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民用航空飛行校驗中心 孟憲嶺
培植法治思維 以法治方式提升辦公室工作的規范化水平
文/中國民用航空飛行校驗中心 孟憲嶺
本文結合辦公室工作實際,論述了以法治思維培育為抓手,提升辦公室工作規范化水平的具體要求。包括:樹立規則至上思維;樹立程序優先思維;樹立權力制約思維;樹立利益保護思維;樹立職責“必須為”思維。
辦公室;法治思維;培育
當前,全面推進法治建設,既是國家和社會大環境所倡,也是單位面臨的新形勢所需。法治方式和行為始于法治思維,來源于以規則至上、程序優先、權力控制、權益保障等為主要內涵等法治思維。辦公室因其協調上下、溝通內外的獨特位置,參與政務、管理事務、提供服務的特殊職能,“管家”“助手”“雜役”的獨特角色,在本部門培育法治思維,根植法治精神,培養法治工作行為,既可以在單位內部帶頭樹新風、立新標、出新貌,又可以提高辦公室人員的法治素養和整體工作水平,提升工作規范性、嚴謹性、科學性。因此,以法治思維培育為抓手,對開創辦公室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理論指導意義和現實價值。
法治是規則之治,法律在本質上是一種規則,普遍的法治思維一切從講規矩、講規則開始。規則思維要求制定良好的法律,并貫徹它、遵守它。在辦公室工作中,規則至上思維,就是以既定的規章制度為依據,分析問題、處理事情首先想到并始終依據規章制度,而不是一味地靠通融和變通,更不能繞著干和跳著走。當前,不斷轉變作風的大環境要求辦公室工作尤其是會議管理、因公接待等要嚴格遵守好有關的規章規定,并重點做好以下三點:
一是要搭建。以黨和國家有關的規章條例和法律法規為依據,結合本單位實際,系統梳理、審查、修訂辦公室各項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各項規定、辦法、細則等,使之在上位制度的指導下更加周密、完善和嚴謹,更能體現新的法治理念、精神和具體要求,奠定辦公室各項工作依法依規開展的制度基礎。
二是要宣貫。狠抓完善后管理制度的貫徹落實,讓遵章守制觀念滲透到每一個人心中,成為員工的行為準則和職業道德底線。這需要采取多種形式持續不斷地進行宣傳貫徹,既可把各項制度匯編成部門工作手冊,并保持適時修訂,又要培養辦公室員工依據部門手冊開展工作的思維習慣和工作路徑,還可把部門工作手冊在單位內部進行公示,接受全體員工的監督,形成按規則辦事、按制度運轉的倒逼機制和良性壓力氛圍。
三是要獎懲。更好地引導辦公室員工對規則、對制度的敬畏和遵行。辦公室工作規則和管理制度一旦形成,就要在工作中突出其強制性、確定性和權威性,這種特征既來自國家法律法規,也來自本單位對辦公室在內部管理工作上的授權。因此,要把辦公室員工平時的遵章守制表現融入績效考核、職位升降、評先評優、培訓培養等工作環節中,對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強,在工作中能嚴格遵照規章制度、工作規范且原則性強的員工要優先考慮和提攜,對法治精神和理念淡薄、散漫浮漂、自由隨意,拿制度和規則當兒戲的員工,要敢于懲處,善于懲戒。只有很好地樹立起國家法律法規以及單位規章制度的權威,才能讓全體辦公室員工增強對法律和規章的信任信賴,強化對法律和規章的遵守服從,也才能更好地樹立起規則至上的法治思維和工作方式。
法治思維要求重視程序,充分發揮程序的作用。程序具有法定性、公開性和中立性特征,強調問題協商、決策制定、矛盾化解等必須在既定程序內進行,只有經過既定程序作出的判斷決策才合乎法理,具備法定的強制力和執行力。辦公室各項工作尤其是秘書、文書、新聞信息等,遵照程序和流程開展十分必要,有時遵照既定程序比直接完成任務、實現目的還顯得重要。要做到嚴格遵守程序和流程,需要重點做好以下三點:
一是有所信。相信遵守程序和流程是一種良好的工作方式,無論是作為“中樞”部門協調上下左右的各種問題,還是在本部門甚至本單位事務上作出決策,都不可離開既定的程序,相信一切問題、難題總可以在正當程序中取得進展、實現突破。首先在頭腦中樹立起這種相信程序、依賴程序的意識,為開展工作、分析問題、處理問題時使用程序、執行程序鋪設好思想基礎。
二是有所依。信任、依賴程序后,程序和流程本身的科學性、合理性、規范性就顯得十分重要。一般而言,辦公室所轄業務種類繁多,且有一定的專業跨度。各個業務門類有沒有程序和流程,程序和流程全不全、完善不完善、適用不適用,是保障各項工作高質效開展的前提。這就需要辦公室結合各個業務門類所涉及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規則,系統建立起清晰明了、規范順暢、嚴謹嚴密的工作程序和流程,使之與制度緊密銜接,相互支撐,讓程序和流程成為保障辦公室工作順暢運轉的軌道。此外,要根據法治大環境和本單位實際發展變化情況,對程序和流程適時進行修訂完善,保持好與時俱進的品格。
三是有所誡。因其特殊性和敏感性,在處理辦公室事務時省略、越過、忽視、增加、有關工作程序和流程,往往使工作陷入被動,逼入死角,并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對工作中擅作主張、我行我素、越權辦事,先斬后奏,以及重大事項不請示、重大問題不匯報等現象,要給予及時誡勉,或嚴肅批評,或誡勉警示,或果斷懲處,以免擾亂了整個辦公室的工作秩序。要讓辦公室每一名員工都深刻感知到破壞程序、無視流程可能讓辦公室這個團隊付出的成本,對正常工作造成的損耗,對彼此信任、團結的氛圍帶來的傷害。
制定法律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制約權力,防止其恣意妄為。制約思維是一種授權與監督思維,要求制定科學的制度機制,使權力得到制約,使權力行使具有明確邊界,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讓公權力始終置于監督約束之下。辦公室是一個單位的“大管家”,協助領導管理日常事務,協調上下內外各方,掌握著眾多的資源和資產,相對而言擁有一定的“權力”,但也應受到更多監督。要保證辦公室“權力”的正當行使,不滋生“法外特權”,在辦公室工作尤其是秘書、督查督辦、行政管理等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四點:
一是調整好心態。辦公室全體員工要對本部門特殊的工作性質有清醒的認知,既要認識到工作的特殊性和地位的重要性,更要意識到這種性質需要承擔更多的義務和責任,需要接受更多的監督和制約,有權力只是用來保證職責的正常履行,有資源只是用來協調各方更好地圍繞大局形成合力,有特殊的話語權也只是用來更好地參與政務、反映實情、掌握動態。要始終清晰地意識到辦公室權力行使的邊界,調整好心態,始終保持警惕,以免滋生自我特殊意識,徹底摒除“特權”思想。
二是擺正好姿態。行使辦公室權力和職能,要始終保持在規定的路徑和范圍內,嚴格遵照有關規章規定和程序流程開展。要擺正好身位,越位思考更要本位操作,敢于“管家”更要善于“管家”,高調做事更要低調做人。在督查督辦、行政管理等工作上要公正、平等,出以公心,一視同仁,去除例外思想,不得有法外特權。在想問題、辦事務時要盡可能把事情考慮得更周全,把方案設計得更縝密,把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三是建立新常態。辦公室因其位置和職權,要將自己的行為始終置于大家的監督和制度的制約之下,主動為自己建立起“籠子”里用權的新常態。做事要見得了陽光,工作的規范和清廉經得起晾曬,行事要能夠接受評議,工作的公正和嚴謹要經得起監督。為事要保持警惕,善于發現自身的問題并及時糾正。辦事要勤于反省,經常檢視政府采購、牽頭開展的招投標等工作是否有走偏越界行為,是否嚴格遵照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和單位的制度要求。
法治和法律的最終目的是保護人們的正當利益。保護思維要求在思考問題、分析問題、作出決策時,一定要有尊重權利、保護合法利益的意識。辦公室作為一個單位的總協調、總管理部門,管控和協調事務眾多,相關工作會觸及、涉及各種相對人的種種利益,包括服務對象、單位自身、平行部門和本部門員工等,要維護好各方面的正當利益,辦公室各項工作尤其是調查研究、行政管理、安全保衛、政府采購、合同管理、信訪管理以及檔案管理等需要做好以下三點:
一是換位思考,維護好服務對象(業務伙伴)的正當權益。辦公室要扮演好“管家”和“中樞”角色,站在單位全局角度,著眼長遠發展和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正確看待、對待與外部單位和伙伴的關系,公正處事,誠信待人,熱情友善,高效優質,在具體事務的處理上切實維護好對方的正當利益,保護別人的同時發展自己。
二是履職盡責,維護好本單位的正當權益。辦公室要認真承擔好“總管”義務,保持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以單位主人的身份依法依規處理好上下內外的各種事務。在業務往來中不可不精打細算,更不可慷慨爽快,拿本單位利益送人情,為自己牟利,讓單位受損。在日常辦公經費支出上不可疏于管理,手松手寬,造成各種跑冒滴漏,無謂浪費,讓單位運轉低效、成本高企,讓有形利益受到銷蝕。要及時分析有關單位信譽和名聲的輿情形勢,及早應對和管控,善于化被動為主動,善于轉危機為機遇,確保單位無形的品牌和形象不受損害。
三是人本關懷,維護好本部門的正當權益。辦公室承擔了義務,也就有自身的正當權利。要在本部門分管的各項工作上大膽管理,積極主動,在職責職權的邊界內掌握各項工作的主動權和話語權,認真履職盡責就是對本部門權益的最重要的維護。要利用好辦公室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多為本部門員工創造鍛煉、交流、培訓、晉升的機會,讓其工作能力、作風、態度在辦公室的大環境下迅速提升,讓其知識結構、眼界見識、境界追求、自我要求等在辦公室的平臺和舞臺上得到快速更新和升華。維護好了員工的正當權益,也就奠定了辦公室長遠發展的人才基礎,也是維護辦公室的長遠利益。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對行政機關的要求非常明確: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落腳到一個單位的辦公室,單位的規章制度就是其應該遵守的“法”,賦予其的職責就是“法定職責”,對這一職責職能主動、積極、全面去履行,而不能出現不作為、消極、敷衍、慵懶等問題。否則,機關之首出現這種現象,將會在單位內產生廣泛而嚴重的不良影響。要積極作為,需要重點做好以下三點:
一是列好清單,進一步明確職責。界定職責,明確邊界,清楚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具體內涵,是辦公室有所作為的前提。要根據外界形勢和單位需要的變化,主動會同人力資源部門,對辦公室的職責、崗位和人員進行科學測評、合理調整、清晰定位,以便知悉自己的責任,明晰自己的使命,解決因部門權責不清而導致的不作為問題,更好地統一辦公室人員工作方向,調整好自身輕重緩急的工作節奏。
二是詳細公開,主動接受各方監督。有力量的監督一般來自外部,辦公室工作也不例外。職責一旦確定和公開,就是對單位做出嚴肅承諾,承諾能不能很好兌現,自說自話不如接受監督和公議。辦公室各項工作要形成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積極推進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尤其是涉及“八項規定”的有關費用情況的公開。通過公開,更好接受其他部門和全體員工的監督,通過刺激保持一定的壓力,保證自身活力。
三是步調一致,用好各項管理措施。“法”定職責必須為,必須主動為,必須全力為,要成為全體辦公室人員的共識和行動指南,才能真正有所作為,圓滿履職。要加大宣傳、學習和培訓力度,尤其是在辦公室內部,讓內部人員完全掌握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是怠事、失職、瀆職,將要接受什么樣的懲處等,牢記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失職要問責、違法必追究。辦公室領導要摒棄老好人思想,從我做起,以身示范,既要言傳更要身教,敢于碰硬、敢于開先,不怕得罪人,讓辦公室人員找到標桿和旗幟,有所敬有所畏,增強依“法”履職的主動性、自覺性和緊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