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撥開歷史發展的層層煙霧,民歌這一音樂盛宴中的璀璨明珠一直綻放著耀眼的光芒。而陜北民歌憑借其辨識度高等優勢在地方高校音樂教學中備受推崇,高校音樂教學工作屬于一項系統的工程,教師和有關工作人員要想能夠提升關于陜北民歌的運用和重視力度,就要能夠從根本上把握陜北民歌的風格特征,在演唱過程中充分吸收各種原生態的技巧,做好民歌的傳承以及發展,為當前音樂教學提供更多的能源和養料支持。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學 ?陜北民歌 ?傳承 ?發展
在世界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影響下,民族聲樂作為我國音樂發展的主要構成要素也獲得了顯著的進步。尤其是高等院校聲樂藝術教學在探索和研究過程中,通過吸收本民族聲樂基礎,借鑒國外較為優秀的聲樂理論,讓高校音樂教育理論體系實現不斷完善。在文化多元化的當今社會,傳統民族聲樂藝術備受關注,政府有關部門對于陜北民歌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給予了一定的保護和推廣。而越來越多的地方高校在音樂教學中開始對陜北民歌進行傳承以及使用,并獲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陜北民歌簡介
陜北民歌在經過重新演繹和編曲之后綻放出更多的縣里光彩,其產生于黃土高原,在西北地區廣為流傳,從其表現內容來分析,陜北民歌和山地地區的人文地理和社會風俗存在直接的關系,也是該區域民俗和歷史的集中反映。從陜北民歌題材來分析,其包括風土人情、天文地理等多種不同的題材,其內容較為豐富和廣泛,受到陜北獨特地貌和風俗的影響,陜北民歌在表現手法和審美意識方面獨具特色,例如:很多人們較為熟知的陜北民歌都集中反映了該區域民眾的風俗習慣。《走西口》反映的就是該地區民眾積極開拓新環境、與民運作斗爭的精神,陜北民歌包含很多題材,其中人們較為熟悉的愛情民歌流傳較為廣泛,包括:《掛紅燈》《十三里鋪》等。
二、高校音樂教學中對陜北民歌的傳承以及發展
當前我國高校音樂教學中的重點就是對中國傳統民族音樂進行發展以及繼承,音樂教師和其他相關教育工作者要能夠綜合衡量傳統核對現代的關系,對中國傳統音樂所具有的獨特魅力進行研究,并思考怎樣將民族音樂和當前藝術形式充分結合在一起。陜北民歌因為具有較高的辨識度,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運用較為普遍,在電視以及其他選秀節目的推廣下,陜北民歌影響范圍不斷擴大,并得到了較為顯著的重視。
上世紀之前,我國高校聲樂教學重點是研究專業民族唱法、學習西方美聲唱法等。到了21世紀之后,受到原生態民歌逐漸發展的影響.其傳唱度逐漸廣泛,很多學者從原生態的角度對傳統民歌的發展開始重視,陜北民歌憑借其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以及較為獨特的唱腔獲得了更多群眾的喜愛和支持。例如:信天游選擇低腔和平腔共用的唱腔方式,并伴有泛音和假音,演唱者使用豪邁和奔放的曲調來對深遠悠長的意境進行表現,歌曲扣人心弦。因為信天游夠歌詞中存在較多的口語和方言,從而給人營造一種自然親切的感受,不同區域的信天游受到地理、風俗、人情世故的影響,具有不同的韻味和風格。陜北民歌中還具有一種風格相對獨特的曲子,也就是秧歌。秧歌有著較為紅火與熱烈的場面,伴有鑼鼓和嗩吶,分為多種不同的類型,受到時代變遷的影響,很多秧歌種類已經減少,但是,這種活動依然在陜北地區中廣為流傳。
陜北民歌和當今時代發展背景結合的較為緊密,很多作品都集中反映了陜北人民在不同時代背景下所具有的風貌。建國之前大都為相對優秀的革命歌曲,這類作品在當今社會都有著較高的傳唱度,并被很多高校納入到聲樂作品教學中進行演繹以及分析。上世紀90年代,陜北民歌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地位較為重要,《蘭蘭花》等作品在藝術表演中廣為流傳,但是演唱者沒有綜合運用陜北方言,從而導致其藝術感染力受到影響。
當前,地方高校在音樂教學中已經意識到原生態民族聲樂演唱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原生態演唱技法進行表演,這種較為強烈的地域風格特征以及民族特點的演唱風格屬于純真的一種藝術表現。聲樂教學和其他教學不同,這類教學活動的實踐性較為強烈,并且獲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當前教學活動中依然對演唱者的技術能力過度重視,從而導致音樂作品所具有的獨特內涵受到忽視。
三、結語
陜北民歌作為我國音樂盛宴中的一盤主要美味佳肴,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扮演著較為重要的角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引導學生重視方言的運用,從根本上縮短專業民族聲樂和民間傳統音樂的距離,把握音樂民族風格。在選擇演唱方法時要能夠加大對原生態演唱技巧的運用,做好傳統民族歌唱藝術的繼承,從而保證優秀的民族藝術得到弘揚。
基金項目:
本文為特色化聲學教學的實踐與探索,項目編號:JG1511。
參考文獻:
[1]米卓.文化導入與體系改革:多維視域下的陜北民歌教學探究[J].藝術教育,2015,(04).
[2]米卓.傳承民歌經典,弘揚傳統文化——淺議當前高校中的陜北民歌教學[J].音樂天地,2015,(04).
[3]任潔玉.西安音樂學院開設"陜北民歌演唱方向"的可行性分析[J].音樂天地,2013,(12).
[4]閆敏.基于地域音樂文化傳承的陜西高校藝術教育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4,(07).
[5]吳珊.高校音樂專業對地方民間音樂傳承發展的作用[J].黃河之聲,2013,(10).
作者簡介:
楊婷,陜西省榆林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