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安 (河北省固安縣中醫院內科門診,河北 固安 0655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6例
李國安 (河北省固安縣中醫院內科門診,河北 固安 065500)
目的: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情況進行探討.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為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實驗組增加無創呼吸機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和比較.結果:實驗組的 PaO2、PaCO2以及SaO2的改善幅度明顯比對照組更大,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合理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臨床特點,做好檢查診斷工作,并采用無創呼吸機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臨床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臨床慢性疾病,病程相對較長,患者在長期缺氧致營養不良、呼吸肌疲勞、痰多粘稠、咳嗽乏力以及肺功能下降等情況下,導致氣道受阻,同時誘發感染、呼吸衰竭以及低氧血癥等并發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晚期患者一般存在呼吸衰竭,治療多以無創呼吸機進行.本院對收治的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分組,實驗組實施無創呼吸機治療,療效理想,安全可靠,詳細臨床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08/2014-08收治的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包括 35例男性患者以及31例女性患者.年齡22~88(平均 55.3±4.2)歲.其中有 5例患者存在肺心病,3例患者存在冠心病,4例患者存在高心病,3例患者存在糖尿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3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的比較上,包括性別、年齡等均相仿,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結合患者一般資料以及肺功能檢測,顯示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實施支氣管舒張劑治療后,FEV1在70%以下,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
1.2.2 呼吸衰竭 患者臨床表現為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的癥狀.實施動脈血氣分析檢查,能夠有效確診呼吸衰竭,同時還能評估患者的病情程度,對氧療、機械通氣的參數設置具有指導價值,同時有利于患者酸堿失衡以及電解質紊亂的糾正.呼吸衰竭動脈血氣診斷標準為:海平面呼吸空氣下,PO2在60 mmHg以下,可合并PCO2>50 mmHg.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般PCO2在50 mmHg以上,即表現為II型呼吸衰竭.
1.3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檢測顯示,有47例患者的WBC在 12×109/L以上,或者在 4×109/L以下;36例患者的NEUR在80%以上;有9例患者的WBC或者 NEUR正常.動脈血氣分析顯示,患者 pH為7.03~7.55,PaO2為5.84~7.46 kPa,PaCO2為1.33~10.72 kPa.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治療,包括抗感染、平喘、糖皮質激素、補液、營養支持、化痰以及對癥治療.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 BiPAP無創呼吸機治療,模式調整為 S/T,經面罩或者鼻罩對患者實施正壓同期治療,參數設置如下:氣道正壓吸氣(IPAP)設置為4~8 cmH2O,氣道正壓呼氣(EPAP)設置為2~3 cmH2O,呼吸頻率控制為每分鐘15~18次.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對通氣時間以及頻率進行控制,連續通氣治療4~6 d,頻率控制為每次1~2 h.
1.5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動脈血氣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和比較,包括血氧張力(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以及血氧飽和度(SaO2).
1.6 統計學處理 采用 SPSS14.0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處理,采用 t檢驗對計量資料進行處理,統計學意義以 P<0.05表示.
治療前,兩組患者 PaO2、PaCO2以及 SaO2均相仿,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的PaO2、SaO2明顯比對照組高,PaCO2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動脈血氣變化情況比較(n=33,±s,mmHg)

表1 兩組患者動脈血氣變化情況比較(n=33,±s,mmHg)
aP<0.05 vs對照組.
組別PaO2PaCO2SaO2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72.1±4.4 82.1±12.4a 51.2±8.7 44.2±5.4a 67.3±17.1 94.8±8.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 1.1 78.0±7.7對照組 72.2±4.0 75.8±10.6 51.1±7.9 49.4±9.9 67.6±1
在臨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呼吸疾病,其特點表現為呼吸道氣流受限,具有不完全可逆性,肺功能出現進行性下降.林文如等[1]在研究中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表現氣道、肺實質以及肺血管慢性炎癥,肺部炎癥細胞含量增加,并激活和釋放炎癥介質,導致肺部受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般合并呼吸衰竭,是晚期的臨床表現.
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治療,無創呼吸機是有效的治療措施.熱西汗·依不拉音等[2]在研究中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氣道阻力較高,呼吸功消耗高,通過持續氣道正壓通氣,能夠有效保持氣道正壓,從而增加肺泡內部壓力以及功能殘氣量,從而降低 PaO2,促進血液中氧的彌散,恢復萎陷的肺泡.機械通氣的同時,配合藥物,還能使呼吸衰竭得到逆轉,對氣道不具有損傷性,對患者說話和進食不會造成影響,不需要實施鎮痛鎮靜治療.BiPAP無創呼吸機是一種經面罩或者鼻罩進行通氣治療的儀器設備,其通過患者自主呼吸觸發,自主呼吸的同時能夠對呼吸進行控制,是一種高流量低壓力系統,具有較好的漏氣補償能力,安全性好,醫療費用低.本研究顯示,實驗組采用無創呼吸機進行治療,動脈血氣分析明顯比對照組理想.
綜上所述,采用無創呼吸機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進行治療,療效理想,值得普及和應用.
[1]林文如,徐曉飛,范洪峰,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呼吸衰竭的診治體會[J].中華全科醫學,2010,8(8):1006-1007.
[2]熱西汗·依不拉音,夏迪亞·夏木西丁.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2,18(33):105-106.
R563.9
A
2095-6894(2015)02-071-02
2014-09-06;接受日期:2014-10-02
李國安.專科,主治中醫師.E-mail:Lgagaxzy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