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進祥,章金明,貝亞維
(1.云和縣崇頭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浙江云和 323606;2.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云和縣2013年單季雜交稻品種比較試驗
毛進祥1,章金明2,貝亞維2
(1.云和縣崇頭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浙江云和 323606;2.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在云和縣對7個單季稻品種進行比較試驗,結果表明,甬優1512、甬優17的產量高,分別為8 458和8 121 kg·hm-2,比對照中浙優1號增產20%以上;中浙優10號、甬優12和浙優18產量在7 670~7 894 kg·hm-2,增產13%~17%,以上品種適合在云和縣推廣種植。而Y兩優2號產量低于對照,可能與揚花期遇高溫有一定關系,需要進一步試驗。
單季稻;品種;產量;云和
云和縣位于浙江省的西南部,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但是云和地形復雜,海拔高度懸殊,氣候存在垂直差異性。根據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光溫資源等,以及現有的稻作制度和品種類型確定云和縣在浙江省的水稻種植區劃中屬于浙西南丘陵山區單季秈稻區[1],但是一個地區具體適宜種植的水稻品種,在推廣之前需試驗觀察引進品種在本地區的適應性、抗逆性和產量表現[2]。
為了鑒定云和縣引進的雜交水稻新組合的適應性,篩選適合種植的優質、高產、抗性好的水稻品種,2013年在緊水灘鎮石浦村進行了平原稻區雜交稻新品種比較試驗,以期為新品種在云和的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1.1 材料
試驗在緊水灘鎮石浦村天塢地畈進行,土壤為培泥砂土,肥力中等。前作是木耳,木耳段殘渣施入田中作基肥。參試水稻品種有中浙優10號、甬優17、甬優1512、Y兩優2號、浙優18、甬優12、中浙優1號等7個。
1.2 處理設計
試驗采用生產性大區比較,以中浙優1號為對照(CK),不設重復,每品種面積333 m2,各品種一字形隨機排列在路邊。參試材料均于4月29日播種,5月27日移栽。試驗期間,根據田間病蟲發生情況及時做好防治工作,其他管理措施與一般大田生產相同。
1.3 調查項目
參照浙江省水稻區域試驗要求,調查記載各品種生育期、經濟性狀及產量。
2.1 產量及經濟性狀
表1表明,參試品種中甬優1512的產量最高,為8 458 kg·hm-2,高產原因是每穗總粒數(391.4粒)、每穗實粒數(317.9粒)和結實率(81.2%)高于其他品種。
甬優17雖然每穗總粒數(289.5粒)、實粒數(223.5粒)和結實率(77.2%)低于甬優1512,但是其千粒重(22.27 g)高于甬優1512(19.99 g),因此甬優17的實際產量也達到8 121 kg· hm-2。中浙優10號、甬優12和浙優18號的產量在7 670~7 894 kg·hm-2,中浙優10號每穗總粒數較低、甬優12千粒重較低、而浙優18號每穗總粒數、結實率都處于中等水平,因此這3個品種的產量在試驗中處于中等水平。中浙優1號每穗總粒數太少(168.4粒)、Y兩優2號結實率最低(63.9%),影響了這2個品種的產量,分別為6 766和6 429 kg·hm-2,比最高的甬優1512分別低20%和24%。
在經濟性狀方面,中浙優1號和浙優18號分蘗能力強,Y兩優2號、中浙優10號和中浙優1號的穗長較長,而有效穗中浙優1號和中Y兩優2號較多。

表1 參試水稻品種產量及經濟性狀表現
2.2 生育期
表2表明,在7個品種中,始穗期最早的是中浙優10號(8月5日),最晚的是甬優17和甬優12(8月15日)。齊穗期最早的是中浙優10號(8月5日)、最遲的是甬優17、浙優18和甬優12,均在8月20日。播始歷期最長的甬優17和甬優12(108 d)比最短的中浙優10號(98 d)長10 d。
在統一播種和移栽情況下,中浙優10號全生育期最短,為139 d,比甬優17、浙優18號和甬優12短13 d。而甬優1512、中浙優1號和Y兩優2號的全生育期分別為144,141和140 d,與中浙優10號較接近。

表2 參試水稻品種生育期性狀表現
甬優1512產量居參試品種之首,為8 458 kg· hm-2,比對照中浙優1號增產1 692 kg·hm-2,增幅達25.0%。生育期比對照長3 d,但始齊穗期比對照遲1 d。其株型緊湊,莖稈粗壯,劍葉挺直,后期青稈黃熟,穗大粒多,結實率高,但有效穗數偏少,該品種高產穩產,增產潛力大,在栽培上可采取攻前期增蘗,要注意稻曲病防治。
甬優17產量8 121 kg·hm-2,居參試品種第2位,比對照中浙優1號增產1 355 kg·hm-2,增20.0%。該品種表現產量較高且穩定,生長整齊,株型松散適中,劍葉長挺,葉色深綠,后期轉色好,莖稈粗壯堅韌,抗倒性強,分蘗力中等偏弱,谷殼黃亮,穎尖無色,有頂芒,谷粒圓粒偏長型,穗大粒多,豐產性好。
中浙優10號產量7 894 kg·hm-2居第3位,比對照中浙優1號增產16.7%。該品種植株較高,株型較緊湊,劍葉挺直,莖稈粗壯,分蘗力較強,穗形較大,后期轉色好,豐產性較好,谷粒長粒型,谷色黃亮,稃尖無色,米質較好。
甬優12產量7 782 kg·hm-2居第4位,比對照中浙優1號增產15.0%。該品種莖稈粗壯,生長整齊,株型較緊湊,劍葉挺直,葉色濃綠,分蘗中等,熟相清秀,谷色黃亮,穗大粒多,著粒密,穗頭挺直不彎曲,產量高,米質優,但要注意稻曲病防治。
浙優18產量7 670 kg·hm-2居第5位。該品種株型緊湊,劍葉挺直,葉色深綠,莖稈粗壯,分蘗力中等偏弱,穗大粒多,著粒較密,谷粒圓粒型,稃尖無色,抗倒性好,豐產性好。
Y兩優2號產量最低,為6 429 kg·hm-2,比對照中浙優1號減產5.0%。產量低與揚花期遇高溫有一定關系。該品種千粒重較高,莖稈粗壯,株型適中,劍葉挺直,后期熟色好,穗大粒多,米質優。需進一步試驗。
[1] 朱德峰,陳惠哲,章秀福,等.浙江水稻種植制的變化與種植區劃[J].浙江農業學報,2007,19(6):423-426.
[2] 韓正光,張安存,呂宏飛,等.淮北稻區優質食味水稻品種比較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14(9):1341-1342,1346.
(責任編輯:張才德)
S 511
B
0528-9017(2015)03-0319-02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310
2014-12-14
浙江省科技特派員專項(2014-2015)
毛進祥(1959-),男,浙江云和人,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E-mail:614232100@qq.com。
章金明。E-mail:zhanginsect@163.com。
文獻著錄格式:毛進祥,章金明,貝亞維.云和縣2013年單季雜交稻品種比較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3):31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