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銳
摘要:所謂地質災害指的是在自然因素、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大多數情況都是這兩者協同作用所引起的),在地球表層比較強烈地破壞人類生命財產和生存環境的巖土體移動事件。從成因上來講,地質災害具有自然演化、人為誘發的雙重性。地質災害影響到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威脅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防治地質災害勢在必行。
關鍵詞: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應用
一直以來,我國比較關注地質災害,尤其是各種工程數量的不斷增多,這就導致地質災害發生得越來越頻繁。地質災害不僅對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還會破壞當地的公共設施。所以如何有效的預防地質災害成為國家比較關注的問題。我國每一年都由于地質災害而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這特別不利于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一、地質災害的主要類型
近幾年來,各種各樣的工程數量越來越多,特別是一些地下工程的項目,這些項目的增多無疑會引發一些地質災害。因此,如果不能控制好地下工程,那么一些地質問題就會逐漸涌現出來。當前,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并且地質災害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具體來講,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者巖體,當它們受到了河流沖刷、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的時候,其會沿著一定的軟弱面向下滑動的自然現象。引發滑坡的原因有多種,如:地震、接連不斷的降雨、地表水對斜坡角的沖刷,除此之外一些工程在開挖坡腳以及蓄水排水的時候,也會引發滑坡這一地質災害。有時候一些工程在進行劈山放炮等行為也會引發滑坡這一地質災害。通常江、河、山區鐵路、工程建筑物的邊坡等是滑坡的易發地帶。除此之外,如果工程處于斷裂帶、地震帶、暴雨多發的地區,也經常會發生滑坡這一地質災害。
(二)崩塌
陡坡上被直立裂縫分割的巖土體,由于根部空虛,折斷壓碎,最終失去穩定,從而導致巖土體脫離母體向下傾斜,堆積在溝谷的這一地質現象被稱為崩塌。引發崩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如:道路工程盲目的開挖邊坡、過分采掘地下資源等。
(三)泥石流
所謂泥石流指的是由于暴雨、冰川、積雪融化水匯集在溝谷或者山坡上的一種攜帶大量泥砂、石塊等固體物質的洪流。引發泥石流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如:不合理的開挖、亂砍濫伐等。
(四)地面變形
地面變形包括了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地面沉降;第二,地面塌陷;第三,地面裂縫?,F階段,我國已經有70多個城鎮發生了地面變形現象,其中有30多個城鎮遭受著地面變形的危害。這些城鎮有的是孤立存在的,有的是密集成群分布的。造成城鎮地面沉降、塌陷、裂縫等變形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不合理的開采所引起的沉降;第二,表面巖溶活動頻繁所引發的沉降;第三,大量抽取地下水所引發的地面沉降。
二、防治地質災害的技術
基于我國當前存在的極為嚴重的地質災害,以及其對我國社會發展造成的巨大損失,為了更好地保證工程的安全,從而有效地保護我國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本文提出以下幾種防治地質災害的技術:
(一)小口徑鉆孔組合抗滑樁防治滑坡新技術
當前,普通抗滑樁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為此我國地質科學院探礦工藝研究所研發出了一種新型的技術,即:小口徑鉆孔組合抗滑樁技術。該技術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特別是在施工場地狹窄、運輸困難的地帶,具有普通抗滑樁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小口徑鉆孔組合抗滑樁技術具有安全性、可靠性、成本較低、施工簡便等優點,同時其還具備了改造地質體、充分利用巖土體等優勢。這一技術可以減少其對環境的破壞,又可以實現防治的目的。
(二)小孔徑錨固技術
近幾年來,小孔徑錨固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錨固技術逐漸發展起來,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在工程中,我國地質科學院探礦工藝研究所研發出的小孔徑錨固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小孔徑預應力錨索往往是對錨索結構進行優化,以此來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換句話來說,一般是采用比常規錨索要小的鉆孔直徑、比常規錨索要少的預應力筋用量來取得良好的加固效果,這樣做既降低了其對邊坡的影響,又促使成本得以降低。同時小孔徑錨固技術可以將工程工期縮短,給工程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小孔徑多段擴孔式預應力錨索被廣泛應用到軟巖、土層邊坡上。通過借助多段擴張錨索,不僅可以將錨固段的長度縮短,還可以促使錨固段的承載力得以提高,最終將土層中錨索錨固段長、承載力較低的問題解決。在使用錨索之后,可以及時拆除錨索,并且回收錨索,這樣做不僅可以將錨固與拆除這兩者的矛盾解決掉,還可以達到加固的目的。
(三)高陡邊坡綠色生態綜合防護技術
邊坡綠色生態綜合防護技術是將生物防治技術與工程防治措施這兩者相結合起來的一種技術,該技術不僅可以將高陡邊坡生態防護的造價降低,還可以促使防護的可靠性得以提高,真正實現災害治理與環境保護的有機結合。高陡邊坡綠色生態綜合防護技術加快了防治地質災害技術的進步?,F階段,在高速公路、山區城市建設高邊坡等人工邊坡的治理中,該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四)規避地質災害的技術
第一,雨天避讓措施。對于那些變形比較嚴重、災害隱患點的斜坡,施工單位在下雨天的時候要采取臨時避讓的措施,在防災預案的基礎上來編制一套科學的、合理的安全轉移方案。同時還要分析雨天可能威脅到的用戶,然后轉移這些用戶。在轉移用戶的時候,要按照就近原則、不受地質災害影響的原則來進行。
第二,搬遷避讓措施。有一些地質災害所帶來的危險性較大、危害性較為嚴重,防治的費用遠遠超過了搬遷的費用,此時就要采取搬遷避讓的措施。當前地質災害影響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步伐,因此防治地質災害成為當前一份非常重要的工作。近兩年來,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以及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背景下,我國已經擁有了更多防治地質災害的技術,這些技術可以有效的防治地質災害,也可以更好的保護國家、人民的各項財產。雖然防治地質災害的技術是多種多樣,但是當真正發生地質災害的時候,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該規避的時候還是要選擇規避。
四、總結
近幾年來,我國經濟正在快速發展,各種工程建設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然而工程數量增多的同時也大大增加了地質災害出現的概率。當前,我國地質災害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這一現象影響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在此種背景下,防治地質災害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