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基礎教育公平演進研究——以理念與政策為視角》簡介

基礎教育公平作為世界各國基礎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命題,也是新世紀我國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一個國家若要實現基礎教育公平的目標,將教育公平理念轉化為現實,就需要通過教育公平政策加以保障。與此同時,政策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又為新的教育公平理念提供了素材。
本書從理念與政策的視角,以歷史為視野,對美國建國后至今的基礎教育公平的演進進行系統考察。從美國推進基礎教育公平的目標轉變和更迭來看,其基礎教育公平演進大概經歷了五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從建國后至19世紀60年代,美國基礎教育公平的目標主要體現在普及初等教育方面,只是對受教育權和入學機會平等的單一訴求。第二個時期,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中期,美國提出了發展和普及中等教育的目標,基礎教育公平在內涵上除了教育入學機會的平等,還包含了教育過程的平等。第三個時期,20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70年代,美國基礎教育公平開始了對教育結果平等目標的追求,這表明美國基礎教育公平從形式上的平等開始趨向實質的公平。第四個時期,20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末,美國以基礎教育的優質與公正為目標,致力于為所有兒童提供高質量的教育,同時擴大家長和學生的教育選擇權。第五個時期,21世紀第一個十年,美國更進一步提出了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在未來社會生活中獲得成功機會的目標,在新世紀的背景下美國既繼承了21世紀前基礎教育公平政策的傳統,又凸顯出新時期基礎教育公平政策的特點和走向。
在美國基礎教育公平理念與政策的演進過程中,教育公平的內涵也在實踐中得以逐步深化;聯邦政府在推進基礎教育公平方面的責任得以加強。由于多民族和多種族的國家特點,對少數民族學生和弱勢群體學生的教育補償也成為其基礎教育政策的重點;從20世紀60年代起,美國更加關注平衡教育公平與教育質量之間的關系;在新的世紀中,促進每個學生成功的基礎教育公平仍將是美國所面臨的一個具有挑戰性的重要目標。
勾月,女,遼寧朝陽人,教育學博士,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外國教育與比較教育研究。曾發表學術論文多篇,主持或參與省部級課題多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