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金
(浙江省種植業管理局,浙江杭州 310020)
浙江省冬小麥籽粒和秸稈中氮磷鉀養分含量變化
陳紅金
(浙江省種植業管理局,浙江杭州 310020)
通過64個試驗點,5個施肥處理試驗,研究了浙江省冬小麥籽粒和秸稈中氮磷鉀含量變化和頻率分布。結果表明,小麥籽粒中全量氮、磷、鉀含量分別為10.0~59.7,0.81~5.21和1.49~6.00 g·kg-1,平均值分別為20.3,2.63和3.61 g·kg-1。籽粒中氮含量在10.0~30.0 g·kg-1的占90.1%;磷含量在3.0~4.0 g·kg-1的占31.1%,在1.0~2.0,2.0~3.0 g·kg-1的分別占28.1%和24.9%;鉀含量在3.0~5.0 g·kg-1的占72.9%。秸稈中氮、磷、鉀含量分別為0.34~9.59,0.02~2.34和6.50~38.5 g·kg-1,平均值分別為3.38,0.613和16.3 g·kg-1。秸稈中氮含量在2.0~4.0 g·kg-1的占60.2%,磷含量在0.1~0.5 g·kg-1的占51.5%,而鉀含量在10.0~20.0 g·kg-1的占60.9%。
冬小麥;籽粒;秸稈;養分含量
文獻著錄格式:陳紅金.浙江省冬小麥籽粒和秸稈中氮磷鉀養分含量變化[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9):1370-137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906
冬小麥是浙江省冬季大田的主要農作物,主要作為水稻的前茬。在20世紀80年代,浙江小麥栽培面積和總產量僅次于水稻,位居第二,是浙江省的主要糧食作物[1],但是到了90年代初,小麥播種面積逐年下降,盡管1996-1998年播種面積有所上升,但降低的趨勢仍沒有改變[2]。最近這幾年,小麥播種面積出現了恢復性增長,2013年小麥播種面積達7.551萬hm2,但與1990年相比,小麥播種面積和總產量仍分別下降19.8%和28.9%[2]。但小麥單產增幅較大,從1990年的2.745 t·hm-2,增加到2013年的3.690 t·hm-2[2]。小麥植株中養分含量反映了環境因素、栽培管理及土壤養分狀況,是進行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據。為摸清浙江省小麥籽粒和秸稈中氮磷鉀含量現狀,在浙江省設了64個試驗點,初步掌握了浙江省小麥籽粒和秸稈中氮磷鉀養分含量狀況及其頻率變化規律。
1.1 概況
在浙江省選擇64個試驗點進行試驗。供試氮肥為尿素(N 46.4%),磷肥為過磷酸鉀(P2O516%),鉀肥為氯化鉀(K2O 60%)。
浙江省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為長江流域冬小麥生產區,凡有水田的地方均有小麥種植。由于光溫資源差異。各地小麥全生育期時段,杭州、嘉興地區為11月1日至次年5月20日,紹興、寧波、舟山地區為11月1日至5月25日,金華、臺州地區為11月6日至5月15日,麗水、溫州地區為11月11日至5月15日。
浙江省小麥生長期平均氣溫12.4℃,最高氣溫為38.9℃左右,一般出現在5月,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為-7.7℃,累計降水量為527.0 mm,且在5月最高降雨量達312.8 mm,日照3.89 h。
1.2 處理設計
每個試驗點均設5個處理:對照(CK),只種植,不施肥;PK(磷鉀肥配施);NP(氮磷肥配施);NK(氮鉀肥配施);NPK(氮磷鉀配施)。
施肥量依據試驗點歷年小麥籽粒產量而定。產量>7.500 t·hm-2,折施肥量N 210~240 kg· hm-2,P2O590~120 kg·hm-2,K2O 75~105 kg· hm-2。產量6.000~7.500 t·hm-2,折施肥量N 180~210 kg·hm-2,P2O570~90 kg·hm-2,K2O 70~90 kg·hm-2。產量在4.500~6.000 t·hm-2,折施肥量N 150~195 kg·hm-2,P2O545~75 kg· hm-2,K2O 45~75 kg·hm-2。產量<6.000 t· hm-2,折施肥量N 120~165 kg·hm-2,P2O545~75 kg·hm-2,K2O 0~75 kg·hm-2。
磷、鉀肥及70%的氮肥作基肥于直播前施用,30%的氮肥在小麥返青后作追肥施用。
田間管理按當地常規栽培措施進行。小麥于2010年11月上、中旬播種,次年5月中、下旬收獲。
1.3 樣品采集與分析
收獲時各處理取植株樣品,將樣品在65℃下烘至恒重,粉碎后用于植株養分分析。
植株中氮、磷和鉀含量按土壤農化常規分析方法測定[3]。植株經H2SO4-H2O2消煮,分別采用凱氏定氮法、鉬藍比色法和火焰光度計法測定氮磷鉀含量。
1.4 數據處理方法
試驗數據采用Excel軟件整理、作圖,并采用SAS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
2.1 氮含量
浙江小麥籽粒中氮含量在10.0~59.7 g·kg-1,平均為20.3 g·kg-1,變異系數38%(表1)。施氮肥提高了籽粒中氮含量,施氮肥(NP,NK和NPK)小麥籽粒中氮含量比不施氮肥(CK和PK)的高10.9%~18.6%。進一步了解目前浙江小麥籽粒中氮含量分布頻率,可將氮含量劃分為6個等級(圖1)。從頻率分布來看,籽粒中氮含量在10.0~30.0 g·kg-1的占90.1%,10.0~20.0 g·kg-1的占59.1%。

表1 各處理小麥籽粒、秸稈中氮、磷和鉀含量的情況
小麥秸稈中氮含量在0.34~9.59 g·kg-1,平均為3.38 g·kg-1,變異系數41%(表1)。施氮肥提高了秸稈中氮含量,施氮肥小麥秸稈中氮含量比不施氮肥的高31.9%~49.0%。秸稈中氮含量在2.0~3.0 g·kg-1的占33.1%,3.0~4.0 g·kg-1的占27.1%,而<1.0 g·kg-1的占2.5%(圖1)。
2.2 磷含量
小麥籽粒中磷含量在0.69~5.21 g·kg-1,平均為2.63 g·kg-1,變異系數38%(表1)。盡管施磷肥(NP,PK和NPK)小麥籽粒中磷含量略高于不施磷肥(CK和NK)的,但差異不顯著。籽粒中磷含量在3.0~4.0 g·kg-1的占31.1%(圖1)。在1.0~2.0,2.0~3.0 g·kg-1的分別占28.1%和24.9%。而<1.0 g·kg-1或>4.0 g· kg-1的很少,均不到10.0%。
小麥秸稈中磷含量在0.02~2.34 g·kg-1,平均為0.613 g·kg-1,變異系數74%,數值間差異比較大(表1)。施磷肥提高了秸稈中磷含量,施磷肥(NP,PK和NPK)小麥秸稈中磷含量比不施磷肥(CK和NK)的高11.4%~49.4%。秸稈中磷含量在0.1~0.5 g·kg-1的占51.5%,0.5~1.0 g·kg-1的占29.3%,而<0.1 g·kg-1或>2.0 g·kg-1的均<2.0%(圖1)。

圖1 各處理小麥籽粒和秸稈中各養分含量的頻率分布
2.3 鉀含量
小麥籽粒中鉀含量在1.49~6.00 g·kg-1,平均為3.61 g·kg-1,變異系數24%(表1),數值間差異比較小。而且施鉀肥對小麥籽粒中鉀含量沒有顯著影響。浙江小麥籽粒中鉀含量在3.0~4.0 g· kg-1的占51.2%(圖1),在4.0~5.0 g·kg-1的占21.7%。含量在其他值的占<28%。
小麥秸稈中鉀含量在6.50~38.5 g·kg-1,平均為16.3 g·kg-1,變異系數38%(表1)。施鉀肥提高了秸稈中鉀含量,施鉀肥(NK,PK和NPK)小麥秸稈中鉀含量比不施鉀肥(CK和NP)的高10.3%~30.7%。秸稈中鉀含量在10.0~15.0 g·kg-1的占36.5%,在15.0~20.0,20.0~25.0 g·kg-1的分別占24.4%和15.0%。而<10 g·kg-1或>25.0 g·kg-1的均占10.0%左右(圖1)。
浙江小麥籽粒中氮、磷和鉀含量差異小,而秸稈中各養分含量數值變異較大,磷含量變異系數達74%。這說明籽粒中氮磷鉀含量受小麥品種、環境條件等的影響比較小。施氮肥能顯著提高小麥籽粒和秸稈中氮含量,但施磷鉀肥對籽粒中磷鉀含量影響不大,卻能提高秸稈中磷鉀含量。
[1] 楊崇力,羅樹中.浙江省小麥主栽品種的品質分析[J].浙江農業科學,1990(1):19-21.
[2] 浙江省統計局.浙江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1-2013.
[3] 魯如坤.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吳益偉)
S 512
A
0528-9017(2015)09-1370-03
2015-06-12
陳紅金(1968-),男,浙江義烏人,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土肥技術研究推廣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