出從業地點以江浙滬為主,進廠、工地等打工和自謀職業人數各占1/2,進廠、工地等打工月工資基本在3 000元以上,自謀職業月工資在5 000元以上;茶庵鎮精神村總人口4 092人,2014年外出務工人員約1 000人,近幾年外出人員基本穩定外出從業地點多為上海,占90%以上,從事行業中進工廠、工地打工及餐飲運輸服務業占絕大多數,多以體力勞動為主,月工資標準在3 000元以上。通過與返鄉農民工、村干部的交談了解,當前返鄉農民工就業呈現如下特點:
2.1 除舉家外出人員外,外出務工人員每年會短暫返鄉 據調查,當前外出務工農民工可分為2類:季節性外出和長期性外出。季節性外出即為農忙時種地農閑時外出務工,這類農民工外出打工周期多為5~6個月,農忙時節返鄉;長期性外出即為全年在外務工,這類農民工基本在過年過節返鄉,返鄉周期多為7~15d,家中土地交由老人或親朋耕種,除過年過節、家中有臨時性事務外,基本很少返鄉。據對2個村的調查了解,除舉家外出人員外,絕大多數外出務工人員每年都會在過年期間短暫返鄉。
2.2 外出務工人數穩定,在外打工年限基本在2a以上 2個村當前外出務工人數穩定,近幾年變化不大,年齡適宜且常年外出務工人員基本還是選擇外出務工,而常年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民大多也不會外出就業,每年返鄉后不繼續外出打工的情況基本沒有。據觀音村村支書介紹,該村當前外出務工者多為常年在外打工,在外打工年限多在2a以上,經過多年在外已有務工、賺錢打工經驗。家中耕地面積有限,種地收入不及外出打工收入,因此每年返鄉后不繼續外出打工人數占比不足1%,較少不繼續外出打工者多為年齡、健康狀況、子女上學等影響不適宜外出,返鄉后多為留守看家,耕種土地,照料子女。
2.3 返鄉農民工絕大多數愿意回到原工作單位 針對季節性外出務工者,由于春節后又到了一年的農忙季節,大多還繼續留在家中務農,等到農閑時節外出謀生。而針對長期性外出務工者,大多數農民工表示愿意回到原單位,因為對原來工作較熟悉,可避免重新上崗培訓、重新從試用期干起工資較低現象發生。
2.4 農民工外出就業多為親朋帶動,裙帶性明顯 據對2個村的調查,當前80%外出從業人員工作崗位都是由親朋介紹,且在建筑業、制造業尤為突出。特別是針對季節性外出務工者,因為是短期務工,在行業選擇上以建筑工地小工居多,有一技之長的多從事技術工作。他們往往都是以親朋好友帶動進入建筑工地,工資按天計算,返鄉時一并結清。
2.5 農民工從事行業以建筑、制造、交通運輸業居多 由于當前外出務工者大多文化素質不高,以初中居多,因此在從事職業上大多以技術含量較低、從事體力勞動為主,主要為建筑工地、小微制造企業、交通運輸業居多,少數從事住宿餐飲業和批發零售業,從事電商物流等新興就業領域的人數仍然較少。而在就業地點上多為江浙滬,由于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就業崗位多,工資水平相對較高,對外出務工人員具有較大的吸引力。
2.6 外出務工工資水平有所上漲,農民工期望漲薪 據農民工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外出農民工月平均收入3 214元,同比上漲9.9%。據調研了解,當前各行業工資水平均呈逐年上漲態勢,以從事較多的建筑行業為例,5a前建筑隊以從事搬轉、上灰、工地雜貨等體力勞動為主的小工每天工資在60~80元,2015年基本都在100元以上,月平均收入在3 000元以上,帶有技術含量的大工月平均收入在4 000元左右,工資水平明顯上漲。針對短期工來說,在管吃住的情況下,當前的工資標準他們基本滿意,同時他們也表示當前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工作工資水平上漲空間已不大;而針對長期在外務工的農民工來說,大多認為工資沒有達標,對漲薪的期望值較高,受物價上漲因素影響,農民工除了日常開銷和負擔子女教育費用外所剩無幾。
2.7 多數農民工認為今后找工作不容易 通過交談了解主要原因有幾個方面:(1)受文化素質不高,年齡因素影響,工作選擇面較窄,特別是短期外出務工人員,還受到工作時間的限制,找工作就更不容易;(2)由于就業信息不通暢,了解的工作崗位不多,對滿足自身條件,工資高的崗位不知曉,往往只能靠親朋帶動,而親朋帶動崗位相對較少且單一。據了解2村中通過自主應聘謀職的比例很少,往往在應聘過程中都會遇到工資高的不滿足條件,滿足條件的工資達不到預期標準的窘境。
3 農民工外出打工的幾點期望
3.1 期望政府相關部門和第三方服務機構提供更多就業信息 返鄉農民工外出打工面臨的主要難題是找工作難,由于農民工外出具有較強的裙帶性,擇業選擇面較少。通過調查數據顯示,當前多數農村勞動力轉移是通過親戚朋友、熟人介紹或引導而實現,通過政府或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組織的人數相對不足。外出務工方式主要是依靠親朋帶動的傳幫帶,而不是通過政府相關部門和正規的第三方服務機構獲得就業機會,絕大部分人就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期望政府勞動部門組織如“春風行動”等類似的招聘活動,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
3.2 期望政府部門、企業和職業技校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 據調查了解,每年政府和企業都會組織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但由于周期短往往質量難以保證;而受資金、工作時間影響,依據職業特點的專門技能培訓相對較少,不少農民工表示應將職業技能培訓與就業掛鉤。建議政府、職業技校能與企業做好對接,充分了解當前企業緊缺的技術型人才,做到職業技能培訓有的放矢,訓則有效,同時強化技術工定向簽約、職業對口推薦制度,解決當前農民工找工作難、企業招工難的問題。
(責編:張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