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佛克馬 (Douwe W.Fokkema),荷蘭人,是一位杰出的文學家,在文學的理論和實踐方面有著很深刻的研究,尤其對中國的古老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在他從事文學研究之后,就與中國文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一點體現在許多方面,比如他的中文名字杜威。佛克馬就是他自己根據中國文化而取的,“佛克馬”中的“佛”是指他所鐘愛的佛教,“克”在英文中則與孔夫子的發音相近,“馬”則代表馬克思理論,這三個都對中國文學起著重要的作用,也對佛克馬的文學研究有著重大的意義。佛克馬曾在演說中肯定了這三者對自己潛移默化的影響與幫助。
佛克馬對中國比較文學的復興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他的思想和學說在中國的比較文學界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佛克馬所提出的新范式思想也對中國的比較文學學者們的研究帶來了新曙光。
中國著名的比較文學學者王寧教授受到了佛克馬的很大影響,也正是佛克馬才使他開始涉足比較文學研究的。王寧在《悼念師友佛克馬先生》一文中介紹了他與佛克馬先生的故事,正是受到了佛克馬的鼓勵他開始攻讀博士學位,1990年他在佛克馬的大力推薦下受到了皇家科學院的重視,并通過不懈的努力得到了博士學位與獎學金,之后就到了佛克馬所在的烏德勒支大學任教,并對現代文學發展展開了深入的研究。在王寧的著作中,他曾經提到他對佛克馬的看法與敬意,并對佛克馬的文學創作給予了高度的贊揚,他認為佛克馬的第一本書《中國文學與蘇聯對其的影響》中對中國上世紀50年代的文學理論做了基本的概述,并在世界的文學角度上作出了評判;佛克馬的最后一本著作《烏托邦小說:中國與西方》則以一個西方學者的角度概述了西方人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看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贊揚了中國文學。另外,佛克馬在世界經典文學的研究上也頗有成就,”由此可見,佛克馬對于中國文學研究的影響是很深的。佛克馬是早在1978年就從文學研究與比較文學研究之間的關系著手,以研究范式為基礎大致提出了比較文學發展的三個階段。王寧教授在佛克馬所提出的理論的基礎上,第一個從宏觀視野研究當今國際比較文學走向的中國學者,他從國際比較文學演變的格局的角度將比較文學的發展歸納為法國學派、美國學派和東方學派。中國著名比較文學學者曹順慶教授也在其文章中寫道“在當下比較文學學科理論研究領域存在這一些重要的理論問題無法在歷史性學科板塊結構中貫通的弊端,而要改善這些弊端,就需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改善原有的思維方式,發現原有的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創建比較文學的新的研究模式……”曹順慶教授的這一觀點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佛克馬的觀點,使比較文學的研究可以從更深的層次去進行理解和研究,并且他的三個階段理論也是在佛克馬所提出的三個階段中發展而來的。
樂黛云教授則認為比較文學發展的第一階段主要在法國,第二階段主要在美國,而在全球化的今天,比較文學已經進入第三個階段即跨文化傳播的階段。可以說佛克馬對于中國比較文學的復興和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可見,佛克馬無論是他的新范式的提出還是其他文學理論都受到了中國學者的贊同,并對他們的文學研究產生了巨大影響,這是一位偉大的學者,他的學說是留給后人的巨大財富,值得我們去合理的繼承并加以發展。
(沈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