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林省雙遼市財政后勤服務中心 劉妍
加快機關后勤保障服務改革推進機關事務管理的規(guī)范運行
文/吉林省雙遼市財政后勤服務中心 劉妍
文章從分析機關行政事務管理與機關后勤保障服務的地位入手,探討機關行政事務管理的發(fā)展與規(guī)范,指出機關后勤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就機關后勤服務保障工作今后的方向展開詳細闡述。
機關行政事務管理;機關后勤保障服務;規(guī)范運行
按照科學發(fā)展觀和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隨著政務工作的不斷提高,事務保障工作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需要通過進一步解放思想,實現工作的新突破。
溫家寶同志對機關事務工作的職能高度概括為“管理、保障、服務”。機關事務是相對于機關政務的概念,機關事務作為機關政務的輔助工作,主要是指所有保障機關正常運轉的事務性管理和服務工作。一方面是文書事務工作,包括文書的起草、整理、發(fā)放、存檔和機關內部活動的組織等;另一方面是生活事務工作,包括安全保衛(wèi)工作、通信工作、后勤保障服務工作等,內容比較廣。機關后勤保障服務工作是黨政機關正常開展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機關事務工作中的一部分,是機關職能運轉的基礎和保障。主要為機關的職能活動服務,以及為從事機關職能活動的成員服務。然而,長期以來,在一些人的頭腦中一直有把機關事務工作等同(或混淆)于機關后勤工作的模糊認識,其結果是降低了機關事務工作的社會地位,影響了事務工作的發(fā)展。因此,科學定位機關事務工作職能勢在必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要明確機關事務工作與機關后勤工作的實質區(qū)別。機關事務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的組成部分,是政府自身建設的重要方面,當前的重點要明確管什么,怎么管。再者提升機關事務管理理念十分重要,機關事務工作所指的行政管理職能必須明確、著力加強,這部分工作不可以并且也不能進行社會化改革。政府職能轉變使機關事務管理部門直接提供后勤服務保障的職能逐漸淡出。
其次,在后勤服務方面,重點要明確服務的項目、內容、標準、質量。其主要職責是以資產管理為核心,以提供物質保障為手段,以保證機關高效有序運轉為目的,是政府自身建設的重要方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發(fā)展完善,機關后勤服務工作可以而且必須進行社會化改革。另外,理順觀念,有利于機關事務工作的改革發(fā)展,而且也促進機關事務工作人才向其它社會行業(yè)的合理流動。今后,以管理科學化、服務社會化、保障法制化為目標,應該是機關事務工作的發(fā)展方向。
機關后勤是黨政機關的一個子系統(tǒng),是從供給制演變過來的。發(fā)展到今天已經不適應形勢的需要,弊端不斷顯現,現狀不盡人意,表現如下:
(一)機構重疊,效益低下。由于計劃經濟體制影響和歷史的沿革,長期以來,把后勤部門當福利事業(yè)來辦,只強調服務保障,大小機關各設一套后勤服務機構,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龐大的后勤服務機構和服務設施,人力物力高投入,加重了政府財政負擔。機關后勤服務自成系統(tǒng),不能集中統(tǒng)一,自我封閉的后勤管理服務體系使得資產流動困難,使許多服務設施、設備閑置,不能充分發(fā)揮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浪費嚴重。同時服務市場也不能接收到機關后勤服務需求的正確信號。
(二)分配上的平均主義,勞動效率和服務質量不高。一是機關后勤部門管理和服務職能不分,在管理中過多依賴行政手段,統(tǒng)得過死,限制了積極性發(fā)揮。二是責、權、利脫節(jié),政府大包大攬,統(tǒng)收統(tǒng)支,職工的貢獻不與經濟利益掛鉤,形成“大鍋飯”的狀況。三是缺少競爭機制。經費上有保障,服務只對機關,無競爭對手,無經營風險,競爭壓力和競爭本能退化。
(三)人員觀念陳舊,年齡老化。由于計劃經濟體制和傳統(tǒng)觀念對后勤工作的影響,在后勤隊伍上,長期以來忽視專業(yè)化、技能化人員的配置,滿足于傳統(tǒng)意義上體力型、服務型后勤,更有把后勤管理部門當作休閑養(yǎng)老的機構,由此造成人員結構年齡老化、文化水平較低,后勤管理的專業(yè)化和服務的技能化要求與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的矛盾,遠遠不能滿足后勤科學化、現代化、專業(yè)化發(fā)展的要求。
機關后勤工作是政府機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機關職能運轉的基礎和保障。這就要求:加速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行政后勤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市場化、商品化、企業(yè)化的后勤服務的轉變。加強工作監(jiān)管,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圍繞國家的中心工作,通過制定法規(guī)、制度,明確科學定位,加強對政府資產、集中采購、基建投資、職務消費、后勤服務、職工福利待遇等事項的管理,優(yōu)化資源配置、降低行政成本、提高保障能力。進一步轉變后勤行政管理職能,加強后勤服務管理機構、管理職能建設,盡快實現機關自辦后勤服務向組織提供后勤服務的轉變;加強后勤行政建設,建立健全機關后勤服務市場準入制度,完善服務標準,加強質量考評,提高服務水平;按照事業(yè)單位分類改革的要求,繼續(xù)推進后勤服務經營單位改革,在妥善處理社會保障問題的同時,開放機關后勤服務市場,推進后勤服務社會化,將機關后勤需要的服務,社會組織能辦的盡量外包由社會專業(yè)機構來辦,具體的后勤服務項目可從市場購買,將后勤服務的組織管理和生產服務相分離。要徹底盤活后勤資產,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按照事業(yè)單位改革的要求和事企分開、機構剝離的原則,采取多種形式轉企改制,或組建國有獨資集團,或改為股份制企業(yè),或拍賣,使其真正成為市場競爭主體和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還應指出的是,為了減弱改革的阻力,財政也應拿出一定資金,幫助解決困難,扶持企業(yè)改革改制,努力使這些企業(yè)走出困境,并達到將這些存量資產盤活增值的目的。另外,還要積極引入市場運營機制,提高現有資源使用效益。機關行政性國有資產是后勤保障的物資基礎,可以引入市場機制,按照盤活存量資產、市場運作的原則,通過引資、入股、合作、租賃、開發(fā)等多種形式的市場運作,挖掘現有資產潛力,促進資源的合理流動,實現資產保值增值,增強后勤經濟實力,提高自身保障能力。比如通過對地處城市成熟地段的機關舊院落加以聯(lián)合開發(fā)改造,不僅可以改善辦公和職工居住條件,而且能取得寶貴的經濟支持,開辟后勤保障工作的新視野。后勤服務社會化作為機關后勤服務改革的一個前沿,可以預見能起到“一舉四得”的作用:一是可以大幅度精簡現有人員,節(jié)約機關大量的人力資源。二是可以達到服務更加專業(yè)化,服務質量上層次。三是服務(或產品)可以獲得較高的性價比。四是可以增強克服困難、提振改革的信心。
創(chuàng)新是推進機關事務發(fā)展的永恒動力,機關行政事務管理以及所包含的機關后勤服務面臨的改革,是我國社會經濟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加快政府向服務型轉變的現實要求,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系統(tǒng)工程,改革的難度大,任務艱巨,必須高度重視,慎重而有序地推進。加快改革步伐,就要著力解決機關事務發(fā)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取得突破,努力構建集中統(tǒng)一、權責明確的管理體制;科學規(guī)范、系統(tǒng)完善的保障制度;市場導向、多元并存的服務機制。集中統(tǒng)一、權責明確管理體制的建立,需有一個較長的過程。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化以及行政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的轉變,借助政府機關向集中統(tǒng)一“大部制”改革的推動,機關行政事務管理工作改革必將進一步深化,并逐步完善,形成保證機關良好工作秩序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