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慶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中醫院內科,河南商水466100)
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慢性心力衰竭58例的效果分析
李 慶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中醫院內科,河南商水466100)
目的:探討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實施中西醫結合方案治療的臨床價值.方法:將2013-05/2015-01到我院治療的5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例納入研究,并通過隨機對照法均分成兩組,對照組29例根據常規西醫標準用藥,觀察組29例選擇中西醫結合方案治療.連續施治4周后,對兩組對象的臨床效果、心功能改善情況進行評估和比較.結果:觀察組實施治療后的臨床總有效率達93.1%(27/29),相比對照組的72.4%(21/29)明顯提高,有統計學意義(P<0.05).施治前,兩組對象的CO、SV及LVEF等心功能指標值基本接近,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施治后,兩組各項指標水平均出現變化,且觀察組各項指標的平均值相比對照組增高更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選擇中西醫結合方案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救治,可有效減輕患者癥狀,促進其心功能恢復,值得在臨床加強普及.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西醫結合方案;臨床價值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種心臟循環功能紊亂癥候群,也是多種心臟病不斷進展導致的最終結果.其致病率與致死率相當高,且易與室性心律失常合并發作,對患者的生理健康甚至生命均有很大危害.有資料統計,目前慢性心力衰竭在國內35歲以上群體的患病率約占1.1%~1.5%,存活者保守估計近400萬,其中5年存活率不到35%[1].早期有效的臨床施治對防治本病、提高患者預后質量十分關鍵.本研究選擇中西醫結合方案對29例老年患者展開治療,同時與根據純西醫標準治療者進行比較分析,取得較理想的試驗結果,現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5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例收錄自2013-05/2015-01,患者均經我院影像學檢查后證實病情,與《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中醫心病診斷療效標準與用藥規范》中相應的判斷指南相符合[2].患者中男32例,女26例;年齡60~73(中位64.3±2.9)歲;病程1~12年(中位4.3±1.4)年;心功能評級Ⅲ~Ⅳ級.全體患者在入組前均已簽署研究知情文件,無患者合并肝腎重癥、精神異常、肺心病或擴張型心肌病,且患者對研究涉及的藥物無過敏反應等情況.通過隨機對照法將研究對象均分成兩組,組間一般數據諸如中位年齡、性別等比較均相仿(P>0.05),符合統計要求.
1.2 方法 對照組29例根據常規西醫標準用藥,主要有強心、利尿、心血管擴張、調節酸堿與水電解質平衡及對癥支持等系列治療.觀察組29例在西醫標準治療的前提下,選擇我院自擬中藥心衰方(丹參20 g,人參、五味子、澤瀉、石菖蒲、竹茹、麥冬、川芎和半夏各10 g,大棗2枚)治療,每日水煎1劑,藥汁取300 mL,于早晚餐前各服用1次.隨證加減:①胸悶氣短甚者,給予郁金、麥冬和五味子加減;②心悸失眠甚者,給予茯神和炒酸棗仁加減;③惡寒久病者,去半夏,加桂枝和附子治療.
兩組療程同為4周,施治期間停用其他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的藥物.
1.3 療效標準 觀察兩組對象施治后的心功能改善情況,主要測定心輸出量(CO)、每搏輸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數(LVEF)及6 min步行試驗等指標.臨床療效[3]:①顯效:施治后基本無臨床癥狀或體征,且心功能改善超過II級;②有效:施治后癥狀及體征有明顯改善,且心功能恢復I級;③無效:施治后癥狀及體征基本無變化甚至加重,心功能基本無改善.
1.4 統計學處理 通過SPSS17.0軟件處理研究數據,行χ2與t檢驗分別對研究涉及的計數和計量資料進行檢驗,組間數據以[n(%)]和±s描述,最后以P<0.05校準研究數據.
2.1 臨床施治情況 觀察組施治后共27例對象病情得到有效減輕,臨床總有效率達93.1%,相對于對照組的21例(72.4%)而言有明顯提高,且組間數據處理,提示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心功能改善情況 施治前,兩組對象的CO、SV及LVEF等心功能指標值基本接近,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施治后,兩組各項指標水平均出現變化,且觀察組各項指標的平均值相比對照組增高更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1 兩組的臨床施治情況分析 [n=29,n(%)]
表2 兩組的心功能改善情況 (n=29,±s)

表2 兩組的心功能改善情況 (n=29,±s)
aP<0.05 vs本組治療前;cP<0.05 vs對照組治療后.
組別 CO(L/min) SV(mL/次) LVEF(%) 6 min步行試驗(m)觀察組施治前 3.48±1.49 45.73±4.24 46.22±6.47 335±17施治后 5.72±1.29ac 71.55±3.08ac 69.52±4.83ac 376±14ac對照組施治前 3.52±1.53 46.08±4.39 48.25±7.19 335±15施治后 4.48±1.36a 62.34±5.11a 60.17±6.34a 349±14a
慢性心力衰竭通常是因心肌功能不全,局部心肌出現缺血或缺氧狀況,使心肌細胞無法正常代謝,從而造成的一種心血管?。湓诠谛牟』颊咧邢喈敵R姡乙着c多種心臟病合并發作,對患者的生理健康甚至生命構成了巨大影響.目前該病多采取強心、利尿和擴張心血管等藥物組合治療,但純西藥治療效果有限,而且用藥安全性也無保障,極易因此誘發多種并發癥,影響臨床預后.
從祖國中醫角度論治,慢性心力衰竭應隸屬“胸痹”、“怔忡”和“痰飲”等范疇[4],據《素問·痹論》所云,“心主身之血脈”.在外感邪氣時,血脈受侵,脈痹而血瘀,最終內舍于心,致血脈瘀阻、心氣虛乏、津液不調,加上素體脾腎陰虛,最終致病.故中醫臨床施治,蓋以活血祛瘀、健脾固腎、化痰利水為治療原則.我院擬用中藥心衰方中,丹參歸心肝經,具有活血祛瘀、涼血止痛的功效;人參補氣生津、益智安神,與麥冬和五味子同屬生脈飲,有利于益氣復脈、滋陰安神;半夏與竹茹利于燥濕化痰、清熱健脾,對痰飲具有良好功效;而澤瀉具有活血利水之功,川芎可舒經活絡,石菖蒲健脾化痰,幾者可共奏滋陰健脾、燥濕化痰和益氣安神之功.現代藥理學證明,丹參、人參和半夏等藥還具有改善血流動力學,調節心腎供血和消除水腫等作用.在此藥方基礎上隨證加減,同時配合西藥治療,對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癥狀更具療效.本研究中,我們發現觀察組經中西醫結合施治后,其臨床總療效相比對照組有更明顯提高,達到93.1%(P<0.05),且各項心功能指標相比對照組也有更明顯的改善(P<0.05),研究結果與蘇玉國[5]報道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選擇中西醫結合方案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救治,可有效減輕患者癥狀,促進其心功能的恢復,值得在臨床加強普及.
[1]劉小宏.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大家健康,2015,9(2):26.
[2]劉玲玲,苗 陽,王 健,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對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率變異性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2):153-155.
[3]畢 鵬,江 久,蔡仁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療效觀察[J].醫藥前沿,2012,12(12):85-86.
[4]江 武.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48例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6):42.
[5]蘇玉國.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12):1485-1486.
R541.6
A
2095-6894(2015)05-123-02
2015-04-06;接受日期:2015-04-23
李 慶.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高血壓、心力衰竭.Tel:0394-5455329 E-mail:76713460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