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榮,徐志豪,黃 堅,施永泰,倪建剛,張 艷
(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寧波 315040)
大花萱草主要繁殖方式試驗
趙天榮,徐志豪,黃 堅,施永泰,倪建剛,張 艷
(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寧波 315040)
以大花萱草(Hemerocallis hybridus)為研究對象,分別對其播種、分株、扦插和組培4種主要繁殖方式進行試驗。結果表明,大花萱草依品種不同,在坐果能力、分蘗能力、花薹是否產生莖芽以及莖芽數量、組培繁殖系數等方面各有差異,因此選擇適合每個大花萱草品種繁殖特性的繁殖方式就是其最佳的繁殖途徑。該研究可為大花萱草的生產和推廣提供一定技術依據。
大花萱草;繁殖方式;扦插繁殖;組織培養;分株
文獻著錄格式:趙天榮,徐志豪,黃堅,等.大花萱草主要繁殖方式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1):82-8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126
萱草屬(Hemerocallis)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全屬約14種,主要分布于亞洲溫帶至亞熱帶地區,原產我國的就有11種,以及部分自然雜交變種,少數分布在日本、朝鮮和前蘇聯[1-2]。大花萱草(H.hybridus)種質資源豐富,應用廣泛,觀為花,食為菜,用為藥,市場對其需求不斷增加,尤其是作為觀賞植物。其品種繁多,花型秀美,葉色翠綠,花色豐富,花期較長,是融觀葉與觀花于一體的優良園林綠地花卉,受到普遍喜愛。萱草已成為品種最豐富的宿根花卉之一[3],享有“宿根之王”的美譽。另外大花萱草溫度適應范圍和生態適應性都較廣[4],具有耐寒、耐旱、耐熱、耐強光、耐澇和耐陰等特性,對土壤要求不嚴,養護成本低,是建設節約型園林的首選。
近年來,北京、上海、江蘇、湖南、黑龍江等地各園林部門、科研院所相繼從國內外引進許多優良萱草品種,并普遍進行了栽培試種[5-9]。大花萱草一般以分蘗的方式進行繁殖,但繁殖速度慢,遠不能滿足商品化生產的需要[10],所以,應用于城市園林綠化中的種類很少。目前國內大花萱草除品種金娃娃外,其他色彩艷麗、花朵較大的優良品種應用較少,主要是優良品種現有數量較少。加快繁殖系數是大花萱草新品種推廣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因此作者對大花萱草主要繁殖方式展開研究,旨在為大花萱草的生產和繁殖提供參考。
1.1 材料
試驗地點為寧波市高新農業實驗園區萱草種質資源圃內。萱草試驗小區采取作畦式栽培,畦長20 m,畦寬1.3 m,株行距40 cm×40 cm,采取節約型栽培,全年不澆水,抽薹前和花后各施1次復合肥。
大花萱草材料共計18份,依次編號為X1,X2,X3,……,X18。
1.2 方法
1.2.1 播種繁殖
2011年5-6月對大花萱草材料X1,X6和X10進行人工授粉,通過完全雙列雜交的方式配制6個組合,每組合授粉花數20朵。待果實完全成熟、預開裂時采收,8月中旬將種子播在穴盤里,播種基質為泥炭∶珍珠巖3∶1混合和只用珍珠巖2種。分別統計6個雜交組合的授粉坐果情況、種子粒數和播種出苗率。
1.2.2 分株繁殖
2011年10月20日將X1-X12這12份大花萱草材料株叢挖出,將株叢分切成1個芽的小株,單株定植,株行距25 cm×25 cm,分別于2012年5月20號、8月20號、10月20號統計單叢芽數,每次每份材料調查5株,求平均值,統計各材料的繁殖系數。
1.2.3 扦插繁殖
試驗所用材料是大花萱草X7,X8和X15。這3份材料的花莖處均有側芽抽出,形成小植株。取材時間為2010年8月4日,從花薹基部折斷,小植株連同花薹一同取下用于試驗。
對從3份材料取下的花薹和小植株分別進行3種不同處理[11]。處理1,直接從花莖上切下莖芽,未帶任何莖部;處理2,切割時連帶一小塊花薹組織;處理3,連花梗一起切下,連同這段花薹一起種植。莖芽扦插采用統一基質,由泥炭∶珍珠巖3∶1配比而成,插后澆透水,進行75%的遮陰處理,保持盆土濕潤。
1.2.4 組織培養
萱草種質資源圃內,選取5份大花萱草材料X1-X5。選擇的外植體類別為花蕾、幼嫩花薹和莖尖,取材時應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經過外植體消毒、愈傷組織和不定芽的誘導、不定芽增殖生根和試管苗移栽等系列試驗,獲得萱草組培苗。
2.1 播種繁殖
萱草播種繁殖一般適用于雜交育種,因為大花萱草大部分都是雜交種,無論自交還是雜交,其后代各有差異,不適合規模生產。從表1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不同雜交組合間坐果率存在一定差別,這主要取決于母本坐果能力以及父母本之間的配合力情況。從每個組合的果實數量以及種子粒數來看,每個組合之間,甚至同一組合之內,每個果實中的種子數目均存在一定差異。并非果實內的每個胚珠都能發育成種子,存在很多胚珠敗育現象,且當同一個花薹上坐果較多時,每個果實內的種子數目相對較少,因此推斷這與授粉質量、植株生長的健壯程度、不同大花萱草材料本身的結實能力、種子發育過程中營養供應以及相互競爭均存在一定的關系。
從表1可以看出,6個雜交組合的出苗率均在88%以上,說明果實相對飽滿,不同雜交組合產出的種子出苗率存在一定差異,這與不同母本材料果實中種子發育情況有關。正常情況下,坐果后1個月左右,蒴果成熟即可采收。萱草種子采集干燥后,應在晚夏和秋天即播,否則會影響發芽率。萱草種子在播前需冷處理,以打破休眠,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

表1 6個大花萱草雜交組合的播種出苗情況
試驗結果表明,在2種基質中播種的發芽率無明顯差別;從后期生長來看,珍珠巖穴盤苗生長勢弱,應適量補充肥料。一般在8月上中旬播種,當年即可長出5~6片葉。11月上旬移栽,移栽后澆透水,前3 d保證泥土濕潤。翌年6-7月有少量植株開花,第3年5-8月可全部開花。
2.2 分株繁殖
萱草分株一般在3月中旬和10月中下旬進行。挖出株叢將其分切成帶1~2芽的小株,每株需帶芽和足夠根系。春天分株,夏季即可開花,只是花期略有推遲。一般情況下,2~3年分株1次,以保證有良好長勢。
由表2可知,不同大花萱草材料分蘗能力存在明顯差異。X3,X4,X5繁殖系數較低,均在6.0以下,這些大花萱草為多倍體植株,較粗壯,單株生長營養需求較多;X6,X8,X12分蘗能力均較強,繁殖系數都在15以上,其中X8分蘗能力最強,繁殖系數高達29.8。由此可見,X6,X8,X12適合以田間分株繁殖作為主要繁殖手段。

表2 12份大花萱草材料的周年繁殖情況
2.3 扦插繁殖
大花萱草扦插繁殖一般在7月中旬進行,此時花薹開始老化,側芽開始成熟,部分側芽長出肉質根。試驗結果表明,3種切割方式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因品種而異,品種和切割方式是影響扦插成活的2個主要因素見表3。總體來看,第2,3處理方式成活率相對較高,因為未傷到莖芽,而不帶任何組織的情況下,會出現因莖基部腐爛而死亡的現象。3份材料相比,X15在3種切割方式中扦插成活率均最高,且該材料側芽發生量大,1個花薹有3個節位20多個側芽,無疑扦插繁殖將成為X15的主要繁殖方式。

表3 不同品種采用不同切割方法扦插30 d后成活情況
2.4 組培繁殖
試驗結果表明,外植體的消毒時間的把握最為關鍵。花蕾、花薹和莖尖均可誘導成功,因為不同組織的生命力強弱不同,消毒時間上也存在差異。相比而言,莖尖誘導最易成功,誘導出芽的時間也相對較短;花薹和花蕾誘導時間最長,難度相對較大,尤其花蕾誘導成功率最低。不同的大花萱草材料增殖需要的培養基各有差異,增殖系數和繼代培養時間也存在較大差異。
植物的繁殖能力直接影響到品種的推廣速度,因此探索植物最佳繁殖途徑非常重要。從試驗結果看,大花萱草的各種繁殖方法各有利弊,每種繁殖方式對品種的要求及用途也各不相同。如種子繁殖,實生苗根系發達,抗性強,較能適應惡劣的氣候,但播種繁殖的大花萱草不能形成性狀一致的后代。大花萱草繁育系統屬于兼性異交,部分自交親和,需要傳粉者,而很多品種自然狀態下不結實,需要人工授粉。一些四倍體品種即使人工授粉也不結實,或前期子房膨大,后期胚敗育[12]。因此播種繁殖主要用于新品種選育。
分株繁殖適合各種大花萱草的無性系繁殖,生產成本低,可提供大量遺傳基因穩定、性狀一致的無性苗。因此,在現代農業生產和園林應用中得到廣泛應用,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試驗結果看,不同大花萱草材料分蘗能力差異較大,一些材料分蘗能力非常強,年繁殖系數可達到29.8,但還有一些材料,尤其是多倍體材料,其繁殖系數相對較低,生產中可考慮結合其他繁殖方式共同進行。
扦插繁殖對大花萱草有一定要求,并不適合所有的品種,必須花薹上可產生側芽形成小苗的品種才可采用此方式進行繁殖。一般來說,每株大花萱草都可以抽生1只花薹,對于花薹上可產生側芽的品種來說,每只花薹上至少可產生1個小苗,一些品種每只花薹上甚至可產生5~6個側芽,扦插這些側芽可明顯提高繁殖數量,是分株繁殖的一種有效補充。
大花萱草組織培養不受季節影響,培養速度快。在種苗較珍貴的情況下,選擇組織培養的方式可實現迅速擴大種苗數量。但組織培養繁殖成本相對較高,適合其他繁殖方式受阻或較困難的情況,以及短期內構建前期一定數量的積累后,再用其他方式進行繁殖。如稀有新品種的引進擴繁和自主選育新品種的擴繁等。
從80年代開始,我國相關科研單位和花卉企業就從國外引進一批性狀優良的大花萱草品種,之后各大城市分別進行了引種試種。大花萱草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目前應用的主要品種還是1997年引進的大花萱草金娃娃,因為金娃娃引進較早,其分蘗能力較強,繁殖速度快,經多年積累后基數較大。目前很多花色艷麗的大花型品種之所以未被應用,主要是因為引入數量較少,價格亦較高,還沒有足夠的數量滿足供應。根據大花萱草新品種的生長特性及需求選擇合適的繁殖方式,有利于大花萱草品種的迅速繁殖和推廣。
[1] 汪發贊,唐進.中國植物志第十四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0:52-62.
[2] 熊治廷,陳心啟,洪德元.中國萱草屬數量分類研究[J].植物分類學報,1997,35(4):311-316.
[3] 何琦,高亦珂,高淑瀅.萱草育種研究進展[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1(3):137-139.
[4] 沈鵬.東北地區大苞萱草遺傳多樣性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0.
[5] 劉東煥,趙世偉,張佐雙.萱草在北京園林綠化中的應用前景[J].抓住2008年奧運會機遇進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園林綠化水平論文集,2005.
[6] 賀坤,張志國.萱草在上海園林綠地中的應用調查研究[J].北方園藝,2010(5):126-128.
[7] 吳躍輝,莊志勇,吉賽群,等.美國大花萱草引種及生態適應性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06(6):29-31.
[8] 吳鐵明,于曉英,彭盡暉,等.野生重瓣大花萱草的選育研究[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2(4):11-13.
[9] 張寶珠,田贊.萱草栽培技術及園林應用[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0(9):145-147.
[10] 楊麗莉,張曉,張彥琴.大花萱草“東方不敗”的組織培養技術研究[J].山西農業科學,2011,39(7):629-632.
[11] 朱華芳,胡永紅,瞿蒙滔.萱草園藝品種繁殖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16):4833-4834.
[12] 趙天榮,蔡建剛,施永泰,等.大花萱草‘金娃娃’的花器結構和繁育系統觀察[J].草業科學,2012,30(1):52-57.
(責任編輯:張瑞麟)
S 688.4
B
0528?9017(2015)01?0082?03
2014?08?04
寧波市科技攻關項目(2013C10006);寧波市農科教結合項目(2012NK39)
趙天榮(1980-),女,河北滄州人,農藝師,碩士,主要從事觀賞植物育種研究工作。E?mail:rongronglil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