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做好政務信息工作
政務信息工作在行政機關事業單位的行政事務(文秘)的日常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優質、高效的信息不僅是本部門本單位為經濟發展科學有效作為、展示風采的重要平臺,也是與其他部門單位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相互促進、相互借鑒、相互學習的載體和重要渠道,更是提供參謀咨詢,服務領導決策的重要手段。要做好政務信息工作,需要在思想上對其有正確的認識,從采集—加工—報送等幾個環節加以把握,更好地發揮信息宣傳的有效性、宏觀性、建設性作用。本文就如何做好政務信息工作,將從四個方面加以淺析和探討。
政務信息;服務;采集;決策溝通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闭招畔⑹歉黝惞珯嗔C構與社會公眾溝通的橋梁,為暢通政府與民間對話渠道提供了必要的保證。及時、高效、正確的信息,一方面對領導的日常決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在客觀上起到“延伸”領導聽力、“擴展”領導視力的作用,使領導能夠真正了解“民間疾苦聲”,對科學決策、民主管理和政策落實都具有極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向社會公眾宣傳和解讀政府和單位的政策,對社會輿論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推動政府與社會間的相互了解,促進社會和諧。因此,政務信息工作要增強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切實重視和加強信息宣傳工作,抓住為宣傳本級政府或單位做了什么;為解決重點、熱點、難點問題做了什么;為基層開展工作做了什么。以此來確立信息工作的思路和重點。
采集,是信息編發的基礎,能否快速、高效地采集到準確的信息,是一篇信息是否具有價值的前提條件。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新矛盾、新問題日益突出,新思路、新對策也不斷涌現,這既為收集整理各類信息提供了新的機遇,也對行政事務(文秘)人員篩選有效信息提出了新的挑戰。信息采集要在“新、深、精、快、準、好”等方面下功夫,增強信息前瞻性、針對性、時效性、準確性和客觀性,搶前抓早、快速反應、便捷運轉。這就要求行政事務(文秘)人員在采集信息中兼顧廣度和深度。廣度是要具有開闊的視野,善于站在全局和宏觀的高度,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及時反映各地各部門對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緊緊圍繞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事項,及時反映改革發展中發現的突出問題;緊緊圍繞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及時反映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升信息服務的全面性。深度是要深入挖掘加工信息,要站位準確,從客觀公正的角度出發,分析研判采集的信息的價值。要結合本部門本單位的工作實際,通過比較、分析,從紛繁復雜的信息網絡中提取出具有參考意義和應用價值的信息。在篩選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對大量零散、孤立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提煉,加強深層次分析,剖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從體制、機制和管理層面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建議。通過這些問題抓得準、情況歸納好、分析說理透、觀點立意新的“高端產品”,為各級領導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同時也成為展示本部門、本單位的工作成果,擴大工作效應的重要途徑和有效載體。
質量是信息的生命線,一則好的信息,要在選題、寫作角度和文字方面下工夫。選好切入點,才能以小見大,以點帶面,突出信息的針對性和務實性;反之,如果選題過大,容易出現泛泛而談、內容空洞、大而不當。在信息的寫作角度上,要秉持客觀公正,防止受限于工作本位思維,僅從自身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反映情況,以偏概全,忽視實際情況和服務對象的感受。要積極拓寬工作思路,跳出工作本位思維的藩籬,注重換位思考和理論提升。同時,要增強對信息的語言提煉,多用群眾樸實語言,多用精煉簡短語言,做到真情實事,言簡意賅,切實增強信息的可讀性。
信息報送是將信息由發信者報送到受信者的過程,要確保信息報送的及時、有效,防止信息滯后,需要做好以下三點:一是建立長效的政務信息報送機制,可以通過簡報、要情等載體,定期將收集的信息進行報送。二是處理好政務信息報送的保密工作,認真貫徹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有關保密審查的規定,正確把握好政務信息“公開”與“保密”的內在聯系,提高保密意識。三是暢通緊急報送信道,保證重大、緊急事件信息報送的及時、迅速,以便領導在第一時間了解事態發展,迅速作出應對決策。要建立對突發事件信息報送的責任追究,對因了解不及時、不準確而遲報、漏報、錯報,導致貽誤處理時機,造成事態進一步擴大或發生次生事故的,視情節輕重進行處理。
在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文秘)人員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政務信息的重要性,牢固樹立服務意識,不斷錘煉信息工作技能,溝通民情民聲,勇于盡職盡責,把政務信息工作融入到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發展中去,這樣,才能使政務信息真正成為領導干部的有效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