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兵 (福建省廈門市仙岳醫院,福建 廈門 361012)
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精神病治療前期的影響因素
陳貴兵 (福建省廈門市仙岳醫院,福建 廈門 361012)
目的:分析首發精神分裂患者治療前期的各種影響因素.方法:選取我院 2012/2013收治的 80例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分析,并采用 PANSS量表(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艾森克個性量表、社會指出評定量表等對患者治療前期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和評估.結果:逐步回歸分析表明,患者在服藥期間,病前職業功能水平、起病形式及受教育水平等方面與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前期預后有密切關系.結論: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治療前期的影響因素包括社會、心理、生物等方面因素,通過采取有針對性地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首發精神病分裂癥;精神病治療;前期影響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精神健康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相關調查顯示[1],目前較為常見的精神科疾病主要是精神分裂癥,該疾病的發病原因不明,患者主要表現為思維、情感、認知等方面存在動作不協調等現象,該精神狀況的發生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故對患者進行治療前期干預非常重要.為探討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前期的影響因素,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我院選取2012/2013收治的 80例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分析,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現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我院取 2012/2013收治的 80例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分析,其中男53例,女27例,年齡20~55(平均39.7±10.5)歲,其中59例有精神分裂癥家族史,21例患者無家族史.病程12~18(平均15.3±2.3)個月.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 3版)關于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排除標準:排除具有腦損傷、腦出血等身體疾病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時和出院后均進行隨訪操作,我院選用心理測量專業人員進行病情評估.評估內容: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年齡、性別、學歷水平等方面進行評估;使用PANSS評定量表進行癥狀評定;選用艾森克個性問卷進行調查評價;對患者進行社會支持度評定;對患者選用大體功能評定量表(GAS).患者出院后,進行半年以上隨訪.
1.3 預后情況分析 所有患者進行隨訪后 GAS評分分成預后良好和預后不良的情況,預后良好:患者的病情恢復較佳,評分在60分以上;預后不良:患者的病情預后情況較差,會出現精神分裂復發的現象,評分在60分以下.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 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對影響預后的因素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P<0.05時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隨訪結果顯示 本研究中,80例患者均得到隨訪,其中 GAS評分≥60分共61例(76.25%),顯示回復情況良好,其中 70分以上的共32例(40.00%),60~69分共29例(36.25%).評分50~60分10例(12.5%),顯示患者預后不良且病情癥狀尚存在.評分在50分以下的9例(占11.25%),顯示患者的病情反復,并存在社會功能障礙等情況.
2.2 影響相關因素分析 本研究顯示,患者預后與其年齡、性別、臨床行為和思維方式無密切關系,但與患者的家族史、用藥現象、家屬照顧情況等有密切關系(表1).

表1 影響因素分析 [n(%)]
由表1可知,用藥情況合理、家庭支持情況良好、受教育良好、起病形式突發等患者,其預后情況明顯優于用藥不合理、家庭支持情況較差、受教育較差、起病緩慢等方面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精神分裂癥是常見的精神疾病,該疾病具有易復發的特點,該疾病臨床誘因較多,主要包括:患者家庭存在精神分裂史、患者缺少社會和家人的關懷和幫助等.相關調查顯示,有一部分精神分裂癥患者容易出現復發,其主要原因亦在于此.本研究主要對患者進行臨床資料分析,對治療前期影響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進行歸納總結.經過一系列的調查顯示,影響患者的預后與患者的性別、年齡、行為等情況無密切關系,但與患者的用藥、家庭支持情況、受教育、起病形式等方面有著密切關系[2].
針對這種情況,醫療人員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上,應該注意從上述幾個方面給予治療和護理.分析其原因在于,社會或家庭人員的關懷和支持,并對患者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消除患者的心理負擔,共同面對困難,最終提高生活質量,戰勝疾病.在用藥情況方面,患者有良好的用藥原則,治療依從性較高,一方面能端正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態度,另一方面按時、按療程進行服藥,能更好地履行社會功能,改善患者預后情況.此外,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對其預后也有一定的關系,學歷較高的患者本身所獲得的知識、自制力、修養、心理素質等方面相對較好,這些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患者精神恢復.本研究表明,家庭支持情況較好、受教育水平較高、用藥情況較好的患者,其治療預后良好比率較高,明顯優于情況相反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影響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前期因素較多,針對患者的情況,在臨床治療上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能有效提高療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1]鮑文卿,王衛敏,裴錦飛,等.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我效能的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003):239-240.
[2]翟金田,趙靖平,陳晉東,等.精神分裂癥愚者的家庭負擔研究[J].上海精神醫學,2006,18(4):233-235.
R749.3
A
2095-6894(2015)02-121-02
2014-12-16;接受日期:2015-01-05
陳貴兵.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情感性精神障礙.Tel:0592-5371403 E-mail:hjycg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