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圣母娘娘是同念善堂主神,扶乩過程充滿神秘色彩,且在善堂秩序運行中占據著核心地位,求乩者試圖通過扶乩解答心理的困惑,扶乩也通過這一互動的過程取得求乩者并控制求乩者。善堂于當地社會有教化向善的作用,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
一、同念善堂主神——圣母娘娘
圣母娘娘是同念善堂 堂友所供奉的一個神偶。潮陽棉城區翠峰山的一塊碑文記載,圣母娘娘約生于元朝仁宗年間,是潮邑成田鄉林氏之女。
傳說圣母娘降世時,香氣充滿了整個房間,出世之后不需要哺乳,她年少的時候也不吃暈腥類的東西。圣母娘從小就天資聰慧,孝順雙親。在龍泉井邊有一顆圣樹,名為“不知春”。此樹春天落葉,其他三季則枝葉繁茂,圣母取名為不知春,以示不嫁。經過無數個日夜在翠峰山的修煉,圣母娘終于修成正果,元朝至正二年(1342年)的冬季十一月二十七日這一天,圣母娘終于修道成仙。傳說那天在翠峰山上紫氣騰,祥云興,恍惚之間,有神仙下凡引領,圣母娘飛身而去,化身為神。
成仙之后后人為了紀念圣母娘,因而在翠峰山上修建了圣母娘宮,一是為了紀念圣母娘的的慈悲為懷,同時也是為了繼承和弘揚圣母娘這種樂善好施的精神。圣母娘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供奉并形成信仰,善堂使得人們心中的善念有一個歸屬。
二、同念善堂的開乩(扶乩)過程
開乩則是圣母娘娘向堂友們傳達其旨意的途徑。兩者在善堂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同也存在著密切的聯系。
善堂里的堂友將扶乩叫做“開乩”,它其實是古代流傳下來的占卜術。古人因對自然和人生恐懼,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于是求助于上天的神靈,利用占卜來解答各種疑惑和決定自己的命運。
那些帶著困惑而去詢問圣母的人,稱之為求乩者。主持扶乩的人叫做乩手,神人之間的聯系是通過乩手來完成的。乩手可以上獲天意,下傳圣旨。乩手根據求者的問題請示神靈,予以解答。乩手在傳達神的旨意時將意思寫在一個銅箕里面,有的地方叫沙盤或水盤。所謂神之筆跡,非一般人能懂,故就需要能夠讀懂乩文的人來報讀。這些人是有經過一定的訓練和經過圣母娘娘的“挑選”方能擔此重任。當然,開乩也要選定一定的時日時辰。像同念善堂的就是挑“三六九”日。“三六九”就是指農歷日期的尾數是帶有三、六、九的日期的。如正月十六 、二月初三等。
根據現場觀摩,扶乩過程是這樣的。在儀式開始之前,求乩者先把“問題”和自己的生辰八字寫在紅紙上,所謂的“問題”涉及平安、病痛、心事、前途、運勢等。待鞭炮聲響,乩童就位,眾信徒念恭請玉封元君圣母下壇的咒語:“仰啟飛天大圣者,神通廣大除妖邪,變化石身真顯赫,東海翠峰歸遠靈,偶時腳踏天上去,感動玉皇鬧蒼天,速來臨,速來臨,天降下,天降下,石洞身,化我親,身指威靈,指威靈,摩訶尼,摩訶尼,急急如律令。”同時信徒也一邊在旁邊點燃香燭和冥紙,揮著燃燒的冥紙,邊揮邊念,直到圣母下壇附身乩童。不一會兒,只見兩個乩童雙眼合閉,各一手握在一支v子形的樹杈的兩叉。然后用力敲打圣母“寫”乩文的銅箕,這時眾人都要下跪行禮。接著,就是求乩者與圣母的問答過程。求乩者跪著,與附身于乩童的圣母的對話。圣母會根據求乩者的問題,將自己的指示托乩童用的v形杈在銅箕上點寫出來,然后由旁邊兩個專門報讀乩文的人報讀出來,這些人都是經過訓練和經過圣母“欽點”的才能讀懂圣母的“乩文”。一般圣母下壇不會太久,大概十多分鐘左右。待答問完畢,圣母就“回靈”。只見乩童用力地敲打了銅箕幾下之后,就又重新返過神來。
三、開乩在善堂中的地位及作用
開乩是圣母旨意的傳達的途徑,這一程序在善堂之中處于核心的地位,主要是表現在它的作用之上:指揮著善堂運行,決定大事方向。
根據老堂友的口述的同念善堂的真實故事:一九四二年八月的一天,圣母開乩出神,告誡眾人要節儉存錢,和預備一千張草席一些棺木,以備后用。就在隔年,即一九四三年。日本人攻陷潮州,日本人在鳳塘鎮殺人拋尸,放毒氣彈。造成水源污染,霍亂流行。許多人因此喪命,大量的尸骨需要收埋。就這樣,去年儲備的一千張草席就剛好用完了。從老堂友回憶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開乩在很大程度上是決定堂友的行動的。
開乩可以為求乩者解答相關的疑惑,同樣也可以為善堂的發展做出指示。或許這樣說更為合適些,善堂的任何發展方向都應該通過開乩向圣母請示。比如說,善堂要進行搬遷,或者擴建,或者善堂在某年某月舉行什么活動、乩童的選定等都要通過開乩向圣母請示,若圣母沒有肯定的指示,則就說明是不可行。
四、關于扶乩的思考——人們心靈的安慰
扶乩的神秘性是歷來眾人想探索的。有學者通過訪談“乩童”,根據乩童的自白來證明這個程序的虛假性。許地山《扶箕迷信的研究》用了大量的史料來論述其不可靠性。關于扶乩的真假并非本文重點。筆者著眼的問題不在于這些儀式到底是不是真的,而是在于人們在這種儀式下透視出的一種信仰,由這種信仰引發我們對當代人的生活的思考。
當很多事情通過科學的方法得不到合理的解決之前,人們心里都是一種忐忑或者一種向往,一種對未來的恐懼或者期待。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成功需要努力也需要機遇。人們對未來機遇的不確定所引發的迷茫也同樣地折射著人們心里一種對未來不安的心理。人民渴望得到神的指示,這或許是扶乩得以存在的社會心理基礎。換句話說,扶乩是人們尋找心理安慰的過程的一種結果。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尋找安慰的過程是人心靈脆弱的一個環節,這個是時候很容易受到影響。民間善堂的天神又是一種慈善的象征,在這個過程,“天神”可以在人們心靈最為純潔,心意最為真誠的時刻為他注入善念。促進人們行善,引導人們構建和諧社會。從這一點來講,善堂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的。雖然善堂的儀式看起來似乎是封建時代的殘留,但是它仍然有一定的社會功能,而且是一種良性循環的功能,這或許也是它得以在社會歷盡風雨存在的緣故。
參考文獻
【1】色音:《扶乩高手的自白》,《科學與無神論》2003年02期
【2】許地山:《扶箕迷信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作者簡介:蔡智群(1990-)男,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在讀研究生,文獻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