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涂 冰,譚 敏,鐘華美,任淑娟
(常德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高職院校專業技能抽考制度的實施,凸顯了教學質量是職業教育的生命線,對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院校內涵建設、形成核心競爭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實施后,引起了全省職業院校的高度重視。以技能抽考標準為指南,以課堂為陣地,將抽考標準有效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大力提高教學質量是落實標準的重中之重。
《湖南省高等職業院校藥學專業技能考試抽查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由我院藥學系牽頭開發,以企業標準為參照,以職業標準為依據,以學生綜合職業能力考試為內容,以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以真實工作項目為載體,具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特色,對促進藥學專業建設與發展、全面提升我省高職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水平和質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研究以我院藥學教學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藥學專業技能抽考標準與課堂教學融合模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順應技能抽考要求。
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已成為社會的共識,“理實結合、工學一體”全方位課程改革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標準》的誕生,正是基于對平時工作的總結、提煉以及不斷更新和升華,因此,技能抽考有一定的教學基礎。但就一貫的教學及測評模式而言,要達到“隨機測評,人人達優”的效果,不論是教師、學生還是學校,都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比如藥物應用技能課程整合了藥理學、藥物商品知識、臨床疾病學、藥學服務等課程知識,《標準》中主要涉及藥品合理使用、用藥指導等方面。在課改中,我們針對知識點進行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從藥理學、藥物商品知識、藥學服務技能3點進行分步掌握、綜合應用的全程深入強化型培養,逐步改進課程設計,實行任務教學,運用多媒體教學、實物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并設計工作情境,進行情境動態教學等。但期末的測評表明,學生的學習成績并不盡如人意,理論考試優良率低于60%,技能考試優良率低于80%,這表明《標準》的要求遠高于我校教學水平。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有效融入技能標準,使學生自覺以標準為綱,促進專業技能掌握很有必要。
技能標準融入課堂教學不外乎3個方面:一是引導學生熟悉課程專業技能抽考要求,明確考試項目及知識點,使學生在學習中有的放矢。二是圍繞技能標準廣泛搜集教學資源,拓展教學思路,創新教學設計;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合理創設工作情境,選擇適宜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落實技能訓練,并在課后實行師生、生生互動,讓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反饋信息,以進一步優化教學設計。三是進行過程性技能考核,在項目實施中對照技能抽考標準進行分步和綜合性考核。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訪問交流、隨堂聽課等方式進行,對象為我院藥學系專業課教師及2009—2013級學生。
我院于2012年正式將《標準》應用于教學。因此,本研究以《標準》的五大模塊為基礎,隨機抽選了藥物制劑技術、藥物應用技能、藥物檢驗技術、中藥炮制技術、藥品營銷技術5門課程,以2009—2013級5個年級藥品營銷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對比研究,并通過訪談了解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收獲和需求。同時與相關專業教師進行溝通并隨堂聽課,了解其課堂運用技能抽考標準的情況及教學體會。
2.3.1 考試成績比較(見表1)
2.3.2 學生專業技能培養評價 訪談發現,學生易接受多媒體教學,但認為教學速度過快,沒時間做筆記,且信息量較大,希望教學盡量與教材一致。很多學生樂于在課堂中演示PPT、作主題介紹或角色扮演,但對藥物應用技能課堂上頻繁的角色扮演感到疲倦;同時,由于學生制作的PPT不夠生動、演示呆板,教學效果差。學生對實地調研、野外考察非常感興趣,中藥炮制技術課程不僅在課堂提供了真實的標本,還有完備的操作條件讓學生動手訓練,課后發放的實物標本可以讓學生隨時復習,所以學生普遍收獲很大,希望能有去藥店、藥廠實地考察、一試身手的機會,能將課堂搬到工作地點,教師設置更多真實的工作情境,使他們有更多機會鍛煉。很多學生較關注課程學習重點及教師組織協調能力。

表1 2009—2013級學生考試成績比較(分)
調研發現,成績優異的學生在實習期間熟悉崗位快,能很好地適應工作;而在校表現一般的學生往往都要經歷至少一個月的適應期。2009級、2010級學生普遍對中藥知識掌握較好,對西藥較陌生;而2010級以后的學生則差異不明顯;很多學生能夠很快適應崗位工作,其中2011級有學生在某民辦醫院招聘中戰勝6名藥學本科生,順利勝出,院方評價其檢驗技能扎實。分析我院畢業生就業情況,發現從事藥品營銷終端崗位工作的人數逐年增多,這體現了藥品營銷課程的教學成果。
2.3.3 教師評價 專業技能抽考對教學是壓力也是促進,自《標準》實施以來,教師在教學中自覺比對標準,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各課程教學設計統計結果顯示,情景模擬教學法的使用率為30%,任務教學法為60%,演講式教學法為5%,引導文教學法為1%。
此外,這5門專業課程均申請了課改,通過教師頂崗培訓、與企業合作調研等設計教學任務,使教學與崗位密切結合,力求學生零距離上崗。但在實施中,教師感覺學生數量多,教學任務重,實訓工具準備不到位,無法滿足學生操作需求。同時,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課前預習和布置的任務也不能保質保量完成,從而影響課堂實施。而且,技能抽考需要一定的人員和資源準備,在平日教學中沒有多余的課時實施,且教師技能抽考標準應用經驗缺乏。
技能標準反映了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成果,有力地促進了教學質量提高。技能標準與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探索的過程,需要整個教學體系的通力配合,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教學目標、內容、過程、方法、評價及教學資源整合等環節,是教與學的事前規劃,是獲得良好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保障。有效的教學設計要把職業技能、職業素養與知識目標相結合,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和完善,以培養高技能職業人才。因此,為提高教學設計能力,專業教師可以進行集體備課、規范化操作演示,確定統一技能標準;在授課中選擇最優教學方法,不斷提煉教學重點,做到講授主題鮮明、訓練充分、考核細致、職業化突出,在教學設計中有效融入技能抽考標準。
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對開拓師生視野、增強課堂生動性和趣味性、豐富學生崗位經驗非常必要。因此,應重視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不斷加強校企合作,開發校本教材。野外實習、藥店參觀、藥廠見習、與行業成功人士或畢業生交流訪談等都是豐富教學資源的有效途徑;此外,網絡也可以豐富教學組織形式、及時反饋教學信息。
技能標準全程化涉及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教材選擇、教學設計、專業競賽、班級活動、頂崗實習等多個方面。全體師生都要以與時俱進的心態,不斷優化、改進教學,以技能抽考標準為指南,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