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榮,于明洲
(1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中醫院,山東濰坊262400;2山東省昌樂縣朱劉街道衛生院,山東濰坊262404)
支氣管擴張合并支氣管哮喘24例臨床分析
于春榮1,于明洲2
(1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中醫院,山東濰坊262400;2山東省昌樂縣朱劉街道衛生院,山東濰坊262404)
目的:分析支氣管擴張合并支氣管哮喘病例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呼吸科收治的24例支氣管擴張合并支氣管哮喘病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2例,其中對照組在常規抗感染、止咳的基礎上增加靜脈滴注含25%硫酸鎂的10%葡萄糖溶液;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增加含甲強龍的(每100 mL含40 mg甲強龍)5%葡萄糖注射液靜滴;參考哮喘控制測試量表評分標準,分析其臨床療效.結果:依據哮喘控制測試量表評分標準,兩組治療前、后的癥狀評分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上,觀察組(91.67%)明顯高于對照組(83.33%),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1.16,P<0.05).結論:支氣管擴張合并支氣管哮喘發作進展快,在常規吸氧、抗感染及止咳治療基礎上加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控制病情進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支氣管;擴張;哮喘;療效
支氣管擴張(支擴)是指近端中等大小支氣管受管壁肌肉和彈性成分的破壞,導致其管腔形成異常的、不可逆性擴張,病變進展可導致阻塞性通氣障礙、彌散性功能障礙,且可能導致低氧血癥.該病與哮喘是呼吸系統的常見病,但支氣管擴張合并支氣管哮喘病例在臨床上較為少見[1].本研究選取我院呼吸科收治的支氣管擴張合并支氣管哮喘患者24例,對其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02/2014-02我院呼吸科收治的24例支氣管擴張合并支氣管哮喘病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齡36~56(平均46.5±8.5)歲;臨床體征以X線攝影遠端支氣管形成氣液平面,咳嗽、咳痰、呼吸急促、呼氣延長、發作性喘息、胸悶及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加重為特征.臨床診斷符合我國制定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哮喘診斷標準[2],排除肺部結核、肝腎功能障礙、心臟疾病等其他臟器系統疾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2例,采用不同治療方法,分析其臨床療效,兩組在臨床資料、性別、年齡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在常規抗感染、止咳基礎上增加靜脈滴注含25%硫酸鎂的10%葡萄糖溶液100 mg/(kg·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增加含甲強龍(每100 mL含40 mg甲強龍)的5%葡萄糖注射液靜滴,12 h/次,2次/d.
1.3 療效標準 兩組患者療效評價標準[3-4]:哮喘控制采用2005年美國胸科學會制定的哮喘控制測試量表進行評定,總分為25分,評分小于20分為哮喘未控制,評分為20~24分為控制良好,評分為25分為哮喘完全控制.臨床療效評價標準,顯效: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起效時間小于3 d;有效:喘息、呼吸困難及咳嗽等癥狀明顯減輕,起效時間4~6 d;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且有加重跡象,起效時間7 d以上.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接受不同的藥物及方法治療,結果顯示哮喘控制平均評分觀察組治療前(15±2.5)分,治療后(23±1.5)分;對照組治療前(16±2.0)分,治療后(17±2.5)分,治療后哮喘控制結果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分析比較 (n=12)
支氣管擴張合并支氣管哮喘是呼吸系統疾病中變態反應性疾病的一種,是由多種免疫細胞分別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痙攣和反應性增加的疾病,可引起反復發作性的咳嗽、咯痰、喘息、氣急、胸悶等臨床癥狀,常被認為哮喘合并肺感染[5].在臨床治療上常采用抗感染、止咳及排痰等藥物治療,而忽視哮喘方面的治療,尤其哮喘造成的氣道狹窄所致痰液引流不暢,加重支氣管擴張,使抗生素治療感染的臨床效果不明顯.目前研究認為支氣管擴張合并支氣管哮喘機制可能為:①支氣管擴張導致支氣管細菌易于生長繁殖,增加了氣道的不穩定性,細菌和真菌感染易引發哮喘;②哮喘發作患者因氣道纖毛清除能力下降,同時氣道梗阻易使患者支氣管感染合并支氣管哮喘,進一步加重哮喘發作[6].基于以上機理,本研究中對照組病例治療在常規抗感染、止咳基礎上增加靜脈滴注含25%硫酸鎂的10%葡萄糖溶液;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增加含甲強龍(每100 mL含40 mg甲強龍)的5%葡萄糖注射液靜滴注.其中硫酸鎂可激活腺苷酸環化酶,也和糖皮質激素作用一樣具有抑制肥大細胞釋放介質,舒張支氣管平滑肌,激活低下的β受體功能,抑制神經肌肉興奮性,降低支氣管平滑肌緊張度,解除毛細血管與小動脈因缺氧所致的痙攣,有效改善感染,緩解咳嗽、氣促等哮喘發作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總有效率觀察組(91.67%)明顯高于對照組(83.33%),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1.16,P<0.05).因此,支氣管擴張合并支氣管哮喘的治療在常規吸氧、抗感染及止咳基礎上加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1]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2005:64.
[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診斷、治療和管理方案)[J/CD].中華哮喘雜志:電子版,2008,2(1):3-13.
[3]彭 丹,侯 欣.支氣管擴張合并支氣管哮喘32例臨床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7):810-811.
[4]蕭柏薔,李龍蕓.協和呼吸病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5:66-67.
[5]底勝峰,張 莉.分析支氣管擴張合并哮喘的臨床特點及治療[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3(12):21-22.
[6]楊寶峰.藥理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96-398.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15)
本次接受治療的兩組患者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口唇干裂、皮膚干燥瘙癢等,在接受治療早期該不良反應特別明顯,可通過服用維生素E或者外用止癢軟膏等來緩解其臨床癥狀.部分患者有肝功能異常、血脂升高等,減少阿維A劑量后其不良反應逐漸緩解并恢復正常.
本研究中接受常規西醫藥物方案治療的A組患者,其臨床治療效果相對于聯合川芎嗪治療的B組患者差很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從本研究中我們可知,對泛發性膿皰型銀屑患者在制定治療方案時,除了常規藥物外還可與中藥川芎嗪聯合,不但臨床效果令人滿意,且患者發生不良反應事件概率可明顯降低,安全高效,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姜海燕,方 栩.泛發性膿皰性銀屑病相關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皮膚性病學分冊,2004,30(5):297-299.
[2]Ferrándiz C,Bordas X,Garcia-Patos V,et al.Prevalence of psoriasis in Spain(Epiderma Project:phase)[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11,15(1):20-23.
[3]李亞萍,甘小艷,肖 嶸,等.成人急性泛發性膿皰性銀屑病32例臨床分析[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4,33(6):351-352.
R562.2
A
2095-6894(2015)05-104-02
2015-03-17;接受日期:2015-04-05
于春榮.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神經內科.E-mail:13206264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