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文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胃腸內科,吉林長春138000)
老年急性缺血性腸炎的臨床特點及治療
楊慶文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胃腸內科,吉林長春138000)
目的:探究老年急性缺血性腸炎患者的臨床特征,觀察其治療效果.方法:選擇2010-12/2013-12于我院就診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腸炎患者50例,積極給予原發病治療,并在此基礎上加以中藥保留灌腸治療.分析患者轉歸.結果:治療后,患者腹痛、腹脹、腹瀉、血便等臨床表現以及白細胞減少,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老年急性缺血性腸炎患者臨床特點進行分析,有利于更好開展治療工作.急性缺血性腸炎主要針對患者原發病開展積極治療,同時結合中藥灌腸治療可有效促進患者癥狀改善,提高治愈率,值得推廣.
老年急性缺血性腸炎;臨床特點;治療
老年患者出現急性缺血性腸炎主要是因為腸壁血流灌注差,導致患者出現缺血性的腸道損傷情況,從而出現腸壁營養障礙.患者全身循環動力異常,出現腸系膜血管病變,或者局部以及全身疾病所導致的腸壁缺血等情況,都可以導致急性缺血性腸炎的出現.本研究對老年急性缺血性腸炎患者進行臨床特征分析,并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探究與分析,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12/2013-12于我院就診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腸炎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簽署知情同意書.年齡65~82(平均78.4±0.4)歲.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均符合缺血性結腸炎的診斷標準[1-2].對全部患者都進行B超檢查,B超顯示結腸壁局限性增厚腫脹,且和病變的部位相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積極進行原發疾病治療.入院確診后均采用禁食、甲硝唑、靜脈輸液、腸道休息、廣譜抗生素、復方丹參片和血管擴張劑等措施.出現腹瀉現象的患者給予次碳酸鉍劑和思密達等腸道黏膜的保護劑;出現惡心嘔吐現象的患者給予胃腸動力藥物以及止嘔吐藥物;出現結腸脹氣的患者給予經鼻飼管抽氣減壓以及腸管排氣減壓治療[3].同時給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組方藥物包括:干姜、陳皮、黨參各20 g,山藥15 g,蓮子肉12 g,扁豆、白術各10 g,烏梅9 g,甘草6 g,細辛5 g,八味錫類散1 g.水煎后取藥液150 mL,在患者排尿排便后進行灌腸,并保留藥液1 h以上.
1.3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患者一般資料和治療結果等相關數據均需錄入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處理時患者年齡、腹痛緩解時間等計量資料用t檢驗,性別和臨床表現,治愈情況等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方檢驗,P<0.05時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患者臨床表現的比較 治療后,患者腹痛、腹脹、腹瀉、血便等臨床表現以及白細胞減少,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治療前后患者臨床表現比較 [n=50,n(%)]
2.2 患者轉歸 50例患者中,其中48例患者治療后痊愈出院,治愈率為96.0%.腹痛緩解時間為2~7(平均3.1±0.3)d.腸鏡下潰瘍、糜爛愈合、腸黏膜水腫等病變問題基本消失.剩余2例患者中,1例患有冠心病,1例患有糖尿病,均因腸系膜下動脈血流明顯減慢及血栓形成閉塞,導致出現腹膜炎、腹腔腹水等病變,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就要進行急診手術,切除壞死腸段.
缺血性腸炎是結腸血流灌注減少或中斷,致使腸壁發生缺血性改變.腸壁缺血主要分為動脈流入阻塞、回流阻塞及灌注不足三方面因素所造成的腸道病變.老年患者出現缺血性結腸炎跟其本身的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疾病和肝病等有很大的聯系[4-5].因為腸道黏膜對缺氧和缺血有極為敏感的反應,因此在缺血出現后,黏膜出現出血和壞死,首先出現水腫,然后是黏膜脫落,最后會出現黏膜潰瘍.這個時候需要迅速恢復腸道血液供應,那么黏膜病變以及臨床體征可以在短期內恢復正常,這是缺血性腸炎區別于其他非特異性腸病和炎癥的關鍵之處.本疾病發病的特點是患者年齡比較大,且出現劇烈的腹痛現象,可以用選擇性腸系膜血管造影進行檢查和診斷,檢出率比較高.尤其是臨床癥狀為典型的先劇烈腹痛,后大便出血的患者,應先進行仔細檢查,以避免誤診,選擇合適治療方法.
本研究中,對5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腸炎患者采取原發病積極治療,并給予對癥處理,同時輔以中藥保留灌腸治療.中藥保留灌腸能使藥物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吸收效果較好,同時可避免口服中藥對胃腸道的不良刺激.經過治療,患者轉歸良好,治愈率達到96.0%,患者腹瀉、腹脹、腹痛、便血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僅有2例因腸系膜下動脈血流明顯減慢及血栓形成閉塞,導致出現腹膜炎、腹腔腹水等病變,此類情況選擇急診手術治療[4-5].
綜上所述,對老年急性缺血性腸炎患者臨床特點進行分析,有利于更好開展治療工作.急性缺血性腸炎主要應針對患者原發病開展積極治療,同時結合中藥灌腸治療可有效促進患者癥狀改善,提高治愈率,值得推廣.
[1]劉春燕.缺血性腸炎的內鏡特點及臨床分析[J].浙江實用醫學,2009,14(4):296,329.
[2]藺培東,吳金貴.急性缺血性腸炎48例臨床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0,39(3):374-375.
[3]徐法貞,周愛軍,胡 云,等.急性缺血性腸炎臨床診治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7):103-104.
[4]饒官華,鄒尤寶,韋樹理.老年人急性缺血性腸炎32例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2010,31(17):2659-2660.
[5]喻曉燕.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與尿微量蛋白水平變化的臨床研究[D].昆明:昆明醫學院,2009:49-51.
R574
A
2095-6894(2015)05-016-02
2015-04-02;接受日期:2015-04-12
楊慶文.碩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胃腸病臨床及內鏡治療.Tel:0438-3122464 E-mail:5641861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