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道河是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舊營鄉下轄的一個村子,全村所轄13個村民組,將近700戶人家,2000多人口,全村國土面積10.4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00多畝,村境內土地、森林、水資源豐富,對發展種植、養殖業特別有利,是茶葉、果樹、藥材種植優良基地。村內以白族為主要聚居民族,白族在風俗習慣上有自己的特點,“打清醮”則是其中特色明顯的習俗之一。
一、“打清醮”習俗概況
1.“打清醮”緣由
村子不順,主要為因各種意外短時間內非正常死亡或生病的人較多,牛馬豬雞等牲口大量死亡,村寨發生火災等,村民認為這是犯了煞氣、邪神、火神、瘟神等,要清掃村子,“收瘟攝毒”,村子才能平安,恢復平靜。八道河把這類清掃村子的行為稱為“打清醮”。“醮”,古時為祭神的意思,其原始目的是古代農民百姓對上天神佛的庇護表示感謝,或祈求平安而舉行的隆重祭典,是一種人與鬼溝通的儀式。所以,“打清醮”也是八道河村民與神鬼溝通,祈求去病治邪的習俗。
2.“打清醮”時間
“打清醮”習俗并不像其他習俗一樣每年或間隔幾年有固定的時間舉行。八道河舉行“打清醮”的時間是在村子遇到不順的時候,有時一年舉行一次,有時幾年甚至十幾年舉行一次。八道河最近一次舉行“打清醮”的時間是在2003年。每次“打清醮”的時間要延續五天。
3.“打清醮”參與者
“打清醮”是民間自發組織進行的,全村的人都需參與,無論大人小孩都要遵守活動期間的各項禁忌與規則。“打清醮”儀式之前村民推選村中十個成年男性作為此次活動的帶頭人,稱為會首,再從十人中推選一位總會首,統籌活動開展;另外,還需要邀請一位先生主持“打清醮”,這位先生可以是本村人也可以是外村人,先生所需要的助手由其自己召集。
二、“打清醮”儀式過程
第一天:先生選定一戶人家在其屋堂屋內設主壇,一般是總會首家。主壇供有諸神和孤魂野鬼的排位,各神鬼主要安放位置:觀音(以及其他大神)掛堂屋,灶神掛灶房,哼哈二將安門口,孤魂于門外。主壇上的香火在活動期間不能斷,休息時間要在當天最后一次點香時告訴諸神。主壇設定后,先生請圣、嚴禁,請圣即請天上的大神,如如來佛、釋迦牟尼、觀音大士、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天神,以及先生已經過世的師傅等,請圣時先生要念“請圣科”;嚴禁就是參加此活動的人進行行為自律和衛生自凈等,比如從這天開始全村人吃素等約俗,嚴禁時先生要念“嚴禁科”。設壇后先生和會首們給每家發一道符章貼在家神的右邊,每戶人家還要用一個米碗和一個生雞蛋供在家神上,家神上還供著酒藥、茶葉、鹽巴等。請下諸神和孤魂后,先生念“獻齋科”給諸神和孤魂,以安頓(安慰)他們。晚上休息時間時,先生要念“停駕科”,請諸神和孤魂休息。
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先生像第一天一樣念“請圣科”、“嚴禁科”。早飯時潑水飯安慰灶神和孤魂,敲木魚獻齋經,主要是《觀音經》《彌陀經》《五品經》《地藏經》《大乘經》。念完經后,先生和會首們到溪邊去取水,取水時要念“請水科”,敲鑼、鐃、鈸,會首們用茶壺盛水拎回。到家后,把家中主壇上供的清水換成新取的,此外,先生喝的水、廚房煮飯的水等都要去溪邊取。晚上時,和前一天晚上一樣,先生念“停駕科”請諸神和孤魂休息。
第三天:法師及其幫手分兩隊人馬,一隊和前兩天一樣在主壇念經,另一部分則到每家每戶安慰灶神。在主壇念經的一隊,先生依前兩天一樣請神、嚴禁,然后敲木魚獻齋經;到各家各戶安灶神的一隊敲著鑼、鐃、鈸等響器挨家挨戶地進行活動,先生每到一戶人家安灶神時都要念這么一段咒語:志心歸命禮,一切恭敬,獻禮常駐三寶,焚香供養,午齋安慰功德;誠信供養監齋使者,汝海大神,東廚司命,灶王府君,灶公灶母,灶子灶孫,灶家盡屬,一切圣君,惟愿不違本誓,憐憫有情,光降香壇,午齋安慰功德。
第四天:早上先生依舊請圣,嚴禁,獻齋經,會首們買來紙錢做“孤魂包”,“孤魂包”是燒給每個孤魂的,為了避免孤魂們爭搶,在每個“孤魂包”上寫著每個孤魂的名字,一個孤魂要燒120個包。此時燒的包是燒給那些在打清酵區域范圍內枉死,或沒超度過的孤魂野鬼,儀式在晚上12點進行。給孤魂燒包之前要在當天晚上的十二點前設好道臺,道臺包括先生臺和孤魂臺,孤魂臺置于先生臺對面,兩臺之間用1.2丈布搭橋。先生臺要用三張方桌疊起,在最高的桌子上放一張椅子;孤魂臺的搭法和法師臺一樣,并把孤魂的排位放在椅子上。法事進行時,先生先在道臺下念“遣磨科”請天神保佑法事的順利進行,請完神后先生坐到先生臺的椅子上給孤魂發包。先生每念一個孤魂的名字,下面的人就把該孤魂的包燒掉,燒包時還要潑水飯,一直到把所列的孤魂的名字都念完,把包燒完,才算把所有的孤魂都送完,今天的活動才結束。孤魂送走后,當天不可再動響器。
第五天:早上依舊請神、嚴禁、獻齋經,然后先生拿著龍船到各家各戶去收家神上供的雞蛋、米、符章等東西,把這些東西放于龍船內,然后在附近有水的地方把龍船燒掉,把米和雞蛋丟掉。收完整個村子時法師就用草反搓繩子攔于進村子的路口,表明此區域的邪鬼被驅除在外,區域內已無不干凈的東西。至此,”打清醮”的所有儀式進行完畢。
三、“打清醮”習俗的文化意義
“打清醮”是一項驅邪治鬼,祈求安樂的民俗活動,這項習俗的存在根源在于當地村民對神仙、靈魂的信仰。八道河村民相信,天上有各種各樣的神,各司其職,維護天地間的安寧,一旦人間的某些行為觸犯其禁忌,神仙就會降災于人間,只有舉行儀式安撫神仙,人間才能恢復安寧。另外,八道河村民認為人死后靈魂不滅,或上天堂或下地獄或投胎轉世,如果一個人死后過得不好,他的靈魂就會纏住那些他生前認識的或不認識的而運氣較差的人,使那些人遭遇各種不順,從而讓那些人通過各種儀式安撫他們的靈魂。所以,八道河的村民在遭遇到諸多不順時就認為是神鬼在作怪,只有通過儀式才能安撫。從某種程度來說,村子遭遇不順會使村民從心里產生恐懼,擔心災難降臨在自己身上,而舉行“打清醮”與其說是驅邪治鬼不如說是村民心理治療的一種行為。八道河村民認為“打清醮”可以安撫作亂的神鬼,這樣他們就不會纏著自己,這是一種心理暗示,可以達到心理治療的效果。
作者簡介:李炳芳(1988-),女,漢族,廣西防城人,貴州民族大學2013級碩士研究生,民族學專業,文化遺產研究方向。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白族民間傳統醫藥文化調查研究”(12XMZ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