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王 華 劉 耘 周春容
高職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耦合度研究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王 華 劉 耘 周春容
高職教育應從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出發,考慮和研究區域范圍內專業設置和專業布局,才能更好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本文針對四川省“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十大優勢產業,從專業設置和專業布局兩方面分析高職院校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的耦合度,提出動態調整專業設置、科學規劃專業布局的對策與建議,促使高職院校主動適應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從而有效解決畢業生的結構性失業問題。
職業教育 耦合度 產業結構 專業結構 專業設置 專業布局
針對區域經濟發展要求靈活調整專業,是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特色。然而,在當前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過程中,高職教育卻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不適應”的現象,其中關鍵就是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錯位。
為此,國內一些學者進行了相關研究,其中以產學合作為內容的微觀研究、以結構互動理論為內容的中觀研究、以科教經互動理論為內容的宏觀研究取得了較好的學術成果。要實現高職院校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的良性互動,必須首先研究專業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耦合度問題。但是,針對性的實證研究不多。
《四川省“十二五”工業發展規劃》和《四川省“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包括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能源電力、油氣化工、飲料食品、現代中藥、釩鈦鋼鐵、航空航天、汽車制造和生物技術。本文針對這十大優勢產業,分析未來幾年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對高職人才培養的需求,接著從專業設置和專業布局兩方面討論高職院校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的耦合度。
1.研究現狀。針對湖南省高職院校的專業結構,蔣德喜比較了18個大類在2002年和2005年所設置專業數量的變化情況。對于湖南省的產業結構現狀,他僅列出了2001年~2005年間第一、二、三產業所占比重以及增長率。所以他的適應性研究——專業結構與三大產業的耦合度是比較粗粒度的研究。于玲玲和寧永紅關于陜西省的研究與之類似,只不過他們采用的是專業布點數而非專業設置數。
王力俊和曹曄統計出2009年廣西高職院校共設置19個專業大類、67個二級專業類和278種專業,覆蓋率分別為全國的100% 、85.90%和52.26%。他們首先比照了全省范圍內第一、二、三產業的專業設置數、招生人數與該產業的產值和城鎮人員從業數;接著選擇了五大經濟區的院校數、專業設置數、招生人數等指標與該經濟區的產值、人口數進行比較,說明廣西高職教育的專業結構是否適應區域經濟的發展;最后再詳細分析了每個經濟區第一、二、三產業的專業設置數、招生人數與該產業的產值和城鎮人員從業數量。
張菊霞和任君慶就寧波市 “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重點培育發展十大特色優勢產業與(服務業的)十 大重點行業統計了對應專業的招生人數,但在分析專業布局時衡量的依然是第一、二、三產業的產值與專業布點數、2012年的招生人數、2010和2011年的畢業生人數的關系。
從以上文獻分析可以看出,各省都在進行專業結構和產業結構的適應性研究,實際上分析的還是專業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耦合度,并且產業結構主要指第一、二、三產業。這樣的劃分過于粗獷,所以本文提出了更加細粒度的研究方法——從第一、二、三產業細化到十大優勢產業及其分支產業。這樣做的優勢是在分析專業結構的耦合度時更有針對性,缺點是無法像第一、二、三產業那樣得到產值與城鎮人員從業數。因此,本文對產業結構進行定性分析。由于四川省針對十大優勢產業分別制定了“十二五”發展規劃,所以能夠在國家政策面了解未來幾年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對高職人才培養的需求,彌補了前面的不足。
2.研究思路。本文采用了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思路,在分析產業結構時采用的是定性方法,而在分析專業結構時則采用的是定量的方法。
(1)產業結構定性分析。本文從《四川省“十二五”工業發展規劃》《四川省“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以及其他“十二五”發展規劃和新聞報道中收集上面十大優勢產業(及其細分產業)的現狀信息和未來規劃,從而了解未來幾年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對高職人才培養的需求。
(2)專業結構定量分析。筆者到四川省教育廳和四川省統計局等相關部門調研,收集了四川省高職院校的基本情況,包括院校名稱、性質、通訊地址、聯系方式。另外,通過與各院校聯系,結合其招生資料,收集了專業設置信息,包括專業名稱、招生人數、就業面向等。
表1 服務于各優勢產業的專業設置
1.專業設置。總體上看,針對十大優勢產業,四川高職院校已開設與產業相適應的專業,如表1所示。但面向電子信息和飲料食品的細分產業還缺乏對應專業。尤其數字視聽和乳制品有關的畜牧專業至今沒有一所高職院校開辦。服務于生物技術產業的專業設置比較單一,目前只開設一個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
2.專業布局。按照《四川省‘十二五'工業發展規劃》中的產業布局,四川省劃分為成都經濟區、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和川西北經濟區。因此,我們分別分析了5大經濟區中服務于各優勢產業的專業布點數,如表2所示。
表2 五大經濟區中服務于各優勢產業的專業布點數
(1)成都經濟區。“重點發展以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技術、石油化工、新材料為代表的成綿高新技術產業;以汽車制造、機車車輛、發電設備、工程機械和航空航天等高端裝備為代表的成德資重大裝備制造業;以太陽能、核能、風能、半導體照明為代表的成德眉雅新能源裝備產業;以肉制品、煙草、軟飲料、泡菜、茶葉、果蔬加工為代表的成德綿資眉雅飲料食品產業。”
成都經濟區的重點產業是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油氣化工(包括了石油化工)、飲料食品、航空航天、汽車制造、生物技術。但是,電子信息產業的專業布點比重過大(45.8%),而油氣化工、飲料食品、生物技術的比重過小(分別是3.0%、3.0%、1.1%)。成都經濟區沒有一所院校開設服務于石油化工的專業,飲料食品產業布局中的成德綿優質卷煙生產基地缺乏相應的專業支撐。
(2)川東北經濟區。“依托龍崗氣田、普光氣田、羅家寨氣田、通南巴構造帶的天然氣開發,積極推動達州、廣安、南充、巴中等地發展以天然氣為主要原料的化工產業,打造天然氣化工產業集群,建設西部重要的天然氣化工基地。以糧油、畜禽、果蔬、茶葉、食用菌、林木及其他特色農業為重點,加快南充、達州、巴中、廣安、遂寧、廣元等地的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發展,建設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加強產業協作配套,依托重慶汽車、摩托車產業基地和成都龍泉經濟開發區汽車產業,加快南充、廣安、遂寧、達州等地的汽車、摩托車配套零部件等機械加工業發展。”
川東北經濟區的重點產業是油氣化工(包括了天然氣化工)、飲料食品、汽車制造。但是,除汽車制造外其他兩個產業的專業布點比重都比較小(油氣化工是5.3%,飲料食品是2.6%,汽車制造是17.1%),而電子信息產業和裝備制造產業的比重較大(分別是38.2%和28.9%)。
川東北經濟區只有達州職業技術學院、廣安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可以服務于天然氣化工產業,不僅布點數少而且專業設置單一。
南充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食品加工技術和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但是這兩個專業布點數無法支撐農產品深加工的產業布局。川東北優質富硒茶區包括萬源市、南江縣、北川縣、青川縣、平武縣、宣漢縣、通江縣、旺蒼縣等8個縣(市、區)。但是與茶葉產業直接相關的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專業只有一所院校開設,分布在川南經濟區。
(3)川南經濟區。“重點打造川南沿江重化工產業帶,加快頁巖氣開發力度,著力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核心區域,加大自貢國家節能環保裝備研制基地建設力度。”
川南經濟區的重點產業是裝備制造、能源電力(包括了新能源)、油氣化工、飲料食品、生物技術。但是,電子信息產業的比重依然最大(30.9%)。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光伏發電技術及應用、光伏材料加工與應用技術、硅材料技術等專業,可以服務于新能源產業。這與當地政府在2008年初啟動了以多晶硅和太陽能光伏產業為主的“一號工程”有關,但目前聚集在樂山投資多晶硅的企業自2011年下半年陸續以技改的名義停產 。因此,這些專業的學生也面臨著就業壓力。
川南經濟區在油氣化工產業的專業布點數首次超過成都經濟區,占三分之一以上。其特色是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工。但從產業規劃上看,川南經濟區的自貢市正創建國家鹽化工基地,重點發展鹽化工、精細化工和高分子化工(即化工新材料)。
(4)川西北生態經濟區。“依托三江流域的水電資源開發,積極發展以水電為主的清潔能源產業。推進民族地區農牧產品的產業化,大力發展以牦牛、青稞、蕎麥、核桃、花椒、俄色茶、野生菌等為主的綠色食品深加工業。培育壯大中藏藥業,推動川產道地藥材的產業化,建設全國重要的藏藥產業化基地。”
川西北生態經濟區的重點產業是能源電力、飲料食品和現代中藥(或藏藥)。但是,川西北生態經濟區除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和油氣化工產業外其他產業的專業布點數為0。這與川西北生態經濟區只有一所職業院校有關。
(5)攀西經濟區。“加強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和開發,建設全國重要的釩鈦產業基地。依托攀西地區磷資源,打造磷化工基地。大力推進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三江流域豐富的水電資源開發利用,建設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圍繞煙葉、熱帶作物、馬鈴薯、生物能源林木等優勢特色農產品,加快發展深加工和綠色食品,強化產品質量和品牌建設,打造國家級優質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基地。”
川西北生態經濟區的重點產業是能源電力(包括了水利電力)、油氣化工(包括了磷硫化工)、飲料食品和釩鈦鋼鐵。但是,唯一的兩所職業院校——四川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和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均沒有開設與水利電力產業有關的專業。四川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可以服務于磷硫化工產業,不僅布點數少而且只有一個專業。雅安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可以服務于飲料食品產業。但是,這一個專業培養的學生無法支撐攀西優質煙葉種植加工基地、攀西果蔬加工產業基地等的建設。
五大經濟區中,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耦合最好的是成都經濟區。但這也是問題所在,54所高職院校有37所位于成都經濟區。在成都經濟區聚集了太多、太好的資源,這必然會造成其他經濟區在師資培養和招生方面的困難。耦合得比較好的是川南經濟區,轄區內的高職院校都針對性地開設了油氣化工和飲料食品專業。耦合得不好的是川西北生態經濟區,轄區內不僅高職院校數量少,而且專業結構無法支撐區域內產業發展。
1.專業設置寬窄有度。專業設置有口徑寬窄之分。有的產業在用人上希望多覆蓋工種崗位,這樣的產業有裝備制造產業、汽車制造產業的汽車銷售和服務細分產業。而其他產業在用人上希望專業對口,但是很多專業在設置上口徑太寬,同時服務于多個細分產業。因此,針對油氣化工產業,潘勇、許寧和徐建良提出把原有能力要求和課程設置相近的一些化工技術類專業合并,構成一個寬基礎、專業涵蓋面廣、就業適應性強的大專業——化工技術專業。在大專業基礎上下設多個職業方向,職業方向對應區域經濟內的重點產業鏈,職業方向可以根據產業鏈的發展狀況進行調整,保持專業設置的靈活性。
2.了解區域經濟的發展,即時調整專業結構。研究發現,5大經濟區的重點產業各有不同,但是在專業結構上同質化現象嚴重,如電子信息產業在5大經濟區的高職院校中開設的專業布點數所占的比重過大。這就造成區域經濟內需要的人才企業招不到,而有些人才卻過剩。
所以,高職院校必須了解區域經濟的發展趨勢,即時調整專業結構。本文的研究為這些高職院校提供了參考,當然研究還需要在廣度和深度上進一步加強。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 2006
[2]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四川省“十二五”工業發展規劃[Z]. 2011
[3]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四川省“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Z]. 2011
[4]蔣德喜.高職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適應性研究——以湖南省為例[J].職教論壇, 2007
[5]于玲玲,寧永紅.陜西高職院校專業結構和區域經濟結構適應性調查與分析[J].職業與教育, 2011
[6]王力俊,曹 曄.廣西高職高專院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結構適應性研究[J].教育與職業, 2011
[7]張菊霞,任君慶.寧波市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的適應性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 2013
[8]高立萍.樂山千億光伏規劃“爛尾” 企業割肉退出[N].第一財經日報,2014.04
[9]潘 勇,許 寧,徐建良.產業結構升級背景下化工類高職人才培養的對策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
(此文系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社會科學研究課題“高職人才培養與產業調整、升級耦合研究”,編號:GZY13A03)
306010 10 10 5 10 10 10 10 1010555
高職創業實踐課程評價體系構建是高職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形成的基礎和保證,建立有效合理的課程體系評價體系,對進一步推動當前我國高職教育改革、推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有明確的現實價值和理論意義。
參考文獻:
[1]夏曉軍,馬德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研究述評及反思[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1
[2]高 艷.高職課程考核評價系統發展現狀及建議[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5
[3]周 芹,曾祥麒,陳 英.基于綜合職業能力發展的高職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J].職教論壇,2010
[4]華國振.以創業為導向的高職課程教學綜合評價方法研究[J].出國與就業,2011.11
[5]陳 希.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高校人才培養全過程[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
(此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資助經費青年專項課題“高職創業實踐課程的評價體系構建研究”成果之一,課題號:1414167)
ISSN2095-6711/Z01-2015-11-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