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學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 李 欣 袁水林 高金燕
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陳紅兵
南昌大學本科生科研狀態的調查分析
南昌大學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 李 欣 袁水林 高金燕
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陳紅兵
為了解南昌大學本科生對于科研的認識和態度以及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本科生中的影響,本文以南昌大學本科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科研意識、態度的問卷調查研究。調查結果發現,本科生的科研意向模糊,重點實驗室并未成為本科生科研的理想地方,但憑著對科研的向往,本科生對進入重點實驗室的期望值還是很高的。本次調查可為培養本科生對科研的興趣以及引導本科生向研究生思維轉換提供理論依據。
重點實驗室 問卷調查 本科生 期望
研究生的主要來源是本科生,但是本科生進入實驗室后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才能適應研究生的學習方式。同時,本科生在四年的本科學習階段較少能獨立接觸實驗操作。理工科專業學生如果能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參與到科研項目的訓練中,既能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又能將理論知識聯系實際應用。如果本科生能提前進入實驗室,對于本科生繼續讀研深造還是進入社會工作都具有極大好處,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
本研究通過對本科生進入重點實驗室進行問卷調查,旨在了解本科生對進入重點實驗室的心態及期望,為本科生進入重點實驗室采取合適的改善措施提供借鑒依據。
1.調查對象及方法
南昌大學食品學院和生命科學學院本為同一學院,因學院發展需要在2014年劃分為兩個學院,兩個學院的師生交流頻繁。因此,此次調查對象選擇了筆者所在院校兩個學院的在讀本科生,其中大部分(98.2%)為食品學院的在讀本科生。調查方法為將調查表發放給本科生,調查對象根據自身情況對問卷作答,然后將調查表收回,淘汰無效的調查表,對有效的調查表分類整理并對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問卷發放及回收情況
此次調查問卷于2015年3月份隨機發放給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食品學院在讀本科生。為保證調查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此次調查問卷采用無記名方式。調查共發放問卷550份,收回有效問卷539份,回收率為98%,其中530份為食品學院學生,其余9份生命科學學院學生,詳見下表。

試卷發放和回收對比表
1.本科生對科研的意識
問卷統計結果顯示,40.45%的同學不了解重點實驗室但有興趣,28.39%的同學了解但不關注,只有24.68%的同學了解重點實驗室的一些基本情況并經常關注。這說明對于本科生來說,重點實驗室對他們當前的學習影響較小。當問到是否了解其他人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學習時,只有36.92%的同學知道,另有42.67%的學生根本不知道。44.53%的同學從來沒有去過重點實驗室學習或參觀,29.87%的同學偶爾或經常去。雖然有76.44%的學生認為重點實驗室有必要開放,但是開放后也只能吸引49.17%的學生偶爾去,愿意經常去的只占26.16%。以上數據表明,本科生對重點實驗室的關注度不高,了解極其有限,進一步說明本科生并未真正對科研產生興趣,也并未認識到作為理工科專業的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很重要,未能利用重點實驗室的資源增加動手能力的機會。
基于此,學院在培養學生時應將重點實驗室的現狀和優勢介紹給學生,使學生了解食品學院的科研優勢,既能使學生了解食品專業的發展前沿,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也可定期組織新生參觀重點實驗室,使學生能夠了解科研活動,為進一步深造培養科研興趣。
2.重點實驗室在本科生中的地位和印象
A:進入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最主要目的
B:對自己科研學習保持的態度
在25.6%去過重點實驗室同學中,52.28%同學認為實驗室環境很好,22.81%去過的同學認為實驗室的效率很高。對于重點實驗室的生活是否值得回憶,42.49%的同學覺得它是人生的一個階段,24.31%的同學對于這個問題沒有概念。這說明雖然本科生對重點實驗室了解較少,但仍對重點實驗室抱有很高期望。對于進入重點實驗室的最主要目的,44.34%的同學想感受下科研學術氛圍,只有28.76%的同學想學習相關技術知識,16.33%的同學想了解實驗室運作機制。
另外,他們在重點實驗室的學習態度是不同的,其中40.07%的同學對自己科研學習保持樂觀態度,而36.18%的同學保持中立 ,只有10.20%的同學表示悲觀。可見,重點實驗室作為科研項目的平臺,本科生還不太了解詳細信息。盡管大多數學生認為重點實驗室有必要開放,但是開放之后卻只有少部分同學認為自己會經常參觀學習,且大部分同學只是想感受科研學術氛圍。對于去過的同學,他們大部分只是把在重點實驗室的學習當成人生中的一個階段,盡管對科研也抱有樂觀態度,但是他們對科研沒有進行科學,系統的規劃。所以,學校對本科生進入重點實驗室不僅應從技術上給予指導,從科研意義,認識高度上都要進行系統引導。
3.本科生對重點實驗室管理的意見
根據調查統計,對于重點實驗室的文化帶來的影響,45.45%的同學表示重點實驗室的文化對自己的科研水平有很大的提升。對于重點實驗室的制度管理,45.08%的同學認為應該有嚴格的打卡制度,21.15%的同學認為只要老師心中有數就行。問到重點實驗室的收獲,提高自己實驗技術是首要選擇,占43.04%;其次是希望能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達到32.47%,而18.92%的同學認為能夠通過實驗室的學習拓展人際關系。能力培養方面,40.26%的同學最想從重點實驗室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他們對表達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養關注度相當,分別為27.27%和22.26% 。實驗室的容量方面,74.02%的學生認為實驗室規模控制在10人以下比較合適,其中46.38%的同學選擇6~10人規模的實驗室學習,27.64%的同學認為5人以內規模的實驗室更適合自己學習 。

重點實驗室在本科生中的地位和印象圖
對于重點實驗室,不管是去過或者沒有去過的本科生都有自己的看法。從上面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重點實驗室的科研水平比較認同,對于重點實驗室培養出來的各項能力都抱有比較積極的態度,無論是作為科研工作者的實驗技術和思維能力,還是走出校園參加工作的溝通和表達能力。管理制度上,嚴格的打卡制度都是一種比較有效的管理方法,既能督促學生的出勤率,為實驗確保足夠的時間,又使學生適應將來的工作,養成良好的作息。
4.本科生對所在課題組的期望
本科生進入實驗室后,大部分時間是與課題組的導師和研究生一起學習。對于自己將來的導師,他們期待自己未來導師具有國家級水平和國際的學術能力(62.17.%),對待自己就像生活中的諍友占多數,約49.17%。超過一半(52.50%)的同學期待指導自己的學長或學姐的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能力,這說明他們也對同齡人的期望值很高,希望日后也能發展成綜合能力較強的人才。
對于自己期待中的重點實驗室氛圍,61.60%的同學認為應該是輕松活潑的, 19.29%的同學認為重點實驗室的氛圍應該嚴肅安靜,只有學術交流。這說明雖然科學研究是一項嚴謹、認真的學術活動,但是大部分學生依舊希望能夠在易于身心發展的氛圍中度過。這也是本次調查中唯一一個超過60%的同學認同的觀點,可見重點實驗室創造這個氛圍的重要性。 45.08%的同學期待重點實驗室的環境有人文氣息,現在理工科學生不再僅僅埋頭關注實驗和數據,更注重綜合素質的發展。44.90%的同學期望重點實驗室的一段經歷將會對自己未來深造有重大影響,32.28%的同學期望是未來求職的一項競爭籌碼。這說明他們也意識到重點實驗室的學習對于他們的發展和提高競爭力是必要的。
根據調查結果,本科生的科研意識并未形成,盡管處于一種好奇的狀態,他們對重點實驗室運作了解較少。不過本科生對進入重點實驗室的期望值還是很高的,如何引導本科生產生科研興趣,完成本科生到研究生的過渡,是學校、老師和同學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本科生科研活動的形式主要有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大學課外科技活動(如挑戰杯、盼盼創意大賽、數學建模競賽等)、大學生自主申請的研究項目三種。參與科研項目的同學大部分是大學三年級學生,而大一大二學生因與自己的專業課老師接觸較少,參加老師科研項目的人寥寥無幾。對于大三大四的同學來說,他們專業課程較多,加上大四的就業壓力,他們的課外時間有限,參與科研項目時無法全身心投入,僅是匆匆做完,不能做系統和細致思考。對于大學課外科技活動和大學生自主申請的研究項目,教師應要求學生組建團隊,找相關導師指導。為培養本科生對科研的興趣,學校可以允許本科生提前進入重點實驗室參與科研訓練項目,有效鍛煉他們的思考和動手能力。
由于重點實驗室科研活動活躍,研究生實驗技能熟練,可以使本科生得到充分學習。學院應該采取有效措施,鼓勵本科生積極來重點實驗室參觀學習和做科研項目。此外,對于部分想繼續深造的同學來說,重點實驗室的學習也是一個比較好的過渡緩沖期,本科生提前了解學習重點實驗室的各類實驗步驟、儀器設備和生活方式,對于今后的研究生學習非常有益。同時,通過操作實驗,本科生能夠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得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和獲取知識的方法,進而提升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
[1]李桂英,謝 均,余孝其.關于化學優秀本科生提前進入科研實驗室參加課題研究的實踐與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6
[2]孫 婕,尹國友,陳蘭英.大學本科生提前進入實驗室進行課題研究的實踐與探索[J].黑河學刊,2012
[3]顧萬榮,孫 繼,寧海龍.完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機制的思考[J].中國農業教育,011
[4]惠 陽,陳文豪.關于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的思考[J].化學教育,2014
ISSN2095-6711/Z01-2015-1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