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來,朱朝平,朱朝安
(1.臨海市特產技術推廣總站,浙江臨海 317000;2.臨海市河頭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浙江臨海 317000; 3.臨海市羊巖茶場,浙江臨海 317000)
鵝黃茶植物學特性及制茶品質初探
陳昌來1,朱朝平2,朱朝安3
(1.臨海市特產技術推廣總站,浙江臨海 317000;2.臨海市河頭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浙江臨海 317000; 3.臨海市羊巖茶場,浙江臨海 317000)
根據選育母株不同將鵝黃茶分為3個類型,對3個類型茶樹進行植物學觀察、生化分析、茶類適制,探討鵝黃茶樹品種資源價值。結果表明,鵝黃茶是從群體種變異中選育出的光照敏感型黃色系白化茶新品種,育芽能力強,出芽均勻,芽葉較瘦小,茶多酚總量14.92%~16.55%,氨基酸含量5.94%~6.57%,制成干茶有獨特蛋黃香,感官審評結果外形色澤嫩黃,形狀勾曲細緊,香氣持久,滋味鮮爽,湯色嫩綠明亮,葉底嫩黃明亮、細嫩勻齊。
鵝黃茶;品種選育;白化茶
文獻著錄格式:陳昌來,朱朝平,朱朝安.鵝黃茶植物學特性及制茶品質初探[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9):1468-147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942
鵝黃茶是臨海市羊巖茶廠選育的茶樹新品種,因其芽葉顏色嫩黃及外形色澤似剛孵化的小鵝羽毛而得名。目前主要栽種地位于臨海市河頭鎮。通過對鵝黃茶樹品種進行資源調查,觀察茶樹植物學特性,測定生化含量,并初步確立了鵝黃茶樹品種的茶類適制性,為開發推廣茶樹優良品種,保存茶樹遺傳資源奠定基礎。
1.1 生物學特性調查
在河頭鎮羊巖山隨機選取相同栽培條件下的鵝黃茶樹植株,對其植物學特性、發芽期、抗性等情況進行觀察。根據鵝黃茶樹栽培的不同朝向,分為3區,即A區東南向、B區西向、C區北向,發芽期觀察在2011年3-5月進行,每個小區選5條健壯枝梢掛標記,以東南向栽培的福鼎大白茶(簡稱福大)為對照(CK),每4~5 d觀察1次。
1.2 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2006-2008年及2011年,春茶第1批采摘1芽2葉,按勾青茶的制作工藝進行制樣。所得樣品分別按烘箱恒重法、全量法、酒石酸鐵比重法、考馬斯亮藍比色法、茚三酮比色法、HPLC分析法測定樣品的水浸出物、茶多酚、蛋白質、氨基酸、咖啡因等含量。
1.3 制綠茶品質測評
采取鵝黃茶春茶的1芽1葉至2葉,采用勾青茶的生產工藝制作綠茶茶樣,參照名優茶審評標準,由2位農技專家、3位審評員進行茶品質審評。
2.1 植物學特性
2.1.1 形態特征
鵝黃茶屬山茶科山茶屬茶種,是從群體種變異中選育出的光照敏感型黃色系白化茶新品種[1]。灌木型,中小葉類,小芽種,略有茸毛。植株大小中等,樹姿半開張,分枝較密,葉片呈15°~45°著生。葉片長7~9 cm,寬約3.3 cm,葉面積約20 cm2,葉脈8~9對。葉形長橢圓,葉面微隆,葉緣波浪形,嫩葉葉緣反卷明顯,葉尖漸尖,葉身斜展,葉色黃翠、富光澤,葉質軟,葉基平滑無齒,葉緣鋸齒不明顯(表1)。育芽能力強。盛花期10月上旬,開花多結實少,花冠直徑3.4~4.8 cm,花瓣6~8片,花瓣黃,花蕊白,花柱3裂,雌蕊高于雄蕊。
2.1.2 發芽期
據多年觀察,鵝黃茶樹在低山茶園(海拔80 m的白殿山)3月初萌發,3月15日進入1芽1葉初展,比福鼎大白茶早10 d。高山茶園(海拔700 m的羊巖山龍灣片5年生茶樹),鵝黃茶A區朝東南,B區朝西,C區朝北,對照福鼎大白茶D區朝東南,3月中旬開始對發芽特性觀察,結果如表2。3月25日,A區頂芽1芽1葉初展50%;3月29日,A區頂芽1芽1葉初展90%,B區頂芽1芽1葉初展60%,C區頂芽1芽1葉初展40%,朝東南比朝西及朝北要早3~5 d。D區,4月4日才進入1芽1葉初展,鵝黃茶在同等條件下比福鼎大白茶發芽期約早10 d。并且,鵝黃茶樹育芽能力強,1~3腋芽常數芽叢生,節間較長,芽葉較瘦小,4~10腋芽常不分先后,同期生長,可同天采摘。這更是鵝黃茶典型的發芽特性。

表1 鵝黃茶形態特征的表現

表2 鵝黃茶不同朝向的發芽期比較
2.1.3 抗寒、抗旱性
鵝黃茶樹在海拔700 m的羊巖山上生長20多年,從未發生凍害現象,且生長旺盛,抗寒能力明顯高于其他黃化或白化品種。雙溪茶廠于2007年同時種植了安吉白茶及鵝黃茶,2013年遭遇了幾十年一遇的夏秋季高溫干旱,相同栽培條件下的安吉白茶受害嚴重,出現茶樹死亡現象,而鵝黃茶高溫旱害輕微。
2.2 生化成分
經浙江大學茶學系及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鵝黃茶內含物豐富,水浸出物在40%以上;總兒茶素9.5%~11.84%,其中脂型兒茶素比例3.58%~4.10%;咖啡因2.36%~2.74%;氨基酸5.94%~6.57%,7次測定平均6.14%;茶多酚總量14.92%~16.55%(表3-4)。一般認為,酚氨比小于8[2]、兒茶素總量低、非脂型兒茶素比例高[3]的茶樹品種適制綠茶。鵝黃茶的酚氨比為2.51~2.69,所以該茶適合制作綠茶。氨基酸是綠茶主要呈味物質之一,其含量與茶葉品質和等級呈正相關[4],鵝黃茶氨基酸含量測定值最高為7.18%,故可用作開發高氨基酸特種茶類的原料。

表3 鵝黃茶的主要內含物含量%

表4 鵝黃茶茶多酚的組成及含量mg·g-1
2.3 品質
鵝黃茶鮮葉帶淡淡的清香,經勾青茶加工工藝制作,使其內含物質發生變化,呈現蛋黃香、地瓜香與栗香混合的獨特味道。經農技專家及具有評茶資質的人員審評,認為鵝黃茶外形色澤嫩黃,形狀勾曲細緊,香氣高嫩香有時蛋黃香,滋味鮮爽,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黃明亮、細嫩勻齊。由表5可知,鵝黃茶品質明顯優于福鼎大白茶用同樣加工工藝制作的茶樣,其中猶以鵝黃1號品質表現最佳,特色明顯。

表5 鵝黃綠茶試制品質表現
鵝黃茶樹品種是從群體變異中選育出來的光照敏感型黃色系白化茶早生新品種。在生化測定中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酚氨比<3,最適名優綠茶生產。鵝黃1號茶制成的名優綠茶具有獨特的高嫩香或蛋黃香,口感鮮爽。鵝黃茶樹具有較強的抗逆性,且發芽密集,持嫩性強,產量較高,適宜規模化發展推廣。但該品種葉肉薄,葉質軟,在夏季高溫強光照射下易出現生理障礙,嚴重時會產生嫩葉灼傷、枯焦,在栽培管理上亟需改進提高。鵝黃2號茶持嫩性相對較差;鵝黃3號茶雖內在品質較好,但抗逆性相對較弱,不宜推廣。
[1] 王開榮,梁月榮,張龍杰,等.白化茶種質資源的分類及特性[J].中國茶葉,2008,30﹙8﹚:9-11.
[2] 陸錦時,魏芳華,李春華.茶樹品種主要化學成分與品質關系的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1994,7(1):1-5.
[3] 阮宇成,程啟坤.茶兒茶素的組成與綠茶品質的關系[J].園藝學報,1964,3(3):95-98.
[4] 李再兵.綠茶主要品質成分的浸出動態及其與滋味感官評分的相關性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2.
(責任編輯:張才德)
S 571.1
A
0528-9017(2015)09-1468-02
2015-08-12
陳昌來(1957-),男,浙江臨海人,農藝師,從事茶葉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