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文
為什么粗看誤為多而雜?大致有這樣幾個原因,現排列于下,并試作解答,以期最后得出少而精的結論:
1. 既然寫秦晉殽之戰,何必寫鄭國?
秦國本想以“潛師”的形式包圍鄭國國都,取得杞子的內應,一舉得鄭。但是形勢的發展逼迫秦師不戰而還,半途才有殽之戰的發生。所以作為殽之戰的“來龍”,鄭國是必須寫的;如同作為殽之戰的“去脈”,文嬴請三帥是必須寫的那樣。
2. 既然遠征鄭國有把握,何必咨詢蹇叔?
秦穆公野心很大,頭腦簡單,所謂“有把握”,只是杞子的來告罷了。他之拜訪上大夫,只是真主意,假商量,一有不合,便遣而罵之。但是,蹇叔的話分析了秦國之短與晉國之長,預言了秦軍此去勤而無所,必有悖心與晉人御師必于殽之間的邏輯關系,從理論上說明殽之戰失敗之因。因而從文章結構而言,是必要的。
3. 既然蹇叔只是預料不利,并不斷言失敗,趕快進軍便是,何必寫經過周北門之事?
這是為了讓我們看到軍隊本身又是怎樣的素質:輕率則寡謀,無禮則疏略,入險難免失敗。這就從另一個角度補充并深化了蹇叔之見。
4. 既然王孫滿畢竟只是猜測可能戰敗,而不知秦穆公手中制勝的法寶,何不趕快去與杞子里應外合,還要寫鄭國方面的事干啥?
這是為了寫明秦穆公的秘密法寶已經失靈:一則,鄭國弦高雖為商人卻儼然是個外交家,馬上掌握了主動權并通報鄭穆公;二則,鄭穆公馬上派人視察客館,皇武子馬上下令驅逐,杞子三人作鳥獸散,北門美事化為泡影。——不從鄭國起筆,事情能交代得如此干脆利落嗎?
5. 既然因鄭國有備,孟明不戰而退,何必節外生枝寫滅滑之舉?
滅滑而還,一是印證了蹇叔的“必有悖心”之說,二是成為了晉國“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而挑起戰事的借口。所以不是節外生枝,而是題中應有之義。
6. 既然滅滑引起殽之戰,何必插入原軫和欒枝的對話?
他們的對話直接關系到此戰要不要發動的問題。欒枝認為秦國幫助晉文公回國即位之恩尚未報答卻伐其師,不可;而原軫認為這一回秦既無禮,何施之為,此戰既謀及子孫,正是可對晉文公作出交代。而晉襄公顯然是贊成原軫的意思而親自參戰了。所以這段對話必須寫。
7. 既然原軫強調晉國占有理有禮的優勢,何必寫“子墨衰绖”的瑣事?
把白色喪服、頭巾、腰帶染黑,而且晉國從此把喪服改成黑色,已非瑣事。具體到晉襄公要親自參軍作戰,才把白色喪服染黑以與戎服保持一色,更有把此戰提升到最高層次的意義。
8. 雖然殽之戰這場重頭戲由于秦國失敗的原因上文已經詳述,這里的確只須一言以蔽之,但是戰事已經結束,怎么陌生人文嬴反而登場了呢?
因為還有一場宮廷上的硬仗要打。一方仍是晉襄公,一方就是文嬴。她是秦穆公的女兒,晉文公的夫人,晉襄公的嫡母。她才能起杞子在鄭國想起而不能起的“內應”的作用,以與秦穆公“外合”。所以她的登場“請三帥”,此其時矣。何“陌生”之有?
9. 文嬴、晉襄公、原軫、孟明之間的對話無非是捉之、放之、賜之、拜之的內容,何必曲盡其祥呢?
一是使文章有一個完整的結局,而以秦穆公的最后陳述為尾聲。二是預伏了三年后的彭衙拜賜之役的再失敗和四年后的一戰的反敗為勝。所以祥得其所。
綜上所述,如果我們為九個問題的表面現象所惑,必然感到多而雜;如果我們滲透其中之理,又必然感到這個圍繞以秦穆公為核心人物而層層面面地展開的故事,其實是少而精的。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 戰國時期楚國人,羋姓,屈氏,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名平,字原,他又在《離騷》中說:“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唱的新時代。
“屈原以他偉大的人格、淵博的知識、非凡的文學天才,陶冶百家,自鑄偉詞,用熱血和生命唱出了不朽的詩篇。”(馮海榮)他的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九歌·山鬼》是祭祀山鬼的祭歌,敘述的是一位多情的山鬼,在山中與心上人幽會以及再次等待心上人而心上人未來的情緒,描繪了一個瑰麗而又離奇的神鬼形象。(此種說法是綜合郭沫若的“女神說”和蘇雪林的“人神戀愛說”而來 )
九歌·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1,被薜荔兮帶女蘿2。既含睇兮又宜笑3,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從文貍4,辛夷車兮結桂旗5。被石蘭兮帶杜衡6,折芳馨兮遺所思7。
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8,路險難兮獨后來。表獨立兮山之上9,云容容兮而在下10。
杳冥冥兮羌晝晦11,東風飄兮神靈雨12。留靈修兮憺忘歸13,歲既晏兮孰華予14?
采三秀兮于山間15,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悵忘歸16,君思我兮不得閑。
山中人兮芳杜若17,飲石泉兮蔭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18。
雷填填兮雨冥冥19,猨啾啾兮狖夜鳴20。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注釋:
1.山之阿(ē):山隈,山的彎曲處。
2.被(pī):通假字,通“披”。薜荔、女蘿:皆蔓生植物。
3.含睇:含情而視。睇(dì),微視。宜笑:笑得很美。
4.赤豹:皮毛呈褐的豹。從:跟從。文:花紋。貍:狐一類的獸。文貍:毛色有花紋的貍。
5.辛夷車:以辛夷木為車。結:編結。桂旗,以桂為旗。
6.石蘭、杜蘅:皆香草名。
7.遺(wèi):贈。
8.篁:竹。
9.表:獨立突出之貌。
10.容容:即“溶溶”,水或煙氣流動之貌。
11.杳冥冥:又幽深又昏暗。羌:語助詞。
12.神靈雨:神靈降下雨水。
13.靈修:指思慕的戀人;又有一說指神女。憺(dàn):安樂。
14.晏:晚。華予:讓我像花一樣美麗。華,花。
15.三秀:芝草,一年開三次花,傳說服食了能延年益壽。
16.公子:思念的對方。
17.杜若:香草。
18.然疑作:信疑交加。然,相信;作,起。
19.靁:同“雷”。填填:雷聲。
20.猨:同“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