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文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河南平頂山467000)
腹腔鏡下全直腸系膜切除術聯合新輔助治療中低位直腸癌的臨床效果
孫建文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河南平頂山467000)
目的:探討腹腔鏡下全直腸系膜切除術聯合新輔助治療中低位直腸癌的臨床效果.方法:對60例中低位直腸癌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給予對照組腹腔鏡下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新輔助治療,然后對效果進行比較.結果:實驗組新輔助治療后TNM分期有顯著改善,CEA、CA19-9、CA242和CA724等腫瘤標志物的水平都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實驗組的無癌細胞切除率和保肛率都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腹腔鏡下全直腸系膜切除術聯合新輔助治療中低位直腸癌效果顯著,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直腸腫瘤;新輔助治療;全直腸系膜切除術
臨床上,中低位直腸癌是指腫瘤下緣距離肛緣小于11 cm的直腸癌,發生率達到75%[1].腹腔鏡下全系膜切除術是治療的有效方法,可以降低腫瘤分期、提高腫瘤的切除率和保肛率.但是,由于周圍器官的結構限制,會引發病灶清掃效果差,有研究表明聯合新輔助治療中低位直腸癌,效果優于治療前,因此,本研究對60例中低位直腸癌患者進行分析,具體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4-01/2015-01我院收治的中低位直腸癌患者60例進行分組研究.患者在手術進行之前均經過直腸內鏡和組織活檢檢查被診斷為直腸癌.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新輔助治療 ①放療,在手術進行前,應用直線加速器進行分割放療,一次1.8 Gy,一周進行5次.②化療,在進行放療的同時進行化療,第1日靜脈滴注奧沙利鉑100 mg/m2,第1~5日靜脈滴注亞葉酸鈣200 mg/m2,氟尿嘧啶500 mg/m2,一個治療周期是3周,共進行2個周期,在輔助治療后6周左右行腹腔鏡下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
1.2.2 腹腔鏡下全直腸系膜切除術 首先進行淋巴結清掃,根據手術過程中的具體情況選擇末端回腸進行預造瘺.實驗組14例進行腹會陰聯合切除術,16例進行低位或者超低位切除術;對照組中10例行腹會陰聯合切除術,20例進行低位或者超低位切除術.
1.3 觀察指標 ①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腫瘤直徑;②新輔助治療前后 TNM分期;③CEA、CA19-9、CA242和CA724等腫瘤標志物;④不良反應;⑤切緣無癌細胞切除率和保肛率.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資料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處理,所有的計量資料均采用±s表示.統計處理采用χ2和t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和腫瘤直徑無顯著差異(P>0.05,表1).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n=30,±s)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n=30,±s)
組別 手術時間(min) 腫瘤直徑(cm) 住院時間(d)實驗組 193.2±28.1 5.4±1.2 12.4±2.1對照組 197.5±29.8 5.2±1.1 13.1±2.5
2.2 實驗組新輔助治療前后TNM分期比較 治療后,實驗組的TNM分期都優于治療前,特別是Ⅰ期和Ⅲ期顯著優于治療前,前后比較差異顯著(P<0.05,表2).

表2 實驗組新輔助治療前后TNM分期的比較 [n(%)]
2.3 實驗組新輔助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治療后,實驗組的腫瘤標志物的水平均顯著高于治療前,前后比較差異顯著(P<0.05,表3).
表3 實驗組新輔助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aP<0.05 vs治療前.
觀察時間 CEA(μg/L)CA19-9(U/mL)CA242(U/mL)CA724(U/mL)治療前 4.5±1.2 69.5±17.1 57.8±13.9 6.5±1.5治療后 1.8±0.9a36.2±11.2a24.8±10.6a3.4±0.4a
R735.3
A
2095-6894(2015)05-049-02
2015-04-12;接受日期:2015-04-25
孫建文.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肛腸.Tel:0735-4975270 E-mail:sjw88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