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冰
摘要: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促使城市規模的擴大。工業生產、空調的使用、汽車尾氣等人類生活生產活動向空氣中排放大量污染物,造成城市空氣污染的日益嚴重。空氣污染影響城市功能的發揮,威脅人類的生存健康和破壞生態平衡。本文根據城市空氣污染的特征及原因,探討適合城市發展的空氣污染防治對策,為人類的生存、城市的發展提供保障。
關鍵詞:空氣質量;空氣污染;防治對策
產業革命帶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帶來嚴重的空氣污染,石油和煤等燃料燃燒后向空氣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大氣污染物,造成環境問題及人類心肺疾病和呼吸系統等健康問題。部分國家和地區對大氣污染的末端治理擴展到對污染反應機理、污染源頭控制、污染原因分析等領域,對大氣污染進行預防控制措施。
一、城市環境質量
客觀的了解和認識城市空氣質量的變化,對于正確的制定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協調產業配置、優化產業結構、確保城市與環境的持續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根據空氣污染的現狀,制定合理的空氣污染指數模型,實現對城市空氣質量的評價和分析。
1、空氣質量指數的概念
空氣質量指數(Air Quality Index,簡稱AQI)是定量描述空氣質量狀況的無量綱指數。針對單項污染物的還規定了空氣質量分指數。參與空氣質量評價的主要污染物為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六項。
2、大氣污染物分類
①氣溶膠狀態污染物包括粉塵、霧、降塵、煙液滴、飄塵、懸浮物等;②氣體狀態污染物包括以二氧化硫為主的硫氧化合物、以二氧化氮為主的氮氧化合物、以二氧化碳為主的碳氧化合物、碳、氫結合的碳氫化合物等。
3、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
①燃料燃燒:現階段能源的使用多為石油和煤為主,燃燒后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②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粉塵、碳氫化合物、鹵素化物等多種污染物。③交通運輸中的汽車尾氣排放,產生苯并芘、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二氧化碳、含鉛污染物等污染物,部分污染物排放到大氣中經過陽光照射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光化學煙霧,是二次污染物的主要來源之一。④保溫及制冷行業:各種制冷設備及保溫隔熱工作中,大量使用氯氟烴工質進行制冷與發泡保溫,向大氣中排放氯氟烴污染物,對臭氧層造成嚴重的破壞。⑤日常的高層建筑、工業建筑內使用的中央空調,生活用空調、冰箱的普及,含氟污染物向空氣中大量排放造成溫室效應等。
二、城市空氣污染防治對策
1、生態建設理念要突出明確
生態建設主要是對受人為活動干擾和破壞的生態系統進行生態恢復和重建,根據生態學原理進行的人工設計,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手段,充分發揮生態系統的自然規律,是建設理念的升華和環境意識的覺醒。在生態建設的理念要求下實現、人與自然與城市的有機融合,形成社會和諧、生態良性循環、經濟高效的互惠共生結構。
根據城市的發展開展生態背景分析、區域生態調查,并根據生態調查的可靠數據和分析結果,設定自然敏感區、限制區、發展區、保護區、增長容量來確保城市生態背景的穩定。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建設的法律法規,在城市建設的布局、規劃、建設和管理中應用生態城市建設理念,實現治理環境空氣污染的長效發展機制。
2、實現能源結構的調整,促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工業污染是諸多城市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部分城市的發展依托雄厚的工業基礎,但工業污染的嚴重性要求城市必須對重污染企業進行處理,強制要求企業利用高新技術對生產原材料、生產設備、生產工藝流程進行革新,大力推行清潔生產技術減少單位產值自然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確保污染物的排放符合國家的排放標準。政府大力支持第三產業或與空氣環境污染關聯度小的行業,應用政策傾斜和扶持,提高行業裝配水平和技術裝配水平,發展產品的縱深加工,促使產業的升級和規模擴大,為城市經濟增產提供保障。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嚴格執行環保標準和產業政策,優化能源消耗結構,推進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建立完善的清潔生產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制定清潔生產的規劃布局,有計劃有步驟的推行清潔生產模式。
3、實現交通管制,實現清潔燃料的推廣
城市交通的網絡化、高速公路的網絡化發展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便利,大量汽車的使用造成了嚴重的汽車尾氣污染,政府可以和交通部門根據城市道路的通行要求制定詳細的交通管制措施,在環境空氣污染嚴重的地區及城市主要交通干道的周圍限制污染嚴重的特種類型或型號的車輛通行。針對交通流量大的城市,可以適當的進行車牌號限制上路。加大公共交通系統的建設,構建快速、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網絡,提升公共交通工具的服務品質,化被動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為主動。積極研發清潔燃料和清潔燃料的應用交通工具,促進清潔能源的使用,降低汽車尾氣類空氣污染。
4、種植綠色植物
種植綠色植物可以在污染物散播過程中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濃度。通過試驗及現場調查的方法找尋具有高效修復能力的綠化植物,要求植物可以有效的吸收過量的污染氣體,通過積累轉移等生產過程實現消耗并對自身沒有傷害。政府推廣實驗室進行超量積累植物生態、生理、生物化學研究,對富集能力強的植物進行大面積優化培育。在城市的規劃建設中將綠色植物的種植合理進行布局規劃,保證綠色植物的覆蓋率不低于國家的建設標準。
結束語:
城市的空氣質量對城市的功能實現及社會發展及人們的生活狀況、健康狀況意義重要,需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教育,讓公民切實了解空氣污染的危害,增強公眾的綠色環保意識。政府將治理措施和防治措施結合,實現城市的生態化發展,提高城市的空氣質量,為城市的綠色發展提供保障,建設綠色生態宜居城市,增加豐富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管華,陳沛云,宮少燕,張大麗. 河南省城市空氣質量特征與污染防治對策[J]. 地域研究與開發,2005,02:125-128.
[2]張麗. 中國主要城市空氣質量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D].華北水利水電大學,2013.
[3]賈美玲. 中衛市沙坡頭區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及污染防治對策[J]. 科技視界,2012,28:36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