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浩
(長春工程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眾所周知,水同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源,然而水資源在自然界是有限的,水資源短缺是全球所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000 億立方米,占全球水資源總量的6%,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水資源非常少,是高度缺水的國家之一[1]。在我國660 座城市中有400 多座缺水,110 座嚴重缺水。在水資源短缺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同時國家也采取相應措施來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因此大力推行節水措施,利用先進節水設備有效開展節水工作勢在必行。
隨著國內各地高校的發展,學校內人數不斷增加,高校的用水量勢必會增加,高校衛生間內的用水在高校用水率中占較大的比例,如何在不影響高校學生生活質量的情形下節約用水是人們需要關注的問題。通過在吉林省各高校的實地調研,我們發現,其中80%的高校都存在用水方法不科學,造成浪費的現象。
2.1 超壓出流造成流量的隱形浪費。這種水資源的浪費為設備不能智能控制水壓,而將水壓控制權交給教師和學生,學生不能正確控制水壓,造成水資源浪費的現象。目前絕大部分的高校教師和學生不了解水壓與浪費水資源之間的關系。由于各方條件的限制,這種浪費水資源的現象普遍存在于各高校[2]。
2.2 衛生器具落后,浪費水嚴重。高校的部分設施比較陳舊,這些設備沒有應用節水設計方案,這意味著高校教師和學生每使用一次這種設備就會浪費一次水資源。比如據統計,一所高校每天要應用大便槽設備168 次,意味著每天高校的教師和學生都浪費了168 次水資源。[3]。而且,有些衛生器具管件陳舊,有跑、冒、滴、漏現象,因此水資源浪費很嚴重。
2.3 公共浴室水浪費嚴重。高校的公共浴室通常會應用淋浴設施,高校師生使用淋浴設施時會先調施淋浴的溫度,在調試的過程中就會浪費水資源。而且很多人在搓澡和打香皂時不關閥門,這種無時間和水量限制的洗浴方式造成很大的水資源浪費。
該次研究節約用水的策略,就是回收學生浪費掉的淋浴水及盥洗水,這些水可用來清洗廁所,使水資源被二次使用。目前長春工程學院設計了一套雜排水回收系統,該系統的應用描述如圖1。
該系統把淋浴水與盥洗水與廁所水箱連接起來,人們入廁時,啟動用水開關,便使用淋浴水與盥洗水沖廁所。沖廁水箱根據不同的廁所形式而定,這套雜排水回收利用裝置雖然簡單卻很實用。
3.1 高位節水箱的安裝。高校部分衛生間仍然是溝槽式隔斷蹲位,溝槽較長(一般4-6 個蹲位),沖廁時需水量大并且要有足夠的沖力,根據實際情況需要,針對此類衛生間安裝高位節水箱。高位節水箱有效容積為42 升,利用虹吸原理瞬間將儲蓄水抽走沖廁。該節水箱充分利用上層樓雜排水,裝水容量大,瞬間沖水力量足以達到沖廁需求。
3.2 獨立蹲位節水沖廁裝置的安裝。現在高校衛生間多采用獨立蹲位式,基于此,我們依舊利用雜排水沖廁,對已有的高位節水箱加以改進,將沖廁水箱有效容積縮小為16.2升,在其上面加一分流水箱,使上層雜排水較為均勻的流入各個水箱。本套裝置既不改變原有沖廁設備,又能充分利用優質雜排水。
3.3 智能節水沖廁系統控制儀的安裝。現有的高校男士小便池多采用長流水沖洗設備或紅外感應式設備沖洗,造成不同程度水資源的浪費。因此,針對此類情況,安裝一套智能節水沖廁系統控制儀,該儀器能夠實現手動沖廁和定時定量自動沖廁,既能滿足沖廁要求又能實現節水節能的愿望。
教師和學生節水意識差和衛生沖洗設備不節水是高校水資源浪費的主要原因。雖然目前相關的部門提出了我們可用的水資源正在減少,為了我們可持續生存,必須節約用水,然而如果不能給出一套合理的節約用水的措施,節約用水的口號便不能落實。該套節水設計就是一套具有實用性的節水設施,據調查數據顯示,安裝以上節水器具后,水資源利用率達到80%以上,這種設施能夠不影響教師及學生的生活質量,又能讓教師和學生在生活中無形的節約水資源,這是一套極為使用的節水器具。這套節水器具還能成為高校節水設計的示范,讓高校的教師和學生共同思考,如何才能夠優化生活設施,有效節約水資源。節水裝置的大規模使用也會帶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社會發展。
針對我國水資源緊缺的現狀,作為城市用水大戶的大學校園節約用水勢在必行。改善校園用水現狀一方面是在為節約水資源做貢獻,另一方面也節約了高校的財政支出。如果要讓高校形成一個環保的氛圍、減少高校運營的成本、提高高校運營的效率,高校相關的部門要盡量使用節水設備,并且讓教師和學生在應用這些設備時擁有節水的意識,教師和學生受到節水思想的影響,慢慢會形成環保的思維觀點、珍惜目前已有的水資源、應用節能的方法應用水資源。當高校的教師和學生共同節約水資源時,我們便能夠節省下大量的水資源。
[1]李馨嫣,王蓓,高校衛生間節水裝置設計分析,設計實踐(DESIGN PRACTICE).
[2]張娟,淺談校園節水方案與節水設備的安裝,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年第1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