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輝 鞠霞
摘要:三寶銅多金屬礦區位于揚子陸塊前陸南緣,為“江南古陸”北東段。本文著重分析了礦區地質特征、礦床特征、礦床成因。初步理清了礦化富集規律、控礦因素等,總結了區域上尋找該類銅多金屬礦床的找礦標志,為其他類似礦床勘查提供依據。
關鍵詞:銅多金屬礦;地質特征;礦床成因;斷裂;隱爆角礫巖;蝕變
引言
三寶銅多金屬礦區位于揚子陸塊前陸南緣,為“江南古陸”北東段。由東西向主體構造線向北東向構造線改變的變換部位。
一、礦區地質特征
1、地質特征。礦區位于東西向祁門—三陽深斷裂北側,南華紀—奧陶紀地層組成的近東西向的蘭田向斜(盆地)西段,礦區內同時發育北東向湯口—里東坑大斷裂和盆地北緣三寶——金谷山東西向滑脫構造。出露地層有中元古代牛屋組、大谷運組,南華紀休寧組、南沱組,震旦紀蘭田組、皮園村組,寒武紀荷塘組、楊柳崗組。區內除上述東西向斷裂、北東向斷裂發育外,還有南北向和北西向橫向斷裂,相對規模偏小形成較晚。區內發育中生代花崗閃長巖類和閃長巖類的斑(玢)巖侵入體,主要沿蘭田向斜(盆地)震旦紀和寒武紀地層之間的東西向滑脫面隱爆侵入,形成含礦、礦化隱爆角礫巖。花崗閃長斑巖呈小巖株,巖枝狀產出,石英閃長玢巖呈巖枝狀產出。由于巖漿侵入作用影響,圍巖蝕變強烈,主要蝕變有硅化、角巖化、碳酸鹽地、鉀長石化和黃鐵礦化。
2、物、化探異常。礦區大比例尺物探工作發現激電異常與礦化地段吻合,礦體表現低阻高極化。在蔣村—小柏溪地段有兩條激電異常,小柏溪異常ηs≥3%,長達1500米,寬100-250m,最高值η≥8%。蔣村異常帶η≥4%,長達1000米,寬100-500米不等,最高值η≥8%。礦區激電異常與次生暈異常套合較好,且與花崗閃長斑巖,石英閃長玢巖關系密切。礦區分布有Cu、Pb、Zn、Ag等元素分散流綜合異常,異常元素組合為:Ag、Au、Sb、Bi、Cd、Mo、Te、Co、Ni、Cr等,最高剩余異常值:Pb 50×10-6、Zn146×10-6、Cu112×10-6、Ag721×10-9、Au7×10-9、異常呈同心園狀套疊,與礦區范圍基本一致。礦區土壤化探圈出和尚庵等五處異常,基中和尚庵異常元素組合:Cu、Pb、Zn、Ag、As,異常長800米,寬500米,最高含量Cu3000×10-6、Pb1000×10-6、Zn4000×10-6、Ag4×10-6。
二、礦床地質特征
礦床在平面上自東向西分為四個礦帶,共有52個礦體和14個礦化帶,其中Ⅲ、Ⅳ號礦帶規模較大,品位較高。1991年江蘇813隊提交C+D級儲量Pb+Zn:17.4萬噸,伴生銀1840噸。
礦區主要成礦類型有隱爆角礫巖型、斑巖型和裂隙充填交代型、矽卡巖型。
1、礦石類型、礦物組合
隱爆角礫巖型礦體主要發育在金銀房一帶的Ⅳ號礦帶隱爆角礫巖筒(帶)內及其邊緣圍巖裂隙中,該帶長1300m,寬50-200米不等,隱爆角礫筒中的礦體呈陡斜扁柱體、囊狀體,礦體與圍巖界線為漸變過渡關系,自礦體向兩側依次為礦化角礫巖、角礫巖和角礫狀花崗閃長斑巖。主要礦種為鉛鋅銀和銅,其中Pb+Zn品位3-5%,最高達10%,角礫巖的邊部圍巖中,巖石破碎,裂隙發育,具脈狀充填型礦床。礦石礦物為黃鐵礦、閃鋅礦、方鉛礦、黃銅礦、磁黃鐵礦、赤鐵礦、褐鐵礦、磁鐵礦。近礦圍巖蝕變主要為碳酸鹽化、綠泥石化,硅化、綠簾石化、黃鐵礦化。
細脈浸染型礦體:斑巖型礦化類型在以往的勘查工作中未被重視,但見礦化現象(ZK102孔),2002年及本次礦調,項目組人員深入三寶礦區踏勘調查,在金銀房采礦礦井地表之下70米處發現斑巖型銅礦體。銅礦呈細脈狀和浸染狀產于蝕變細粒花崗閃長斑巖中,含銅品位0.5%左右。斑晶由顆粒1-3.5mm的斜長石,石英、黑云母等組成,基質粒徑0.6mm,由石英、鉀長石、斜長石、黑云母等組成,金屬礦物約占3%,由黃鐵礦、黃銅礦等組成。花崗閃長斑巖強烈蝕變,除顆粒狀石英外,其余斑晶和基質礦物已全部蝕變成新礦物,原礦物的晶形都已模糊不清,主要蝕變有綠泥石化、絹云母化,碳酸鹽化, 黃銅礦和黃鐵礦等硫化物發育,有些地段黃銅礦的含量大于黃鐵礦。
上述隱爆角礫巖型礦體和細脈浸染型礦體,他們都是斑巖型礦床的成礦和礦化特征。
裂隙充填交代型礦體,多見圍巖及早序次花崗閃長巖裂隙中,主要為鉛鋅銀礦礦體一般為不規則脈體,部分呈似層狀和透鏡狀礦體產出,其中Ⅳ號礦化帶規模較大,鉛鋅礦體中,銀的品位達46~58×10-6。
層狀(矽卡巖型)礦體:分布于礦區西部,賦礦層位為蘭田組第三巖性段條帶狀泥灰巖,灰巖和第四第性段鈣質板巖,鉛鋅銀礦體呈似層狀,透鏡狀產出,受控于層間破碎帶,近礦圍巖蝕變有矽卡巖化、褐鐵礦化、碳酸鹽化。礦體附近有花崗閃長斑巖脈貫入,圍巖具硅化、褐鐵礦化、并見少量閃鋅礦、方鉛礦、黃鐵礦。
2、礦石化學成分
礦區自東向西分為四個環帶,其中Ⅲ號和Ⅳ號礦體規模較大且品位較高:Pb+Zn平均品位5.6×10-2,最高品位(單工程)12.9×10-2,伴生銀平均品位59.4×10-6。主要礦化為銅礦化、鉛鋅礦化和黃鐵礦化.
三、礦床成因
綜上所述,該類礦產的形成,經歷了震旦紀蘭田組和寒武紀荷塘組有關巖性段多元素的初始富集層,其中蘭田組的第二、第四巖性段和荷塘組和第二巖性段為最明顯的多元素初始富集層,他們為礦產的形成提供了初始物質基礎。
蘭田向斜內東西向滑脫層(三寶——金谷山斷裂)不但控制了巖漿侵入活動和礦體的分布,而且為含礦熱液和遷移、富集成礦提供了有利空間。
沿盆地北緣滑脫構造層侵入的侏羅紀晚期侵入的花崗閃長斑巖是三寶礦區的主要成礦母巖。現將皖南祁門三寶礦區的成礦巖體,控礦構造、容礦巖石,圍巖蝕變、礦化特征與國內外斑巖型礦床可對比:三寶礦區與國內外著名(典型)的斑巖型礦床從成礦母巖、礦化類型、礦化特征等諸多方面有著許多相似和相同的特點,顯示良好的尋找斑巖型礦床的前景。
根據礦區不同礦種的礦(化)體與侵入體的依存關系和皖南地區銅和鉛鋅的成礦規律:銅(鉛鋅)的形成與侏羅紀花崗閃長斑巖小巖株關系密切:而鉛鋅的形成則可能與稍晚期石英閃長玢巖有關聯。
根據綜合分析研究,如前所述與三寶相似的礦床(點)在皖南有多處,這些礦床(點)的成礦母巖均為晚侏羅世第一階段花崗閃長巖類小型侵入體。因此,在以后的地質找礦工作中,應充分注意在區域主干斷裂通過及其邊部地區,同時又發育上述同熔型斑巖型的小巖株的地段,重點加強對斑巖型銅、金礦床的調查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安徽省祁門縣三寶鉛鋅礦評價報告。 三三二地質隊
[2] 安徽省祁門縣蔣村礦區銅多金屬礦地質普查報告。 三三二地質隊。2010,12