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芝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中蒙醫院影像科內蒙古呼倫貝爾021400)
探討16排螺旋高分辨CT在肺部細微病變的診斷分析
魏秀芝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中蒙醫院影像科內蒙古呼倫貝爾021400)
目的:探討16排螺旋高分辨CT在肺部細微病變的診斷價值.方法:選取2013-11/2014-11來我院診治的肺部細微病變患者4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4例,均行16排螺旋高分辨CT掃描和常規CT掃描,由兩位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對影像學結果進行主觀評價.結果:16層螺旋CT和常規CT在磨玻璃狀陰影、氣腔狀實變影、蜂窩狀影、肺氣腫和肺大泡的滿意度比較中差異不顯著(P>0.05),在微結節影、線狀影、細網格狀影、牽張性支氣管擴張征的滿意度比較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16排螺旋高分辨CT對肺部細微病變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16排螺旋CT;高分辨率;肺部細微病變;診斷價值
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是于1985年Zcrhouni提出并由May完善的掃描技術,其主要被廣泛應用于肺實質及間質病變的研究,通過優化顯示肺的細微結構,從而得以在肺小葉的水平基礎上進行肺部疾病的研究[1].該技術主要包括薄的掃描層厚和高空間頻率算法重建兩個方面,因具有良好的空間分辨率,且能清晰顯示肺組織的細微結構,被公認為是肺部細微病變的理想診斷方法.近幾年,臨床上對16排螺旋高分辨CT與常規CT掃描技術在肺部細微病變的診斷研究報道較少.由此,本研究探討了16排螺旋高分辨CT在肺部細微病變的診斷價值,并與常規CT作比較,現對其進行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11/2014-11來我院就診的肺部細微病變患者48例,全部病例經臨床癥狀或病理學檢查確診.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齡17~65(平均34.5±2.4)歲;肺氣腫18例,肺嗜酸性肉芽腫16例,淋巴管肌瘤病者14例.
1.2 方法 選擇美國GE公司生產的BrihtSpeed 16層螺旋CT掃描儀,參數設置:層厚1 mm,層距10 mm,電壓120 kV,電流120 mA,掃描時間0.5 s,掃描FOV 350 mm;常規 CT設備選擇采用 GE Sytcc 3000CT機,參數設置:層厚1 mm,層距10 mm,電壓120 kV,電流130 mA,掃描時間3 s,掃描FOV 350 mm.
觀察組行16層螺旋高分辨CT掃描,采用標準算法進行重建;對照組行常規CT掃描,采用估算法進行重建.兩組的圖像都通過肺窗顯示,寬窗為1 000~1 500 HU,窗位為600~700 HU.圖像分析由兩位資深影像學醫師閱片,當結果不同時由兩位醫師共同閱片達到一致時來決定.對肺部細微病變的CT征象包括:①肺部高密度影,包括氣腔狀的肺部實質影、磨玻璃狀密度增高影以及微結節影;②肺氣腫影和肺大泡影;③線樣影,包括蜂窩狀影、細網格狀影及牽張性細支氣管擴張影[2].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數據包對本研究收集的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來表示,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單位以率(%)表示,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6層螺旋CT和常規CT在磨玻璃狀陰影、氣腔狀實變影、蜂窩狀影、肺氣腫和肺大泡的滿意度比較中差異不顯著(P>0.05),在微結節影、線狀影、細網格狀影、牽張性支氣管擴張征的滿意度比較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CT影像滿意度比較 [n(%)]
肺部細微病變的疾病類型及病因較多,且大多疾病在臨床癥狀和體征上都很相似,其在X線胸片、胸部CT影像學上表現也是極為相似的,主要表現為大小不等的片狀、蜂窩狀、網格狀、結節狀等多種影像表現[3].但有些疾病在X線胸片上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
隨著 CT掃描技術的快速發展,高分辨 CT(HRCT)在臨床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16排多層螺旋CT是與多排探測器相結合的一種成像技術,可以實現多個層面3D成像,與單層螺旋CT相比,具有掃速度快、空間分辨率高等優勢[4].本研究對16排多層螺旋CT和常規CT兩種方法在肺部細胞病變中的診斷價值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在磨玻璃狀陰影、氣腔狀實變影、蜂窩狀影、肺氣腫和肺大泡的滿意度比較中差異不顯著,但在微結節影、線狀影、細網格狀影、牽張性支氣管擴張征的滿意度比較中差異顯著.結果表明,16排多層螺旋CT對肺部細胞病變的診斷價值要優于常規CT.國外學者研究HRCT與MRP(多平面重建)在診斷支氣管擴張中的臨床應用,結果顯示HRCT與 MRP相結合檢查的檢出率可達到100%,而單獨應用HRCT的檢出率為96.00%[5].綜上所述,HRCT成像技術可提高肺部細微病變的診斷率,16排螺旋CT具有良好的優勢,既能提高肺部HRCT的掃描速度,也可以獲得高質量的圖像,在肺部細微病變診斷中具有良好的診斷價值.
[1]常紅生,張永林,張建偉,等.兔煤塵肺各期高分辨率CT與肺巨噬細胞含量的相關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2,12(12):1566-1568.
[2]王代兵,羅紅峰.腎移植術后肺部機遇性感染臨床及CT征象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7):77.
[3]李 艷,蘆運生,郭 濴,等.高分辨率CT在結締組織病所致肺間質病變診斷中的作用[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25(12):1214-1215.
[4]鄒紅群,李 松,李全康,等.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機遇性感染性疾病CT影像學特征及診斷[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78-80.
[5]王會蘋,張 寬.新生兒肺透明膜病X線平片與CT診斷結果對照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0,2(5):448-450.
2.4 不良反應 研究顯示,實驗組18例出現不良反應,主要的有惡心、嘔吐、腹瀉、輕度手足綜合征和骨髓抑制現象等.
2.5 兩組患者切緣無癌細胞切除率和保肛率比較
實驗組的無癌細胞切除率和保肛率都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腹腔鏡下全直腸系膜切除是指將直腸和周圍的系膜看做一個整體被切除,并保證被切除的樣本邊緣是陰性的;新輔助治療可進一步提高中低位直腸癌的保肛率,是輔助治療中低位直腸癌的主要方向.目前,手術方式聯合新輔助治療直腸癌是一種有效的方式,特別是在手術前給予新輔助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這主要是因為手術前進行新輔助治療可有效縮小腫瘤的大小,降低分期,使原來不能根除的腫瘤得到根治.
本研究對60例中低位直腸癌患者進行分組治療,實驗組TNM分期有顯著改善,這主要是因為新輔助治療為手術的進行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同時,對手術過程中誘發的腫瘤轉移起到了抑制作用,在手術過程中腫瘤組織一般處于缺氧狀態,術前進行新輔助治療可以起到輻射增敏的效果[3].實驗組的無癌細胞切除率和保肛率都顯著高于對照組.綜上所述,腹腔鏡下全直腸系膜切除術聯合新輔助治療中低位直腸癌,可以在手術前達到腫瘤降期的效果,并提高無癌細胞切除率和保肛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柴宇嘯,曲興龍,王奕靜,等.同步新輔助放化療聯合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中低位局部進展期直腸癌的臨床研究[J].腫瘤,2011,31(7):658-661.
[2]汪建平,饒本強.直腸癌新輔助放化療完全緩解后的處理策略[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0,13(12):948-950.
[3]譚瑋麟,王明亮,鄭民華.直腸癌的新輔助治療[J].臨床外科雜志,2011,19(1):57-59.
R445
A
2095-6894(2015)05-050-02
2015-04-04;接受日期:2015-04-18
魏秀芝.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造影.Tel:0470-8201208 E-mail:26275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