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嬌,包崇來,毛偉海,胡天華,朱琴妹,杜黎明,何群燕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浙茄8號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
胡海嬌,包崇來,毛偉海,胡天華,朱琴妹,杜黎明,何群燕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浙茄8號母本是杭州紅茄與寧波藤茄的雜交后代經連續8代自交分離后獲得的高代自交系,早熟性好,單株坐果數多,抗黃萎病;父本為桐豐紅茄與屏東長茄的雜交后代經連續8代自交分離后獲得的高代自交系,植株生長勢強,光澤極好,品質佳。該雜交品種早熟性好,生長勢旺,坐果率高,豐產性顯著,667 m2產量為3 838.74 kg;果形直,果皮紫紅色,光澤好,商品性好;中抗黃萎病和青枯病,適宜浙江省保護地栽培。
浙茄8號;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文獻著錄格式:胡海嬌,包崇來,毛偉海,等.浙茄8號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9):1422-142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923
茄子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生物堿、維生素、類黃酮(含維生素P和花色素類化合物)及礦物質等,具有提高人體抗炎癥、抗過敏、防癌和抗心血管動脈硬化等功能,備受人們青睞,是浙江省及我國的重要果菜之一[1-2]。20世紀60年代,我國開始茄子雜交育種工作,育成一批茄子新品種,促進了茄子生產的發展。但因受生態類型和消費習慣等的限制,品種適應區域狹窄[3-4]。冬春季設施栽培是浙江省茄子種植的主要模式,經濟效益好,但病害發生日趨嚴重,影響了茄子產業的發展[5-6]。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開展了茄子保護地專用品種的選育工作,育成優質、早熟茄子新品種浙茄8號,并于2014年12月通過浙江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1.1 主要特性
浙茄8號為早熟優質高產茄子雜交種,低溫下生長速度快。株高約94.7 cm,開展度約55.3 cm,第8~9葉出現門茄花,最大葉長、寬為27.6 cm ×19.6 cm。花冠紫色,花蕾粗大,花萼深紫色。坐果性好,平均單株結果25個,果長34.1 cm,橫徑2.53 cm,單果重117.8 g,果皮紫紅色,商品性好,667 m2平均產量3 838.74 kg。該品種中抗黃萎病和青枯病,適合保護地栽培。
1.2 品質
表1表明,浙茄8號的果實粗纖維含量比對照增加0.1%,總酸含量比對照高5.83%,含鈣量比對照增加10.86%,含鐵量比對照低8.57%,氨基酸含量比對照增加0.06%,口感好,品質佳。
1.3 商品性
果形長直整齊,不易打彎,果皮紫紅色,色澤漂亮,畸形果少,商品果率達90%左右。
1.4 抗病性
委托浙江省農科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對浙茄8號進行抗黃萎病和青枯病性的鑒定與評價。鑒定方法采用人工接種鑒定,病情分級標準及調查方法均按國家標準進行。

表1 不同茄子品種的品質表現
表2表明,浙茄8號對黃萎病和青枯病表現中抗,綜合抗性與對照杭茄1號接近。

表2 不同茄子品種的抗病性表現
1.5 豐產性
2010-2012年進行了浙茄8號等茄子品種設施栽培品比試驗。表3表明,相比對照杭茄1號,浙茄8號早期產量平均增加7.84%;667 m2平均產量為3 838.74 kg,最高達4 387.42 kg,比杭茄1號增產10.58%以上。

表3 2010-2012浙茄8號設施栽培的產量表現
2.1 培育壯苗
2.1.1 種子處理
為減少種子攜帶病菌,一般采用熱水浸種。一般播種前可先將種子在常溫水中浸種15 min,再放入55~60℃的熱水中浸燙15 min,并不斷攪拌,使種子受熱均勻,待水溫降至常溫狀態后停止攪拌,再浸泡4 h。
2.1.2 播種
浙江省一般于8月上旬至10月上旬播種。最好在大棚內播種,防止雨水沖刷。播種前應先整平苗床,均勻撒播,播量約為1 g·m-2,播后覆厚約0.5 cm左右的細土,再鋪上一層濕稻草或遮陽網,以防床土過干而影響出苗率。50%以上種子出苗后應及時拿去覆蓋物。
2.1.3 假植
播種后20 d左右,當秧苗有2~3片真葉時,選擇多云天氣的下午進行假植,假植前半小時先給秧苗澆透1次水,使根系和泥間有充分的粘著力;假植后要澆透水,并隨即覆蓋小拱棚膜并加蓋遮陽網,保溫保濕3~4 d,以促發新根。
2.1.4 苗期管理
假植后1周左右,每天都應及時揭蓋小棚薄膜,逐漸增加通風透光,提高秧苗光合作用。4~5片真葉期,在不受凍害的情況下,盡量降低棚溫,以促進花芽分化,提早開花。苗期要適當控制澆水次數,做到營養土不發白不澆水,澆水時要澆透。苗期如果發生猝倒病,一經發現要馬上拔除,并在病株周圍灑多菌靈原粉以防止病情蔓延,另外注意給苗床適當通風,防止過濕。對蚜蟲要做到早防早治。
2.2 定植
浙茄8號對土壤適應性強,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且3年內未種過茄科作物的地塊,容易獲得高產穩產。由于浙茄8號產量高,需肥量大,要施足基肥,每667 m2需施商品有機肥1 000 kg(或菜籽餅肥100 kg),復合肥25 kg,過磷酸鈣80 kg,肥料于定植前10~15 d左右開溝深施于畦中間,一般要求施入深度為25~30 cm。每畦種2行,株距50 cm,667 m2栽1 800~2 000株。
2.3 田間管理
2.3.1 整枝打葉
門茄開花后,于晴天將門茄以下的側枝摘除。將要采收的茄子掛果位置以下的老葉及時摘除,葉片太多會影響植株的通風透光,易發病害,降低坐果率,增加彎果比例,降低商品性;葉片太少則影響光合作用,降低產量。
2.3.2 防止落花落果
開花期遇低溫會引起茄子落花落果,須用激素點花保果。通常在花蕾含苞待放時,用防落素20~40 mg·kg-1涂于花柄或萼片處,另外加入40 mg· kg-1的赤霉素可加快茄子的生長速度。
2.3.3 肥水管理
基肥充足,前期可不追肥。中后期生長勢旺,坐果多,需肥水量大,應及時追肥和澆水。一般每采收2~3批,需追肥1次。采用穴施,667 m2施氮、磷、鉀養分含量各15%的三元復合肥15 kg,以利果實發育,提高產量。
2.3.4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要進行綜合防治。灰霉病用10%腐霉利或45%百菌清煙劑煙薰防治;綿疫病用72%杜邦克露600倍噴霧防治。蚜蟲和薊馬可用20%吡蟲啉2 000倍液噴霧防治;茶黃螨和紅蜘蛛用1%殺蟲素2 000~2 500倍液或20%達螨靈2 000~3 000倍液噴霧防治;茄螟用8 000 IU蘇云金桿菌800~1 000倍液噴霧防治。
2.4 采收
浙茄8號的果實細而長,冬春季采收標準是花后20~25 d,即萼片與果實相連部位的白色環狀帶(俗稱茄眼)開始不明顯時,應及時采收。果實采收標準粗度一般在2.4~2.6 cm,長度為30~35 cm。
[1] 毛偉海,包崇來,胡齊贊,等.茄子栽培生理與高效豐產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2] 包崇來,毛偉海,胡天華,等.茄子‘浙茄3號’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浙江農業科學,2012(4):499-501.
[3] 張繼寧,閻世江.早熟茄子新品種‘晉茄早1號’[J].園藝學報,2013,40(11):2323-2324.
[4] 毛偉海,包崇來,胡天華,等.茄子新品種浙茄3號的選育[J].中國蔬菜,2012(20):97-99.
[5] 彭建國,王建玲,包崇來,等.茄子設施栽培品種比較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12(6):834-835.
[6] 朱琴妹,胡海嬌,包崇來,等.浙江省茄子產業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J].浙江農業科學,2009(2):228-231.
(責任編輯:張瑞麟)
S 641.1
B
0528-9017(2015)09-1422-02
2015-06-26
浙江省新品種選育重大科技專項(2012C12903);鄞州區科技項目(201301C1011050);杭州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20130932H26)
胡海嬌(1983-),女,浙江天臺人,助理研究員,從事蔬菜育種研究工作。E-mail:897194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