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梅,趙軍華,樓肖成,呂學高
(浙江省東陽玉米研究所,浙江東陽 322100)
浙江省區試中42個普通玉米農藝性狀與產量的通徑分析
朱正梅,趙軍華,樓肖成,呂學高
(浙江省東陽玉米研究所,浙江東陽 322100)
以2010-2013年浙江省普通玉米區域試驗中東陽點的42個品種為材料,應用回歸分析和通徑分析對產量和主要農藝性狀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穗粒重、千粒重和出籽率對產量有正效應,禿尖長和穗長對產量有負效應。
普通玉米;產量;農藝性狀;通徑分析
文獻著錄格式:朱正梅,趙軍華,樓肖成,等.浙江省區試中42個普通玉米農藝性狀與產量的通徑分析[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 (9):1366-1367,148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904
區域試驗是品種審定和更新換代的重要依據,參試品種是育種工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代表了當前玉米育種的動向和水平。浙江省從2010年開始開展普通玉米區域試驗,參試品種由完全從北方引種到有本省選育的品種,且育種水平逐年提高。因此,對近幾年參試品種的產量及主要農藝性狀進行分析,可以客觀、全面地了解當前玉米育種現狀,為玉米生產和新品種選育提供科學依據。
1.1 材料與處理設計
以2010-2013年浙江省普通玉米區域試驗中東陽點的42個品種為材料,參試品種按照《浙江省玉米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技術操作規程》(試行)的要求,采用隨機區組設計,重復3次,小區面積20.54 m2,667 m2種植3 500株,四周設保護行,在相應生育期進行性狀記載和考種。

表1 42個普通玉米品種不同年份間產量和相關農藝性狀及其變異系數
1.2 考查項目與數據處理
選取區試數據中的產量和相關農藝性狀,分別有生育期(x1),株高(x2),穗位高(x3),穗長(x4),穗粗(x5),禿尖長(x6),穗行數(x7),行粒數(x8),穗粒重(x9),千粒重(x10),出籽率(x11),產量(y)。用Microsoft Excel對2010-2013年每年的數據分別計算平均數,用DPS 7.05對4年的數據計算變異系數,并進行相關性分析。利用SPSS 19.0 for Windows,參照杜家菊等[1]的方法,進行回歸分析和通徑分析。
2.1 產量和農藝性狀
從表1可知,普通玉米4年667 m2平均產量為459.6 kg,從2010-2012年平均產量逐年增加,2010年產量最低,比平均產量減少15.1%, 2013年產量比4年平均產量略有減少,可能是由于2013年玉米灌漿期高溫導致產量降低。4年產量和農藝性狀的變異系數禿尖長最大,穗位高其次,分別為68.38%和17.18%;變異系數以生育期最小,出籽率次之,分別為2.90%和4.22%。
2.2 相關性
42個普通玉米產量和農藝性狀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2。從表2可知,產量和穗粒重、千粒重均有極顯著正相關,說明穗粒重和千粒重是影響產量的關鍵因子;生育期和穗行數,株高和穗位高、穗長,穗長和禿尖長、行粒數、穗粒重,具有顯著或極顯著正相關,說明株高較高的品種穗位也較高,穗也越長,行粒數也就越多,也容易出現長禿尖;出籽率和株高、穗長,穗行數和行粒數具有顯著負相關,說明穗長的品種出籽率下降,行數多的品種每行的粒數減少。

表2 42個普通玉米品種產量和農藝性狀的相關系數
2.3 回歸分析
進行產量和其他農藝性狀的多元線性逐步回歸,自動剔除無統計顯著性的變量,篩選出影響產量的重要性狀,得到回歸方程y=-179.957-12.800x4-11.812x6+2.069x9+1.562x10+0.409 5x11,F=11.626,相關系數r=0.889,決定系數R2=0.718。
從回歸方程可以看出,這5個自變量可以解釋71.8%的因變量變異,其中x9,x10,x11對產量的作用均為正,由其系數可將正效應排序為穗粒重>千粒重>出籽率;穗長、禿尖長對產量的作用為負,負效應排序為穗長>禿尖長。
2.4 通徑分析
通過對產量有顯著影響的5個性狀的通徑分析,可以揭示農藝性狀對產量的直接通徑系數、間接通徑系數和綜合效應。表3表明,穗粒重對產量的直接正效應最大,為0.706 4;千粒重和出籽率次之,分別為0.335 3和0.243 4。穗粒重通過穗長和禿尖長的間接效應總和為負,僅通過千粒重對產量的間接效應為正。千粒重通過穗長的間接效應為負,出籽率通過禿尖長和穗粒重的間接效應為負。說明在選育品種時要選擇穗粒重和千粒重大、穗長適中的品種。穗長和禿尖長對產量的直接負效應分別為-0.304 2和-0.122 3,但穗長對產量總的間接效應為0.294 6,禿尖長對產量的間接效應為-0.035 3,穗長和禿尖長的綜合效應為-0.009 6和-0.157 6,說明禿尖長對產量影響較大,在栽培過程中應減少禿尖的長度。
通過正負效應抵消,可得到5個主要農藝性狀對產量的綜合效應,排列次序為,穗粒重>千粒重>禿尖長>出籽率>穗長。

表3 42個普通玉米品種產量與農藝性狀的通徑系數
由以上分析結果可看出,穗粒重、千粒重和出籽率對產量有正效應,禿尖長對產量有負效應,這與前人的研究一致。而通常認為對產量有直接正影響的穗長在本實驗中表現為負效應,在前人的研究中,王敏等[2](黃淮海區)認為穗長對產量有負效應,英敏[3](貴州)認為穗長對產量有正效應,這可能和不同地區的氣候環境有關。
因此,需要科學地進行田間管理,適時促進籽粒生長發育和正常灌漿[4],確保籽粒容積大、灌漿速度快且飽滿,提高玉米的百粒重和出籽率,同時還要注意調整種植密度,保證全生育期內的水分和肥力供應,減少禿尖長度,才能保證產量。在育種過程中要選擇粒大、軸細和禿尖短的材料,協調好穗長、穗行數和行粒數的關系。
[1] 杜家菊,陳志偉.使用SPSS線性回歸實現通徑分析的方法[J].生物學通報,2010,45(2):4-6.
[2] 王敏,徐萍,劉新江,等.黃淮海地區夏玉米農藝性狀與產量的通徑分析[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1,19 (5):1229-1236.
[3] 英敏.貴州省雜交玉米區試產量及主要農藝性狀分析[J].農業研究與應用,2012(2):9-12.
[4] 鄭躍進,王翠玲,鄭和平,等.玉米區域試驗新品種的灰色關聯度綜合評判[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2009,30 (4):68-71.
(責任編輯:張才德)
S 513
A
0528-9017(2015)09-1366-02
2015-06-15
浙江省農科院創新提升工程(2014CX030);浙江新品種選育重大專項(2012C12902)
朱正梅(1980-),女,江蘇宜興人,碩士,主要從事玉米育種與推廣工作。E-mail:qiuxin-198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