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向偉
科技創新跨越前行——記中航工業昌飛建業45周年
■ 湯向偉
45載奮進歷程,中航工業昌飛在攻克科研生產難題的艱辛歷程中,在一項又一項技術創新成果面前,工程技術人員、一線技術工人立下了汗馬功勞。型號攻堅的日日夜夜,也造就了一批批出色的航空技術人才。
從南方古鎮直6的一飛沖天,到雪域高原直8飛躍9008米的新高度,經歷了45年的奮斗,中航工業昌飛依靠“科技強企”戰略,助推企業跨越發展,取得了一系列驕人的業績。
直8系列直升機作為公司直升機支柱產品之一,在陸、海、空、武警和民用領域得到了全面發展;高原性能、綜合航電、可靠性、維護性等方面得到了改進提升,滿足了不同用戶的任務需求,滿足我國全疆域飛行。直8系列直升機的發展已基本達到世界直升機3代半水平。
具備世界第三代直升機水平的直10型機創造中國航空史上“當年投產、當年定型、當年交付、當年轉場”的奇跡,榮獲國防科技進步特等獎;精彩亮相第九屆珠海航展和第二屆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完成了倒飛、萊維斯曼、360°翻轉、翻筋斗等高難度特技動作,向世人展示了國產直升機的卓越性能。
直11系列直升機在軍機定型和交付的基礎上,實現了民機的適航取證;CZ-11型直升機首次走出國門,出口阿根廷。
2噸級AC311填補了我國輕型民用直升機的空白,并成為我國首型通過AEG評審的旋翼類航空器;完全按適航要求自主研制的我國首款大型民用直升機AC313型機成功挑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完成高寒驗證試飛,成功飛越海拔8000米的高度,是世界上第一款通過4500米海拔地區適航驗證的民用直升機,創造了我國直升機產業發展史上的多個第一。
45年來,“昌飛人”始終堅信——科技創新方能鋪就通天路。
45年來,中航工業昌飛直升機制造技術能力獲得了顯著的進步。公司正視差距,眼睛向內,提升科技競爭力。針對制約型號發展的技術瓶頸,公司依托國家高新工程、863項目及國防基礎預研課題和航空支撐項目等,發揮產學研優勢,致力于升力系統、傳動系統、綜合航電系統的換代升級,探索總裝一體化加工和成型技術研究,圍繞直升機核心技術開展技術攻關,并取得多項重大突破。
45年來特別是近5年來,中航工業昌飛薄板復雜鈑金零件成形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降低了零件表面成形痕跡,大幅提高了零件尺寸精度和外觀質量。鋁合金硬料蒙皮拉伸成形技術、導管彎曲數字化加工、錐形套壓接技術取得突破。數控加工基礎科研項目形成了一批如鋁合金構件高效加工、復雜曲面寬行加工、難加工材料加工參數優化等技術成果,為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研究儲備了前沿技術基礎。復合材料槳葉制造技術首次在國內實現復合材料槳葉的防除冰性能。復合材料成組固化技術工程應用實現了復合材料固化設備利用率提升100%。旋翼制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突破第四代旋翼系統關鍵技術。掌握了大型鋼框架式成型模具設計制造技術,具備了特大型復合材料成型工裝設計制造能力。例行疲勞試驗技術得到提升。旋翼動平衡技術實現了直升機槳葉的單片互換。建立了基于MBD技術的制造工藝規范,實現無紙化的設計制造。
近年來,中航工業昌飛建立工藝精益優化常態化管控與評價機制,引導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系統、持續、深入地開展好工藝系統精益優化工作。重點解決機加產品簇精益集成制造、復雜動部件高精度制造等在工藝精益優化過程中的關鍵技術。企業技術標準體系在滿足軍民直升機科研生產需求的前提下,積極采用國外一流企業先進的工藝技術標準,基本同世界接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經濟要持續發展,“根本出路在于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中航工業昌飛牢牢把握當前國家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和發展新興戰略型產業的良好機遇,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加快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培養高素質的科技人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工作水平;以真抓實干,奮起直追之勢,把握先機,贏得發展的主動權,為直升機產業和經濟騰飛增添強勁動力。當前,昌飛數字化集成制造及管理、復合材料等方面處于國內先進水平,成為國家國防科技高效數控工程中心、國內第一個在所有型號中全面使用完全由公司自主研發的PDM(產品數據管理)系統的航空企業。國家級技術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相繼落戶昌飛。
在堅持科學發展,推進科技創新,為構建國際一流的直升機企業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的目標指引下,中航工業昌飛大力實施矩陣式管理模式,堅持產學研相結合,實施人才培養戰略,通過采取激勵和約束雙管齊下的辦法,實施技能振興計劃,大力開展科技攻關,組建科技創新團隊,鼓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鍛煉與培養了一大批面向航空科技發展所需的戰略性、前瞻性、綜合性的多層次人才。公司已建立起行政崗位與專業技術崗位雙軌制,形成了管理、技術和技能工人三種人才培養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模式。多年來,中航工業昌飛堅持事業留人,積極推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以信息化推進工業化工作,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幅躍升。僅近三年來,中航工業昌飛就承擔了國家級科研課題5項,省部級科研課題9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3項,專利申報75項,其中發明專利申報29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7項,技術革新1976項,創造直接經濟效益6500萬元。專利數和省部級科技成果呈年均30%的速度遞增,這些科技項目的完成,提高了企業的科技創新水平,推動了企業科研生產經營中心工作的健康發展。
45載奮進歷程,中航工業昌飛在攻克科研生產難題的艱辛歷程中,在一項又一項技術創新成果面前,工程技術人員、一線技術工人立下了汗馬功勞。型號攻堅的日日夜夜,也造就了一批批出色的航空技術人才。
不懈奮斗穩邁進,科技之花吐芬芳。對藍天的一片忠誠,讓“昌飛人”越是困難越向前??萍紕撔碌囊淮未慰缭?,讓“昌飛制造”“昌飛創造”向著國際一流不斷奮進。伴隨著軍機、民機、國際合作齊頭并進,“昌飛人”正用如火的熱情,澆灌著科技創新的希望之花,向著未來激情綻放。
(昌飛公司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