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民國時期國民黨的軍民融合式發展

2015-11-26 06:40:54
中國軍轉民 2015年2期
關鍵詞:建設

■ 霍 炬

民國時期國民黨的軍民融合式發展

■ 霍 炬

早在中華民國建國初期,孫中山就對國家經濟建設要兼顧軍事建設給予高度重視,認為要通過提高綜合國力,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他指出,“造巨炮之機器廠,可以改制蒸汽輥壓,以治中國之道路,制裝甲自動車工廠,可以制貨車以輸送中國各地之生貨。凡諸戰爭機器,一一可為和平器具,以開發中國潛在地中之富。”

從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的38年里屬于中國歷史上發生社會巨大變革的時期。伴隨著科學技術及生產力的迅猛發展,武器裝備與機動工具緊密結合,出現了更具威力的機械化兵器,標志著武器裝備由熱兵器時代進入到機械化兵器時代。這一時期的中國軍民融合發展也出現了一些大的變化,具有若干顯著的特點:

一、政府高層重視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協調發展

國民政府高層自孫中山以來,一直重視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協調發展。早在中華民國建國初期,孫中山就對國家經濟建設要兼顧軍事建設給予高度重視,認為要通過提高綜合國力,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他曾指出:“人類要能夠生存。就須有兩件最大的事:第一件是保,第二件是養。保和養兩件大事,是人類天天要做的,保就是保衛,無論是個人或團體或國家,要有自衛的能力,才能生存。”這里的“養就是民生”,他把自衛和民生結合在一起,將“養”和“保”融為一體,認為,只有使全國的軍備、政治、經濟、文化……統籌兼顧,并在自立自強的原則下,把軍事與民生很好地結合起來平衡發展,這樣的國防才能得到鞏固。他強調要把軍事建設與民生,即與國家經濟建設進行通盤考慮,主張軍事或國防建設的方針、原則等應與國家經濟建設的大政方針相統一。他進一步在《國防十年計劃》綱目中指出,“發展國防農業計劃”,并不是在一般民生農業計劃之外,另創國防農業,而是在一般民生農業建設時,要考慮國防的需要。其他行業也是如此。并強調,“各地軍港、要塞、炮臺、航空站之新建設計劃”要考慮軍民兼用。這些宏大深刻的見解,在《實業計劃》中得到進一步闡述,指出,“造巨炮之機器廠,可以改制蒸汽輥壓,以治中國之道路,制裝甲自動車工廠,可以制貨車以輸送中國各地之生貨。凡諸戰爭機器,一一可為和平器具,以開發中國潛在地中之富。”此外,他還強調合理的軍工布局有利于國民經濟與軍事經濟共同發展,主張開發北部邊疆,認為有助于在北方形成一道國防屏障;主張修建鐵路,交通先行,并向邊疆移民、開發礦藏、設立工廠,以此帶動其他工業的發展。孫中山的這一學說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對推動民國當時及隨后的軍民融合發展還具有深遠的實踐意義。

在蔣介石主政后,同樣高度重視經濟與國防建設的協調發展,并進行了全面的規劃。“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后,日本步步緊逼,國民黨的統治受到威脅。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被迫長征,力量削弱。國內外政局的變化促使蔣介石政府更是把主要精力轉移到國內經濟建設尤其是國防建設上來,同時努力促進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協調發展。蔣介石曾說∶“我們要復興國家,完成革命,最切實最急需的工作莫如生產建設、發展國民經濟。”1935年4月蔣介石在貴陽發表談話,提出要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同年12月,在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通過的《確定國民經濟建設實施計劃大綱案》中提出,經濟建設運動的主要目的為“謀國民生活的安定與抵御外侮的國防能力的充實”。可看出,這一時期的經濟建設與前期有所不同,即強調把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以謀求國民生活的安定與抵御外侮的強大國防實力。雖然這一時期從經濟形勢看,1931年世界經濟危機開始波及中國,嚴重打擊了國內的經濟,接連不斷的天災人禍,更加重了對社會經濟的破壞程度。動蕩不安的政治、經濟局勢,使這一時期的經濟建設受到很大影響,但南京國民政府仍然在設法克服一系列的困難,加緊進行經濟與國防建設。其中,國防設計委員會即資源委員會在這一時期統籌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1932年10月初,蔣介石決定組織國防設計委員會即后來的資源委員會。它是民國時期國民政府屬下的一個專門負責工業建設的機構。“九一八”事變后,一些有遠見的愛國人士預料到日本侵略者勢必發動對中國的全面侵略戰爭,紛紛向國民政府獻策建言,大力主張發展工業以強國力,及早進行戰爭準備工作,于是誕生了國防設計委員會。1934年5月前,該委員會先后與其他機關合作,擬訂了《國防軍事建設計劃》、《國防軍備十年計劃》、《國防航空五年計劃》和《兵工整理計劃》,著重于軍事、交通、原料等三方面,加強籌劃臨時應變措施。1935年4月國防設計委員會改名為“資源委員會”,其工作中心也由國防調查與設計,改為創辦并負責指導管理與國防有關的工礦事業建設,委員長仍由蔣介石親兼,實際負責的正副秘書長也還由翁文灝、錢昌照繼續擔任。1935年資源委員會擬定重工業發展五年計劃,分冶金、燃料、化學、機器、電力五個部門,對于加強全國的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統籌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為國民政府經濟備戰中最突出、最重要的部門之一。

當時的翁文灝秘書長與國防設計委員會還提出計劃,對中國特產而世界急需的鎢、銻、錫等與軍事工業直接相關的特種礦產品,實行中央政府統制即統購統銷的對外貿易,以解決軍火及工業建設中設備進口所需外匯資金問題。由于地質專家翁文灝對我國南方錫、鎢、銻、鉬等金屬礦產之成因和分布特點,有相當深入的研究,他以科學家特有的敏銳,對這些稀有金屬在戰爭時期的軍用價值早有注意,認為這些戰略礦產品的需求,一向被認為是世界強國軍事準備的晴雨表。早在20年代就提出過關于華南內生金屬礦床之帶狀分布理論。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就曾全面分析大戰對歐洲各國“各礦供求之大勢”的影響,以及中國礦業在世界經濟中之位置,對于各國之需要可能的供給等等。國防設計委員會成立后,翁文灝對此更加重視,先后派員考察湘、贛兩省銻、鎢產銷情形,提出了《統制全國鎢礦方案》和《鎢銻統制實施綱要》。認為這些礦產存在著亂開濫采現象,而且由于技術水平低,造成資源浪費,大大提高了生產成本,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而其對外貿易的價格又被操縱在駐華洋行手中,國內企業利潤極低,建議由中央政府實施特礦統制,以避免國家特礦產業的崩潰和國家財源的流失。1935年6月,蔣介石指定由翁文灝負責具體主持與德國政府的秘密代表克蘭(Klein)接洽實行中德交換貨物辦法,并由資源委員會負責特礦統制工作,用易貨形式,從德國進口軍事裝備和創辦基本工業所需的機械設備。1936年2月,正式與德方簽訂了《中德信用借款合同》,規定德國向中方提供1億金馬克的信用貸款,用于中方在德購買軍火及機械設備,而中方則以鎢、銻、生絲、豬鬃等農礦品進行償付。1936年初,資源委員會先后在湖南和江西設立了銻礦、鎢礦統制機構,并以蔣介石的名義公布了統制辦法,壟斷了銻、鎢的國內外貿易。

總之,政府高層對經濟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給予了高度關注,尤其在其領導下的資源委員會在軍民融合方面做了許多努力。這一組織自1932年在南京成立至1952年在臺灣撤銷,先后隸屬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本部、軍事委員會、經濟部、行政院。抗日戰爭期間,這一組織在后方大力發展工礦企業,至抗戰勝利后,統領了全國(包括臺灣省)近千家大中型企業,管轄30多萬員工,成為直屬行政院的部會級機構。當時,全國的冶煉、鋼鐵、電力、石油、金屬礦藏開采、煤炭、機械等行業的絕大部分企業都歸于該會領導之下。新中國成立前夕,該會主要負責人又從民族大義出發,領導在大陸的所有企業及其幾十萬員工棄暗投明,積極投身于新中國的經濟建設。資源委員會對于統籌當時全國的經濟與國防建設尤其是促進工業現代化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也為以后新中國的經濟發展與國防建設奠定了重要基礎。

二、在大力發展重化工業為軍工奠定基礎中加強軍民融合

重工業決定著工業的發展水平,而且又是國防建設的基礎,“國家如無重工業,則不可以言國防”。國民政府在國家建設過程中,逐漸認識到大力發展重化工業,可以為軍工事業奠定強大的產業基礎,并使這一領域成為加強軍民融合的中堅力量。

長期以來,國家的重工業一直是近代經濟中最薄弱的一環,也直接影響到國家軍工事業的發展。清朝末年,由于政府財政日趨惡化,軍事保障能力減弱,為軍隊服務的軍工企業逐年萎縮。到了辛亥革命前夕,許多兵工企業因生產經費不足處于半癱瘓狀態。袁世凱的北京政府建立后,為了實現武力統一,從1912年起對軍工企業進行了調整,對各軍工廠生產費用作了認真調查和統計。政府為了保證軍火工業的正常生產,把軍工生產費用納入軍事財政,每年度由陸軍部進行統計,編入預算,上報財政部,從生產費用上保障了軍事工業的發展。這一時期,軍工企業有了較大發展,以軍械工業為列,1913年,工廠增加到23家,資本為12800萬元,平均每個廠家為556. 5萬元,軍械工業在全國工業中所占的比重達到了38.7%。從1912年到1927年,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尤其是與軍事工業相聯系的工業,如采礦、鋼鐵、化工等部門進一步發展。1912年,北京政府設立工商部,負責礦務、工務、商務活功。與此同時,頒布了一些有利于保護工礦業發展的條例和法令,允許人民有開采礦產的權利,鼓勵民間集資開礦,減低了礦稅、土地損失賠償金等。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新辦了一些規模較大的采礦企業,如河北宣化的龍煙鐵礦、臨榆的柳江煤礦、江蘇銅山的賈汪煤礦等。到1927年,全國新開了8處鐵礦,鐵礦石年產量由1918年的147萬噸,增加到1927年的171萬噸。同時期,中國煤炭生產得到蓬勃發展,煤炭產量由1912年的1300萬噸,增加到1927年的2417萬噸。除鐵礦、煤礦外,作為軍事工業重要原料的銅、銻、鎢、鉛、鋅等都有較大增長。采礦業的發展,改變了中國在原材料上完全依賴外國的狀況,而且一些有色金屬礦砂還出口國外。如1916年出口銻礦額達43324噸,總值8700萬元;鎢礦每年出口4000噸以上,年創匯額在100萬海關兩左右。中國化學工業與其它行業相比更顯得落后,從小型制藥廠開始,再發展到酸堿等化學工業。在北京政府時期,中國的化學工業主要集中在天津和上海。在軍事上用途較多的硫酸、硝酸、鹽酸,主要由上海的江蘇藥水廠生產。為了發展中國化學工業,1922年,國人在天津辦了黃海化工研究社,專門研究原材料綜合利用技術。中國鋼鐵、采礦、化工等工業部門的發展,為軍事生產提供了原材料,改善了軍工生產的環境,也促進了軍民融合兩用技術的發展。在創辦軍工廠時,注意吸取以往的教訓,對所要進落后的機器設備進行比較和選擇,注意引進先進技術和生產設備,克服了設備進口的盲目性,大大提高了兵工廠的工藝水平。此外,為了保證進口設備正常運轉,在購進先進機器設備的同時,還不惜重金聘請外國技師,有針對性地引進技術人材。如東三省兵工廠,創辦之初,機器設備、廠房建筑由丹麥文德公司承辦,就專門聘請丹麥工程師負責。后來工廠擴建,從日、德、奧、俄、美等國購進一批設備,東北當局先后用重金聘請這些國家的技術人員30多人,讓他們分別負責設計、制造、機器安裝及配件工具樣板等指導工作。國外技術人才的合理聘用不僅能夠及時解決工廠建設和生產過程中的技術問題,而且節省了開支。這一時期常規兵器的生產規模得到了擴大,品種類型比較豐富,產品也完全近代化,有的開始向現代化發展。常規兵器的大量生產,為軍隊的作戰訓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時,軍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中國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軍民融合發展。

民國27年廣東省國防公債伍圓一枚

國民政府成立后曾擬創辦鋼鐵、機器、化學等工業,但因重工業投資大、盈利慢,到1935年前也未完全付諸實施。為發展經濟,加強國防,國民政府在1935年后開始高度重視重工業的發展。1935年11月,國民黨四屆六次全會提出興辦重工業;國民黨五大通過《請積極發展民營重工業以充實國力案》指出:“為從事經濟建設應速完成重工業”,重工業建設應由“中央予以指導,令各省分別舉辦,以民營為主,或官民合辦,以助成之”。在1937年2月五屆三中全會制訂的五年建設計劃,強調立即舉辦鋼鐵、機器、電力、制酸、煉油等重工業與基本化學工業。1936年南京政府撥重工業建設經費1000萬元,其籌備成立的企業主要有中央鋼鐵廠、江西鎢鐵廠、大冶銅礦、湘潭煤礦、云南錫礦、青海金礦等。由于國民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推動,這一時期的重工業得到一定的發展,大小工廠的建設進展迅速。如中央機器制造廠購買的機器材料1936年底已全部運到,廠房建筑已經完工。中央煉鋼廠、廣東鋼鐵廠也籌劃建立。工廠數量也增加很多,規模得到了擴大。以上海為例,1935—1937年開設了87家機器廠,超過了過去十年的總和。上述這些重化工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軍民兩用技術升級、提高與兩用人才的儲備、培養,豐富、發展了這一時期軍民融合的實踐內容,為取得抗戰的全面勝利奠定了基礎。

三、在抗日戰爭爆發前后重視加強國防工程和交通通訊等設施建設

當孫中山創立中華民國之初就念念不忘國防工程建設。他在《十年國防計劃》一書中,計劃在統一中國后大力進行國防工程建設,專門列出了軍港、要塞、炮臺、航空港之新建設計劃,以鞏固國防。在抗日戰爭前后,中華民族陷入嚴重危機,中日全面戰爭不可避免。為此,國民政府重視加強國防工程以及交通通訊等軍民兩用設施建設,也為戰爭階段的軍民融合式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國防及當時內戰的需要也促使國民政府把交通建設擺在經濟建設的首位。

1926年,在廈門興建的海軍飛機廠,面積達200萬平方英尺,并設有停機坪、辦公樓、修理廠、動力廠、發電站、無線電房、測候室、倉庫、下水碼頭等各項工程,費時4年,耗資巨大。但從總體上看,防止外敵入侵的國防工程建設進展緩慢。國民政府于1932年加快籌劃國防工程的修建,并于10月5日命令軍委會第一廳負責全國要塞的整修工作,限令1935年底以前完工。1932年國民政府公布“鐵道法”,制訂了“國營鐵道于不損主權及利權范圍內得借外資”的原則。同年12月,成立軍委會城塞組,統籌規劃全國國防工程建設。城塞組成立后,一方面指揮各防區工程建設,另一方面派人去發達國家考察,請外國專家進行指導。如邀請德國要塞專家勞威于1933年2月視察了寧、鎮、澄諸要塞,隨后建議以江陰為第一線,購置新式要塞炮,重新加以修整。1935年,國防工程建設全面展開,河北、山東、河南、江浙、湖北、廣東等地均在戰略要地構筑了大批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的國防工程。1938年1月,國民政府成立了武漢衛戍總司令部,并舉行國防工程構筑會議,決定進一步加固擴建工事。在建設過程中,大量征用民工以解軍隊人力不足的矛盾。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四川共征調304個縣的約20萬名民工參加國防工程修建,整修川黔、川鄂、川湘、川陜、川滇等公路,修建機場33個,構筑了防御工事,如黛溪要塞、大巴山脈防御陣地等,對保障戰時軍隊調動及軍需、民用物資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眾多的國防工程中,效果顯著的有虎門要塞,廈門要塞、魯南陣地、南京要塞等,這些工作在很大程度上為中國前期抗戰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交通建設方面,國民政府自建立以來,一直認為,交通是經濟的命脈,“謀國家之建設者,必先致力于交通”,交通建設更是孫中山實業計劃的首要項目。國民政府成立后,即宣布把交通建設作為訓政時期的主要任務,尤其以鐵路建設為重。為此,國民政府成立了鐵道部,孫科任部長。到“九?一八”事變時全國鐵路總長只有15000公里,且多在關外,關內修筑很少,地域分布不平衡且路線不成系統。“九? 一八”后,由于形勢所需,掀起了全國鐵路建設的第二次高潮。1931年5月,蔣介石擬定交通建設五年計劃,規定到1937年完成85000公里鐵路建設任務。1934年又公布了公營鐵道條例和民營鐵路條例,鼓勵省辦、民營商辦鐵道。由于鐵路建設耗資巨大,國民政府為了籌措資金,首先對舊債進行整理,然后舉借新債。如1934年發行六厘英金公債150萬鎊,完成了粵漢鐵路的建設。同年,又發行了玉萍鐵路公債1200萬元及第一期鐵路建設公債1200萬元等。國民政府經過整理鐵路舊債,得到大量的外國貸款,所以鐵路建設順利展開。在1936年至1937年7月的一年半中,南京國民政府共建成鐵路2030公里。與此同時,國民政府又開始了修補重建舊路、建設新路的鐵路建設,包括加固鐵路橋梁、抽換鐵路重軌及枕木、添購機車車輛,增設電線、裝設調度電話,實施軍事訓練、增設防空設施等,在建設過程中促進軍民融合整體水平的提高。到“七?七”事變前夕,這項工作大部分完成,各路載重能力、客貨運輸能力和營業收入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本期修筑的新路主要有,中央與地方合營的浙贛路,省營的杭江路及同蒲路,商辦的江南路和淮南路,因國防軍事原因趕修的蘇嘉路,1933年完成了南京至浦口間的長江渡輪工程,使滬寧路與津浦路相接,便利長江南北的經濟溝通。這些措施對于聯絡公路,使不成系統的各省片段線路互相勾通,以適應國防和國內經濟建設的需要,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1932年12月全國經濟委員會成立公路處,負責督造各省公路的聯絡工程,并決定先從東南各省著手,再推展到西南、西北。1933年完成了蘇、浙、皖三省聯絡公路。并修筑了豫、皖、蘇、鄂、贛、浙、湘七省聯絡公路,到1934年完成路線約13676公里。1934年還修筑了西蘭、西漢公路,隨后又修筑綏遠至新疆、山西,甘肅至新疆,四川至云南等2萬余公里公路,對于西北的軍民融合建設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1937年2月,蔣介石等人又向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提出,今后五年中,鐵路建設“應以國防運輸及溝通經濟中心為原則”,并擬籌款9. 948億元用于鐵路建設。1936年粵漢鐵路全線通車;隴海路寶雞以東至連云港的1075公里鐵路全線通車;1937年同蒲路原平至浦州的663公里鐵路全線通車;1936年7月蘇嘉路通車;1937年10月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

黃埔軍校俱樂部

1931年后,電信事業也有長足的進展,一是九省長途電話的架設,它使蘇、皖、鄂、粵、湘、魯、冀、晉、豫九省大都市及軍事要塞之間建立了直接的電訊聯系;二是國際通信的擴展,國民政府1933年3月開辦上海、莫斯科間直接無線電路,并籌設中英通訊電臺及洛陽國際電臺等,并先后與美、德、蘇、英、日、荷蘭等國訂立無線電通報合同。在民用航空方面,除對原來航線修復整理,重新開航外,還新辟了不少路線,如粵桂閩黔滇五省地方政府于1933年冬合資設立西南航空公司,開辦了廣龍、廣瓊線,以促進西南邊疆的開發與鞏固國防。以上這些建設為國防建設奠定了基礎,也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對加強這一領域的軍民融合建設起到較大作用。

四、以軍用電子技術帶動民用電子工業發展

這一時期國家社會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通常用來衡量經濟發展速度的三項主要指標:工農業總產值,1920年到1930年,年平均遞增1.80%,國民收入遞增1.53%,人均國民收入年平均遞增1.39%。在經濟發展的推動下,國家還出現了電子工業。1929年,國民黨首先出于軍事需求,在陸海空軍總司令部所屬南京軍事交通機械修造廠內增設電信工場,從事裝修5瓦、15瓦無線電收報機及電話等業務。1935年,資源委員會在南京珠江路水晶臺設立電氣研究室,內設電話、電報、電子管研究組,用美國零件裝配整機。1935年,該室研制出國家第一只“30”型信號放大電子管,標志著國家電子工業的發展進入新的里程碑。30年代,南京政府交通都所轄的電池制造廠、電報機制造廠、電報機第二制造廠等工廠相繼建成,開始制造電報機和干電池。隨著軍用電子技術帶動起民用電子工業的發展,廣播電臺開始建立起來,收音機擁有量逐年增加,電影機、電話、電扇等民用電器產品也在增加。上海、廣州、廈門、青島、天津等地出現了一批由民營的電器制造廠,廠數約六、七十家,資本約三、四百萬元,主要生產電表、電話、電梯、電扇、電動機、電影機、變壓器、電池、電筒、電燈泡、電線等,上海的復順電器制造廠還開始制造出電冰箱。總之,這些民用電子工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當時軍用電子技術的帶動促進作用。

五、重視發展科技教育為培養軍地兩用人才打下基礎

國民政府高度重視發展科技教育,以更好地為培養軍地兩用人才打下扎實基礎。早在北京政府時期,為了培養飛機制造技術人才和飛行人員,1913年9月建立南苑航空學校,這是中國第一所正規航校。航校設立了附屬工廠,從國外進口了一些機器設備。這一時期,雖然我國的飛機制造才剛剛起步,航空業還處于幼年時期,但是,不少有識之士,從中國航空興起之初,認識到發展飛機制造業具有救國救民作用,并積極投身于這一事業,其活動與取得的成就,為我國航空工業打下了基礎。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后,隨著國內經濟建設的展開,教育科技也逐漸受到重視。在其十年的建設里,國民政府大力提倡實用科學,高等教育及科學研究包括軍事領域的研究也以實用科學為主。這期間科研機構紛紛成立,如1928年成立中央研究院,1929年9月成立國立北平研究院,1930年成立中央工業試驗所,1931—1937年先后成立中央農業實驗所、全國稻麥改進所、中央棉產改進所等。相繼涌現出了一大批科學家、學者等科研人員,他們進行了大量的應用課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工農業生產與國防建設的發展。1942年,政府組織向美國派出三十多人由廠礦工程技術骨干組成的,并有專人管理的實習進修隊伍。其中大部分學員回國后成為當時大型國營廠礦的領導骨干,也為加強國家的軍民融合建設出力。

此外,在軍事研究領域里,也培養了大批兩用人才。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初期,國內沒有正式的兵工研究機構。“九一八”事變后,國民政府本著“精密兵器,新兵器之制造,先研究試造,后有成績再設專廠制造”的方針,在兵工署興建了若干研究機構。1932年7月成立了理化研究所,從事研究各項防毒設備,后改為專門管理兵工研究工作之機構。1934年10月成立了應用化學研究所,主要從事防御化學戰技術之研究。1936年4月籌建彈道研究所,1937年7月1日正式成立,專司兵器膛內外彈道及火藥之研究。1934年冬正式成立百水橋精密研究所,分設精密測量、材料試研、樣板制造三部門。1936年9月設立了光學研究所籌備處,抗戰爆發后遷昆明。1939年初擴建成兵工署第22工廠,當年即生產中國首批自制軍用望遠鏡500架。1937年2月成立航空兵器技術研究處,抗戰爆發后遷四川萬縣,后擴建成兵工署第27工廠。這些研究所的設立,為我國兵工事業及其相關行業儲備了人才。同時,一些精密軍用器材如光學器材,由于當時國內無制造能力,全部依賴國外進口,戰事爆發后,進口中斷。這些研究機構便自行設計并投產相關器材,解決了部分應急之需。抗戰期間我國兵器實現了基本自給,離不開這些研究機構做出的貢獻。

主要參考文獻:

1.《孫中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國父全集》第一冊,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73年印.

3.吳曼君:《總裁思想》第六冊*經濟.

4.黃汲清:《翁文灝選集序言》,《翁文灝選集》冶金工業出版社1989年.

5.《翁文灝自訂年譜初稿》,《近代史資料》總88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

6.龔澤琪主編:《民國軍事經濟史》,海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7.《革命文獻》第76輯.

8.《十年來之中國經濟》.

9.李啟明《中國后勤體制》附錄,臺灣《中華文化叢書》之一,總后司令部1982年翻印.

10.《海軍沿革(1912一1938)》,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藏資料.

11.陳謙平:《試論抗戰前國民黨政府的國防建設》,《南京大學學報》1987年第1期.

12.張振龍:《中國軍事經濟史》,藍天出版社1998年版.

13.張莉:《抗戰時期四川國防工程建設征用民工情況探析》,《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年第2期.

14.張嘉敖:《中國鐵道建設》,商務印書館1946年7月上海初版.

15.《中國國民黨歷次會議宣言及重要決議案匯編》,國民黨中執行委員會秘書處檔案,711頁,第416卷.

16.王玉茹:《論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史研究》1987年第2期.

(霍炬,北京后勤學院國防經濟室副教授,博士,大校。)

猜你喜歡
建設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中國外匯(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電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人大建設(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數字電視分前端建設隨談
野三化冶建設
“三化”建設
“三化”建設
“三化”建設
“三化”建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伊人成人在线|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午夜不卡视频|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亚洲人妖在线| 亚洲一区黄色|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日本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日韩国产高清无码|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成年人国产视频| 国产91精品最新在线播放|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苍井空| 40岁成熟女人牲交片免费|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欧美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精品国产毛片| 色老头综合网|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国产白丝av|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老司机精品99在线播放|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亚洲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91国语视频|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国产91色在线| 欧美日韩资源|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色婷婷色丁香|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色婷婷丁香| 91精品视频播放|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色综合成人| 国产黑丝一区| 国产91在线|中文|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亚洲另类色| 97综合久久| 五月婷婷综合网| 欧美yw精品日本国产精品|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国产农村1级毛片| 67194亚洲无码|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久久6免费视频| 日韩专区第一页|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 精久久久久无码区中文字幕| swag国产精品|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久久黄色影院|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P尤物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