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的差距始于高中
對于很多小留學生來說,去美國讀中學總是有著不可名狀的“優越感”,因為在他們和家長的印象中,除了語言的差異,他們的小學文化基礎是優于美國學生的。但是,這樣的教育優勢為什么到了大學卻發生了驚天“逆轉”,教育專家為你揭開謎底。
美國的中小學教育,尤其是公立中小學教育,跟中國相比,其實并不怎樣:同一個年級比較,中國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解題能力平均來說明顯比美國學生好很多。斯坦福大學博士曾經做過一個對比研究,發現23名隨機調查的美國小學教師,只有9個人正確做出14除以2的答案;而72名中國小學教師,全部都做對。另外,對于“除以二分之一”的數學概念,沒有任何一個參與研究的美國小學教師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所有的中國小學教師都正確答對。教師如此,學生的水平可想而知。
于是,很多中國人百思不得其解:美國的中小學教育那么糟糕,為什么美國的大學那么牛?為什么美國無論是科技還是人文的創新,都遠遠把中國甩到后面?為什么美國基本壟斷每年的諾貝爾獎?
答案其實只有一句話:美國人相信“不落后于終點”,中國人相信“不落后于起點”。美國人基本不怎么管學生的初中和小學教育,中國人拼命拔苗助長,結果在學前班、小學、初中教了很多學生接受不了的知識,學生長大全忘了。
美國與中國教育的差距,始于高中。
學制上有差距:大部分美國高中階段是9-12年級,有四年的時間學習。中國的高中階段其實只有兩年,第三年要準備高考,基本就沒多少機會學新知識了。
課程上有差距:美國高中是學分制的,因此可以開出比中國的高中多得多的必修課和選修課。普通一個美國高中,都能開出上百門的課,跟一所小型大學差不多,這點中國大部分高中都無法相比。
教師的水平有差距:美國的高中,因為要開大學的課程,對教師的要求就要很高。美國的高中教師很多都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的也不少。美國的教師執照課程跟中國不一樣。中國讀師范畢業,四年本科,能考到教師證書就能當老師。但是,美國人要當教師,無論擁有何種學位,一律要讀兩年的教師執照課程。要考進去讀,讀完還得考出來。假如是本科生,讀完四年師范,還得再讀兩年執照課程才能當老師,比中國教師多受兩年訓練。同時,因為美國的大學普遍比中國的大學牛,因此,美國的正規大學出來的博士碩士的水平當然也比中國高,何況在中國,博士會去中學教書的,鳳毛麟角,因此,在教師水平上,中國就落后一截了。
科目的程度有差距:美國的高中可以開相當于大學一年級或者二年級公共課程度的科目,中國的高中基本是不會開大學程度的課的。
美國的大學、科研機構、醫院、政府機構、商業機構,都有專門的部門,負責協調高中生的課外社會實踐和科研活動。因此,美國的高中生可以到大學上課,拿大學的學分;可以到科研機構,跟科學家一起做研究;可以到各級政府機構去當官員的助理、議員的秘書、民選官員的競選團隊義工;在教育董事會,州或者縣市的教育局的決策機構里面,也有學生委員,可以參與公立教育的最高決策。這樣的事情,在中國是不可想象的:中國有哪一位省長或者市長可以讓一個高中生當辦公室秘書?中國有哪一家科研機構可以讓高中生參與一個項目的研究?


因為美國的高中可以開出很多高程度的課程,而且很多是得到資金雄厚的科研機構、政府機構或者商業機構支持的,因此,美國高中的配置跟設備,很可能是連中國的大學都望塵莫及的。
從上面的比較,我們就已經可以知道,中國跟美國在教育上的差距,始于高中,到了大學,更加大踏步拉開距離。我們不難理解,為什么美國的諾貝爾獎得主那么多,為什么美國是世界科技龍頭,為什么美國那么發達。從高中開始,美國人就已經遠遠領先中國人,因為美國人相信:笑到最后的人,才會一馬領先過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