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霞 (河南省安陽市婦幼保健院,河南 安陽455000)
經腹子宮肌瘤剔除術與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臨床療效比較
李玉霞 (河南省安陽市婦幼保健院,河南 安陽455000)
目的:對比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LM)與開腹子宮肌瘤切除術(OM)的臨床療效情況.方法:選取2013-02/2014-02 LM患者 42例作為治療組,另選取同期 OM患者 42例作為觀察組,對比兩組臨床療效情況.結果: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術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時間更短、術后下床活動時間更早(P<0.01).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 LM治療子宮肌瘤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恢復快、平均住院時間短等優點.
開腹;腹腔鏡;子宮肌瘤;療效
子宮肌瘤屬女性生殖系統常見良性腫瘤.30歲以上女性子宮肌瘤的發生率為20% ~30%[1-2],手術是子宮肌瘤的主要治療方式.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及醫學影像技術的不斷發展,LM因其創傷小、恢復快、出血少等優點,受到越來越多醫師及患者的青睞.在本文中,治療組采用LM,臨床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3-02/2014-02 LM患者42例作為治療組,另選取同期 OM患者 42例作為觀察組.所有患者均符合《婦產科學》相關診斷標準[3].治療組:年齡31~53(平均45.6±5.2)歲;其中14例多發性肌瘤,28例單發性肌瘤,14例肌壁間肌瘤,28例漿膜下肌瘤.對照組:年齡 32~52(平均 45.7± 5.3)歲;其中13例多發性肌瘤,29例單發性肌瘤;13例肌壁間肌瘤,29例漿膜下肌瘤.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具可比性(P>0.05).
1.2 手術方法 對照組采用 OM,根據肌瘤位置、大小及數目,合理決定切口方向及大小.治療組采用LM,具體如下:持續性硬膜外麻醉聯合靜脈麻醉后,協助患者取頭低足高位.常規消毒鋪巾,在患者臍輪下緣或者上緣,沿臍輪走向,做一長 1 cm的弧形切口.插入氣腹針,充2 L左右CO2(直至患者腹壓達到1.87 kPa).將Trocar(1.1 cm)穿刺進腹,然后置入腹腔鏡.在腹腔鏡引導下,盡量避開腹壁血管,在患者左下及右下腹分別作長1 cm及0.5 cm的小切口,然后,將1.1 cm及0.5 cm的 Trocar穿刺進腹.探查患者盆腔臟器是否粘連,子宮肌瘤數目、大小、位置.粘膜下肌瘤:電凝肌瘤蒂部后,直接切除.壁間肌瘤:采用舉宮器沿上、前方向舉起子宮,分離兩側子宮動脈,電凝子宮動脈;然后,切開肌瘤表明最突出部位,分離肌瘤,再采用大抓鉗鉗住肌瘤,并向外側牽拉,邊牽拉邊旋轉,電凝切斷肌瘤、結蹄組織.切下的肌瘤,經電動子宮旋切器旋切后分次取出.縫合肌層,關閉瘤腔,避免形成死腔,采用生理鹽水進行腹腔沖洗,仔細檢查創面,排凈腹腔氣體,縫合腹壁切口.術后,將兩組患者切除組織送病理學檢驗,并常規給予抗生素2~3 d預防感染.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 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量數據以±s表示,組間比較應用 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 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中及術后情況比較 兩組手術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術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時間更短、術后下床活動時間更早(P<0.01,表1).
表1 兩組術中及術后情況比較 (n=42,±s)

表1 兩組術中及術后情況比較 (n=42,±s)
bP<0.01 vs對照組.
組別 術中出血量(mL)手術時間(min)術后下床活動時間(h)住院時間(d)對照組105.4±11.2 92.3±12.8 25.5±3.9 7.6±1.7治療組 82.3±12.6b 99.6±11.5 13.8±3.7b 5.0±1.2b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 1例脂肪液化,患者傷口延期愈合,并發癥發生率為2.38%;治療組2例雙肩酸痛,術后3 d癥狀自行緩解,并發癥
子宮肌瘤屬婦科常見疾病,約占女性生殖系統良性腫瘤的 52%[4].子宮肌瘤是子宮全切的主要原因,嚴重影響女性正常生育及身心健康.子宮肌瘤的常見治療方法包括:射頻治療、介入治療、HIFU治療及手術等;其中,以手術治療最為常見.傳統開腹手術,具有損傷大、恢復慢、出血多的特點;當肌瘤數目較多或者體積較大時,大面積剝離易引起廣泛性盆腔粘連,嚴重影響疾病康復.此外,開腹術后患者腹部常留有瘢痕,不能滿足患者美學要求.近年來,隨微創技術的不斷成熟,微創手術在臨床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
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LM具有以下優點[5]:①切口小,術中出血量少;②術后不留疤痕,可充分滿足患者美學要求;③腹腔干擾及損傷小,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④切口小,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在本文中,對照組采用 OM,治療組采用LM;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術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時間更短、術后下床活動時間更早(P<0.01).
綜上所述,采用LM治療子宮肌瘤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恢復快、平均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李 龍,王月玲.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手術的臨床療效對比[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2,19(4):363-364.
[2]簡江琰.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與經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比較分析[J].吉林醫學,2014,35(19):4257-4258.
[3]Piskun G,Rajpal S.Transumbilical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utilizes no incisions outside the umbilicus[J].J 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A,1999,9(4):361-364.
[4]范凌霞.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工程,2014,22(1):41-42.
[5]董琳琳,孫鶯歌,呂文韜.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32例臨床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1,4(11A):157-158.
R737.33
A
2095-6894(2015)02-073-02
2014-08-31;接受日期:2014-09-25
李玉霞.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婦產科臨床.Tel:0372-3285292 E-mail:562670536@qq.com發生率為 4.76%;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χ2=0.346,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